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3262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咚咚咚……”伴隨著清脆的敲鑼聲,村正劉勝風扯起嗓子,大聲喊道,“父老鄉親們,開會嘍,開會嘍……”

  劉勝風原本是朝廷禁軍第一軍第一營第一都甲隊副隊正,因傷了一隻胳膊,轉職到了他的家鄉,京西蔡州上蔡縣十裏亭五合村,並成了一名村正。

  昨日,朝廷下發的公文,到了劉勝風的手上,他覺得是件大好事,便馬上帶著人,一邊敲鑼,一邊召集鄉親們開會。

  開會,這個詞,其實是朝廷公文裏的字眼,劉勝風覺得有點意思,就在口語中直接照搬了。

  以前,沒有駐村村正的時候,五合村的大小事務,都歸李鄉紳說了算。

  等劉勝風上任之後,起初鄉親們也都沒把他當回事,隻是表麵上敷衍著,盡量不得罪他。

  誰知,沒過一個月,劉勝風就領著朝廷的大軍,把李鄉紳及其走狗,全都抄了家。

  這麽一來,劉勝風在村裏的威望,直線飆升,遠遠超過了惡霸地主李鄉紳。

  劉村正上任之後,一直沒動聲色的調查本村的情況,並沒有去碰李鄉紳的地盤。

  等把李鄉紳欺男霸女侵占田產的罪狀全都收集齊全之後,劉勝風親自去了縣城,引著駐縣裏的官軍,就把李鄉紳等人一網打盡。

  自從,劉勝風坐穩了村正之位,在村裏說了算之後,整個五合村漸漸走上了致富之路。

  別的且不去說它了,劉勝風執行的是朝廷減租減息的基本國策,村民上交給朝廷的田租,由李鄉紳時期的十稅四,變為二十稅一。

  單單是這一項,就讓五合村的村民們,大大的喘了一口氣。到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的米缸裏,也都有餘糧。

  另外,劉勝風在開會的時候,當眾宣布了,凡是超過年息一分五厘的高利貸,均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

  也就是說,村民所借貸的超過年息一分五厘的高利貸,其超過的部分利息,從今往後永遠都不需要償還了。

  為此,劉勝風大大的得罪了鄉裏富戶和地主們。然而,劉勝風宣布這個政策的時候,已經是鄉軍組建完成,並初見成效之時。

  鄉間兵權盡入人手!這個時候,鄉裏的富戶和地主們,哪怕是再不樂意,也隻得打掉了牙齒和血一起吞下去,忍無可忍,必須再忍!

  然而,讓鄉裏的富戶和地主們,做夢都沒有料到的時候,劉勝風那邊又出了妖蛾子。

  劉勝風說,奉朝廷的詔命,凡是擁有的田產超過五百畝的地主,超過部分都必須交納十稅七的高昂田賦。

  這一下子,富裕戶和地主們完全無法認同了,他們四下裏串連,打算起兵反了他NIANG的。

  結果,耳目靈通的劉勝風,再次引來了州縣的朝廷官軍,將尚未真正起事的富裕戶和地主們,一網成擒,一個都沒跑掉。

  這麽一來,五合村終於消停了,劉勝風的個人威望,也達到了頂點。

  客觀的說,類似劉勝風這樣在村裏步步奪權的村正,在全國各地湧現出了成千上萬名

  這些基層的亭長和村正,正是李中易掌控整個帝國,最有力的抓手之一。

  曆朝曆代推行的皇權不下縣,到了李中易登基之後,變成了村村皆有轉職村正的局麵。

  原本,通知鄉親們開會的小事,輪不到劉勝風親自出麵。不過,他今日個接了上邊的文書之後,心裏格外的高興,也就親自出馬了。

  由於已是秋收以後,村裏的男女老少們,正閑著沒事幹。村東頭的會場上,很快就擠滿了人群。

  “父老鄉親們,皇上體恤大家的辛苦,特意頒下恩詔,家裏凡是超過六歲的小娃兒,無論男女,隻要經過了縣裏的考核,都可以免費就讀於少年講武堂。凡是少年講武堂的小學員,不僅吃飯穿衣不要錢,朝廷每月還發給其父母二百文錢……”劉勝風一邊大聲當眾宣講,一邊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想當初,劉勝風家裏窮得叮當響,連飯都吃不飽,衣都穿不暖,如果不是他命硬活了下來,隻怕是早就死透透了。

  遍數曆朝曆代,哪曾見過朝廷這麽恩惠的好政策啊?

