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章 母子夜談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3240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等李中易回到皇宮之後,依然餘怒未消,就連最受寵的李七娘,都史無前例的吃了閉門羹。

  李七娘也不是笨蛋,男人連她都不見了,顯然是受了刺激。

  於是,李七娘就把張三正找了來,仔細一問,這才恍然大悟,趕緊親自去見薛太後。

  薛太後聽說出了這等大事,立時就坐不住了,隨即起駕去找李中易。

  李中易寢宮門前的帶刀親牙,見薛太後大駕光臨,沒誰敢攔,隻得分了人手去通知李中易。

  薛太後和李中易的情分,不同於一般的母子,李中易得知消息後,隻得出來迎接。

  從肩輿上下來之後,薛太後一直拉著李中易的手,母子二人並肩進了寢宮。

  “大郎,你是我肚子裏掉下來的肉,沒誰比我更了解你的脾氣。”薛太後輕輕的拍了拍李中易的手背,笑眯眯的說,“你是一國之君,誰讓你不痛快了,咱們就讓他全家老小都不痛快。”

  李中易完全沒有料到,薛太後竟然是這麽個態度,而且,薛太後說的話,和後世的某個口號大致相仿,頗具喜感。

  “母親,我其實沒有真的生氣。隻是,有些事情吧,必須當著眾人的麵,做做樣子罷了。”李中易笑嘻嘻的說,薛太後立時心領神會。

  “那就好,那就好,為娘還擔心你氣壞了身子,那就麻煩了呢。”薛太後長出了一口氣,拉著李中易的手又輕輕的拍了兩下。

  實際上,李中易剛開始確實很生氣,隻是,在下達了抓人的命令之後,他漸漸冷靜了下來。

  一個從來沒有發過大火的人,被惹惱了,李中易正好借著這股子怒氣,將鬧事的儒生一網打盡。

  想當初,朱重八前前後後殺了萬人以上,其中就包括不少的儒生,大明朝依然延續了兩百多年的統治。

  本朝不殺士大夫,那是弱宋的國策,在李中易這裏並不存在這種荒謬的信條。

  朱重八的統治時期,皇權依然無法下縣,縣以下的權力真空,依然掌握在鄉紳們的手裏。

  然而,李中易的統治方法,卻是皇權必須下縣。不僅要下縣,而且轉職的軍官,一杆子插到了村裏。

  這就意味著,李中易對於整個帝國的掌控能力和動員能力,遠遠超過了朱重八。

  老派的武將們若是不合作,李中易會選擇鐵血的手腕,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將他們掃進曆史的垃圾堆裏去。

  文臣或是儒生們不合作,李中易照樣有辦法讓他們後悔莫及,那就是永遠禁止鬧事的儒生及其家族成員,參加科舉。

  有資格參加科舉,才能做官,這已經約定俗成的慣例。如果,喪失了參加科舉的權力那就意味著,整個家族將無人做官。

  在官本位的社會,家族成員之中,若是沒有官員的存在,顯然也就淪落為受人欺負的對象。

  想當初,獨尊儒術之後,儒生們就是利用壟斷的科舉權,將諸子百家拋進了曆史的垃圾堆裏。

  如今,李中易正好反其道而行之,乖順的有糖吃,不乖的不許做官,就這麽簡單。

  薛太後不關心這些,她老人家隻擔心李中易的身子骨。既然李中易揭開了謎底,母子二人又好久沒見了,自然就聊得很起勁。

  “唉,當初啊,為娘做夢都沒有料到,竟有當皇太後的一天,這都是托了大郎你的福啊。”薛太後滿是感慨的說,“那個時候啊,曹氏當家,她成天給咱們娘兒倆惹麻煩,不是罵你沒用,就是罰為娘不許吃飯,日子真難熬啊!”

  李中易微微一笑,安慰薛太後:“母親,事情都過去這麽久了,還記著幹嘛?咱們娘兒倆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薛太後輕輕拍了拍李中易的手背,笑道:“這人呐,一旦過上了好日子,難免就要傷春悲秋呢,為娘這輩子已經知足了。”

  李中易忽然想起一件事,就笑著說:“母親,等忙過了這段日子,孩兒帶您和父親一起下江南耍子,可好?”

