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章 互咬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3381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整個打擊鬧事儒生的行動,一共持續了十天。這十天裏,共有五百多文臣和儒生,被抄了家。

  主持抄家行動的李雲瀟,那著厚厚一疊的材料,進宮來見李中易。

  李中易看了材料後,不由笑道:“成果不小啊,除了銅錢之外,單單是金銀就不是個小數目,還有堆積如山的糧食。嗬嗬,讀書人都喜歡囤積糧食啊。”

  李雲瀟心裏很明白,文臣們嘴巴上輕賤商人,實際上,他們哪一家沒有做生意的下人或是親戚?

  “糧食屬於朝廷專營的買賣,除了李記糧行之外,任何人都不許從事糧食生意。現在看來,這些讀書人把書都讀到了狗肚子裏去了,居然囤積了近千萬石的糧食,他們想幹嘛?”李中易沒打算讓李雲瀟回答,他喝了口茶,冷冷的一笑,“他們是想囤積居奇,等糧食欠收之時,趁機牟取暴利,是吧?”

  “是的,聖明莫過於皇上。”李雲瀟抄家得來的糧食,足夠那幾百戶人家,吃幾十年都不止。

  “哼,這些所謂的讀書人,嘴上說的冠冕堂皇,什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呸,暗中幹的卻是投機倒把的勾當,掛羊頭賣狗肉,居然還敢給我起惡心的綽號?”李中易一想起儒生們給他新起的綽號,就覺得很不爽。

  李雲瀟明知道那個令人惡心的綽號,卻始終裝傻,死活不肯說出來。當然了,也隻有傻瓜蛋子,才會當著李中易說出那種侮辱性的綽號。

  自從李中易掌握了軍政大權之後,糧食專營製度,便得到了堅決的推行。

  在目前的情況下,依然是小農社會,農業也完全是靠天吃飯。全天下的數百軍州,今年這幾州發洪災,明年那幾州發旱災,乃是司空見慣的常情。

  既然有鹽鐵專營製度,李中易完全不介意把糧食也納入專營的範圍。畢竟,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吃不飽肚子的時候,也就是揭竿而起之時。

  但是,糧食專營的製度,受到了從上到下的官紳們的一致抵製。他們不敢明著做梗,卻屢屢暗中下絆子,使陰招,肆無忌憚的打擊李中易派駐於各州縣的李記糧行。

  不過,隨著轉職村正的日益增多,朝廷手裏掌握的糧食數量,也以驚人的速度成倍增加。

  於是,各地的常平倉體係,也跟著全麵鋪開了。如今,朝廷的每個州,都設立了一處常平倉。

  所謂常平倉,其性質,類似於後世的糧食儲備局。豐年多收糧食進倉庫,到了災年之時,則開倉放糧出來,一邊平抑糧價,一邊接濟災民。

  斷人財路,比殺人父母還可恨!

  李中易壟斷了糧食的買賣之後,各地屢屢出現收糧難的問題。甚至,有些地方仗著山高皇帝遠,竟然敢於襲擊運糧隊。

  不過,隨著轉職村正的逐漸落到實處,各地的官紳們也比以前老實多了。

  畢竟,在有轉職村正的地區,鄉紳們想要煽動村民鬧事,簡直就是壽星公上吊,活膩味了!

  轉職村正,他們每個人都掌握著村裏的鄉軍隊伍,也就等於是拿捏住了各地鄉紳們的命脈。

  “皇上,牢房不夠用了。”李雲瀟本不想打斷李中易的沉思,無奈何,抓的文臣和儒生,及其家屬,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於,九門提督衙門,緹騎司衙門和警政寺衙門的牢房,全都被犯人們塞滿了。

  “嗯,朕不想髒了自己的手,隻要是查清楚的非首惡,一律發配去靈州。”

  在這個時代,由於故土難離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發配千裏之外的刑罰,顯得比杖刑還要可怕。

  “喏。”李雲瀟暗暗鬆了口氣,一次性抓了近萬人之多,連牢房都不夠用了,真的是難辦啊。

  人力資源,其實是一種很寶貴的資源。這麽多的讀書人家庭,這麽多的知識分子,李中易不可能都殺了。

  罷黜近千年以來的基本國策——獨尊儒術,儒生們一時想不通,李中易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想不通,那就讓他們去吹一吹西北風,讓腦子好好兒的清醒清醒。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李中易剛在龍椅上坐穩,就見王大虎昂首出班,朗聲道:“稟皇上,臣有本奏。”

  李中易瞟了眼王大虎,淡淡的問:“有何事上奏?”