  劉勝風畢竟是見過世麵的副隊正,他心裏很有數,李中易曾經許諾過,隻要朝廷的條件允許,全天下所有的少年,都可以享受免費讀書的待遇。

  目前,除了尚未統一晉陽和西蜀之外,朝廷已經恢複到了盛唐時一半以上的疆域。

  雖然說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也眾多,皇上也難為無米之炊。

  所以,在目前的條件下,選拔優秀的少年,就讀於縣城裏的少年講武堂,就成了過渡時期提升人口素質的替代方案。

  在和平時期,刻苦讀書,然後通過各級考試,成了村民人改變命運的兩條路之一。

  另外一條路,則是刻苦參加鄉軍的軍事訓練,爭取在一年兩次的輪訓中,獲得上級的青睞。

  從沒有編製的鄉軍,到朝廷經製軍的廂軍,人生可謂是質的飛躍。

  就目前而言,各村的鄉軍士兵,在參加軍事訓練的期間,每月可以拿到五十文的生活津貼。

  然而,一旦成了正式的廂軍士兵,每月至少可以領兩貫錢。而且,住宿、吃飯和穿衣不要錢。

  也就是說,廂軍的士兵,隻要每月省著點花錢,完全可以積攢下足以養家糊口的家底。

  說白了,李中易是看穿了,必須給最底層的老百姓們,以改變命運的盼頭和希望。

  身體素質不好,不能從軍的,可以努力讀書,參加朝廷的科考。

  從小打熬筋骨的人,可以從參加鄉軍開始,苦練殺敵本領,努力讓上級軍官看中。

  不管是哪朝哪代,隻要階層沒有固化,給底層人民以盼頭,天下就不會大亂。

  “劉村正,每月發一百文,是給娃兒,還是給我?”有個家長忍了由忍,終於架不住心癢,主動大聲問劉勝風。

  劉勝風微微一笑,大聲說:“這二百文錢,是發到你們手上的安家費。”

  在這個時代,養活一個小娃,成本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高,頂多也就是桌上多一雙筷子而已。至於穿的衣服,大人的破衣裳,縫縫補補改一改,也就是了。

  畢竟,在全國近六千萬的總人口中,絕大部分村民都是沒有讀過書的文盲。

  文盲顯然不可能參加科舉,他們就隻有學著父母的樣子,從事種田的工作,而且祖祖輩輩都種田為生。

  在傳統上,種地並不需要學文化。日積月累的總結種田經驗之下,哪怕是文盲,其實也可以做名好農夫。

  李中易料定了農民的心思,那就是愛貪小便宜。畢竟,在小農社會,農民的眼光是短淺的,隻看眼前的小利,才是真正的常態。絕大多數的農民,沒有去過縣城,很多人祖祖輩輩都繞著大山溝打轉。

  所以,李中易在推行少年講武堂的政策的時候,刻意添加了,每戶白拿二百文錢的好處費。

  受限於國力的不允許,李中易暫時沒辦法推廣普及九年義務製教育的政策。

  但是,從鄉間選拔一定數量的優秀少年,進入縣城裏的少年講武堂學習深造,朝廷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沒辦法,國力如此,隻能有多大腦袋,戴上多大的帽子,切不可拔苗助長。

  正如李中易所料,當劉勝風宣布了每戶可以白拿兩百文錢之後,隻要家裏有適齡小娃兒的人家,一個個搶著報名。

  農民也會算帳的。一月白拿兩百文,一年就是兩千多文錢,至少可以扯幾尺麻布,做一身新衣裳吧?

  村裏的小娃兒,每個人都進少年講武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選了張三家的娃兒,為啥不選李四家的娃兒呢?

  李中易其實也料到了這一點,所以,全村近百名小娃兒,都必須參加兩場考試。

  一是識字考試,一是身體素質考試。撇開識字考試不提,所謂的身體素質考試,主要是站軍姿比賽。

  誰的軍姿最標準,誰最能夠耐得住寂寞,吃得下站軍姿的苦,誰就會脫穎而出。

  縣裏的巡檢使,已經發下話來,合格少年學員最多的五個村,每位村正獎勵二十貫錢。

  其實,這是李中易定下的政策。其目的就是煞住弄虛作假和請客送禮的歪風,讓選拔少年才俊,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而且,選拔少年講武堂的學員,由各地的鎮撫官和軍法官聯合主持,各地的軍事將領幾乎說不上話。

  作為資深的老官僚,李中易心裏非常有數,上邊出一項善政,很容易被下邊的歪嘴和尚念成大撈好處的利益經。

  所以,選拔的規矩之中,很多的配套政策,都很有針對性。

  天還沒黑,找村正劉勝風報名的村民們,就已經擠得水泄不通。

  劉勝風駐村的時間也不算短了,哪家的小娃兒很調皮,哪家的小娃兒很老實,他的心裏都有一本明帳。

  不過,既然是公開選拔,隻要是來報名的,劉勝風也就來者不拒,照單全收。等考試的時候,再見真章,讓輸家輸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