  說起來,薛太後也甚為可憐,她這輩子除了待在家裏,就是困在宮裏,大好的萬裏河山,竟然不知道長得啥樣兒。

  “不會擾民吧?”薛太後有些擔憂的問李中易。

  李中易笑了笑,說:“咱們走水路,就住在船上,一不建行宮,二不是搞亂攤派,不存在擾民的情況。”

  “那就好,那就好。我曾經聽你父親說過,隋煬帝下江南,攪得民不聊生,以至於丟了江山,身首異處。”

  年輕時候的薛太後,長得花容月貌,不然的話,李達和也不會買了她做小妾。

  俗話說的好,娶妻娶德,納妾納色。薛太後的姿容,以現代眼光而言,至少可以打85分。

  “哦,對了,有件事正要和你商量來著,寶哥兒的年紀不小了,繼續住在宮裏,怕惹來旁人的閑話,不如早早分府別居吧?”薛太後是個明事理的母親,她盡管十分不舍,但是,小兒子寶哥兒確實年紀不小了,兩年前就該分府別居了。

  李中易想了想說:“母親,本朝無軍功不得授爵,即使寶哥兒是我的親弟弟,也不能破了這個例。”

  薛太後是個明白人,她一聽就懂了李中易的意思,不由笑道:“畢竟是你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你看著辦就行了,難不成你這個做兄長的,還會餓著他不成?”

  李中易隨即笑了,薛太後越是明事理,他就越覺得不能虧待了寶哥兒。

  “母親,不如這麽著吧,就讓寶哥兒替我去看守潛邸吧?”李中易說得輕描淡寫,薛太後卻明白,明為看守潛邸,實則是大大的優待了寶哥兒。

  今上的潛邸,那可是龍興之地,臣工們的禁區。除了皇帝本人之外,誰敢造次?

  “不成,那太過於顯眼了。”薛太後卻拒絕了李中易的一番好意,感慨道,“你做皇帝很不容易了,免得白白給人閑話,對你弟弟也不好。”

  “那就起一座大宅子,封寶哥兒一大大的官。”李中易對他唯一的親弟弟,頗舍得下本錢,真正做到了兄友。

  至於寶哥兒,對李中易這個長兄,也真正做到了視之如父。

  兄友弟恭,這是薛太後特別喜歡的局麵,她隨即點了頭,並囑咐李中易:“那宅子切不可修得過於奢華了,免得害了寶哥兒。”

  母子二人商量了一番,最終敲定了寶哥兒的官職,曹州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所謂的使相頭銜。

  在後周時,使相就已經是虛銜,也就是享受著宰相的待遇,卻無宰相的實權,純屬安慰獎或是鼓勵獎的性質。

  進入本朝之後,節度使更是手無一兵一卒的虛職,不僅如此,連政事堂都靠邊站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成了不值錢的虛銜。

  李中易登基之後,推行的軍政分離原則,迅速加強了中央集權的體製,極大的削弱了地方勢力的實權。

  母子二人議定了寶哥兒的去處,話題隨即扯到了甜丫的身上,這也是薛太後的一塊心病。

  “俗話說的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可是,甜丫生於皇家,根本不存在吃飯穿衣的憂慮,我隻擔心她所嫁非人,過苦日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薛太後為了一對雙胞胎兒女,簡直是操碎了心。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母親,甜丫還小,不需要急著嫁人。”這不過是他的借口罷了。

  真實的原因是,甜丫如今不過才十四歲而已,身體尚未發育成熟。若是嫁人過早的話,將來恐怕難過生兒育女的那一道鬼門關。

  在這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哪怕李中易是當世名醫,也不敢確保,甜丫能夠順利的生產。

  “傻話,甜丫已經十四歲了,不小了啊,也該說人家了。想當初,為娘在她的這個歲數,已經是你父親的侍妾了。”薛太後的一席話,把李中易堵得直翻白眼。

  “母親,甜丫是我唯一的親妹妹,哪怕她不嫁人了,也必須挑個好郎君。”李中易隻能想方設法的找借口,力求堵住薛太後的嘴。

  可是,薛太後的婚嫁觀念,和李中易完全不合拍,母子二人竟然誰都說服不了誰。

  薛太後瞪著李中易,沒好氣的說:“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當心沒人要她了。”

  這屬於典型的逼婚了!

  李中易不好和親娘硬抗,隻得硬著頭皮說:“母親,要不,您去問一下甜丫自己的意思?”

  “哼,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啥時候需要問她的意思了?”薛太後不樂意了,狠狠的瞪著李中易。

  “母親,要不,先說個好人家,等甜丫滿了十八歲,再風風光光的出嫁?”李中易拗不過薛太後,隻得選擇了妥協。

  “這還差不多。”薛太後其實也蠻舍不得甜丫,先定親,再成親,至少女兒還可以待在她身邊四年之久。

  母子二人達成了一致意見,一時間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時候不早了,為娘就先回去了,你早早的安歇吧。”薛太後心滿意足的起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