  在場的人全是朝廷裏的大人物,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四品以上的朱紫重臣。

  王大虎是什麽人?那可是李中易唯二的結拜兄弟之一,響當當的都察院左都禦史,手握監察百官之權,他突然出列上奏,一準沒有好事情。

  就在重臣們忐忑不安的時候,王大虎從袖口內摸出早就準備好的奏章,大聲讀道:“中書侍郎趙進,門下侍郎劉昌,同中書門下事範質,勾結亂黨,圖謀不軌,現查有實據……”

  “啊……”

  “哇呀……”

  王大虎的彈章,一連口氣彈劾了十幾名三品以上的重臣,其中還包括已經靠邊站的前首相範質。

  原本還抱有僥幸心理的重臣們,整顆心陡然一沉,看樣子,王大虎這是想把儒臣首腦們,一網打盡呐!

  李中易一直沒吭聲,隻是默默的傾聽王大虎的彈劾名單,範質居然在列,他也沒有想到。

  想當初,範質夥同符太後,聯合起來對付李中易,惟恐李中易成了大事。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李中易靠著戰無不勝的鐵軍,以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火炮,輕而易舉的就奪取了柴家的江山。

  李瓊抱著象笏,閉著雙眼,仿佛睡著了一般,他也一直沒有吭聲。

  折從阮依然低著頭,一直盯著殿內地麵上的磚縫,好象那底下藏著巨額財富一般。

  劉金山穩穩的捧著象笏,兩眼直視前方,王大虎的彈章,他卻聽得一字不落。

  怎麽說呢,崔正勳那一跳,屬於嚴重挑釁皇權威嚴的惡劣行徑。正是因為那一跳,換來了今日王大虎肆無忌憚的口誅筆伐,不管怎麽說,都屬於儒生們的咎由自取。

  自從孔昆被貶竄西北之後,靠向劉金山的大臣人數,與日俱增,劉家的門前用車水馬龍的來形容,都無法概括其空前的盛況。

  在內閣之中,李瓊和折從阮的年事已高,顯然,繼續待在相位上的時間,已經屈指可數。

  劉金山不僅年輕,今年剛滿四十三而已,而且,他是李中易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

  隨著孔昆的垮台,倒向劉金山的文臣,一天天增多。幸好,劉金山沒有收禮的習慣,不然的話,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他的家產隻怕是要超過百萬貫之多。

  按照朝廷的規矩,被都察院彈劾的大臣,都必須在第一時間,主動向李中易請假,暫時停職回家待參。

  停職待參,也就是暫時離開職位,以免幹擾到都察院的進一步調查。

  “皇上,臣冤枉啊……”門下侍郎劉昌,第一個跳出來,跪倒在階下喊冤。

  中書侍郎趙進,也不是呆瓜,他趕緊有樣學樣,也跟著跪倒在李中易的麵前,哭天搶地喊冤。

  李瓊瞥了眼哭得淚眼婆娑的劉昌,他不由暗暗歎了口氣,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據李瓊所知,凡是李中易的敵人,都沒有好果子吃,不是被擊倒在地,就是被打入十八地獄,永遠不得翻身。

  王大虎的彈章還沒念完,李中易一直保持著沉默,李瓊、折從阮和劉金山這三位宰相,也是一聲不吭,沒有人幫著劉昌、趙進他們緩頰。

  本朝建立之前,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基本上都會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也就是常人所言的宰執之臣,乃是政事堂內的當然人選。

  隻不過,本朝肇基之後,李中易輕描淡寫的就把政事堂架空了,代行相權的機構,變成了內閣。

  中樞機構的變動,導致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由實權的宰相,變成了空架子的重臣,劉昌和趙進,實在是心不甘情不願。

  王大虎不是一般的人,如果手裏沒有確鑿的證據,他不可能拿劉昌和趙進兩人開刀。

  人證和物證俱全,由不得劉昌和趙進狡辯,王大虎昨天悄悄進宮,已經將真相都攤開在了李中易的麵前。

  今天的早朝,王大虎不過是照本宣科,走個過場罷了。劉昌和趙進的垮台,已經是命中注定的事兒。

  劉昌原本以為,他隱藏得很深,無人知道他在儒生鬧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被抓進的緹騎司的讀書人,沒幾個硬骨頭,左子光還沒有下令動刑,已經有人嚇得把知道的都招供了。

  等王大虎把長長的名單念完後,李中易淡淡的說:“朝廷的典章製度,絕非兒戲。”

  一錘定音!

  按照朝廷的製度辦理,也就意味著劉昌和趙進,必須馬上請假,回家待參,以免影響後麵的調查。

  劉昌心知不妙,卻依然心懷僥幸,他忽然重重的磕了個響頭,哭道:“皇上,都是趙進唆使的……”

  李瓊暗暗歎了口氣,這個劉昌,還真是個小人,還沒怎麽著呢,就搶先反水,把趙進給賣了。

  趙進氣得渾身直發抖,明明是劉昌主動找到他的家裏,鼓動他一起鬧事的。

  現在倒好,劉昌居然倒打一耙,反把屎盆子扣到了趙進的頭上。

  “皇上,趙進暗中給您取了個異常不雅的綽號……”趙進把心一橫,也顧不得那麽許多了,索性把底都抖露出來,要死也必須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