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接責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2231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內閣畢竟掌握天下大政的所在,既然相公們提前知道了讀書人要鬧事的消息,就必須先發製人的采取製止措施。

  給李中易送信,再等李中易回信,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那麽,內閣對此事的態度,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孔昆十分擔心,李瓊和折從阮這兩個武將出身的相公,很可能會采取野蠻的方式,實行暴力鎮壓讀書人的政策。

  “劉相公,對於讀書人,應以懷柔為上,攻心為主。”孔昆故意把苗頭指向拉劉金山,想求得劉金山的諒解。

  劉金山也是讀書人,讀書人對讀書人的群體,天然有種好感,這是毋庸置疑的。

  隻是,讀書人若是鬧出大麻煩來,就等於是給李中易抹黑了,讓新朝的統治者們個個難堪。

  “將新太學搬到城外的山上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在下以為,咱們這些閣臣還是需要把道理和讀書人們講清楚,說明白。”劉金山慢條斯理的說,“時代不同了,朝廷用人的方略自然與往昔不同,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讀書人依然抱殘守缺,那就隻能被現實所淘汰。”

  劉金山的話,說的比較含蓄,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他竟然是異常強硬的態度,這倒是令孔昆始料未及。

  折從阮不想摻合讀書人的事情,他明明聽得很清楚,卻故意裝傻,楞是一言不發!

  李瓊其實也不想摻合讀書人的事,無奈何,他是首相,無論伸頭還是縮頭,都是一刀,跑不脫的。

  “孔相公,老夫和折相公都是粗人,不如就由你來處置此事,如何?”

  三十六計,卸責為上計!

  李瓊故意把折從阮也帶上了,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把責任扣到孔昆這個儒門領袖的頭上去。

  孔昆其實正想把責任攬到身上來,既然李瓊這麽說了,他卻不急著表態,故作為難的說:“在下何德何能,安敢受此重任?”

  折從阮瞥了眼老神在在的李瓊,又瞅了瞅盯著茶盞出神的劉金山,他心說,都是明白人呐,如此燙手的山芋,誰接誰倒黴!

  李瓊見孔昆沒把話說死,反而留下了縫隙,便笑道:“孔相公你是當代大儒,讀書人的事兒由你來處置,再妥當也不過了!”

  見李瓊的態度很堅決,孔昆又有著當仁不讓的責任,他索性借坡下驢,就點頭應承了下來。

  折從阮暗暗點頭,孔昆的主動介入,明著是想處置那些讀書人,實際上,還不是想保全他們?

  以李中易的脾氣,讀書人隻是紮個堆罵個人的話,他完全都當沒聽見一般。

  但是,若是讀書人膽敢上街擾亂京城的穩定,李中易肯定不可能繼續包容下去。

  走完了既定的程序之後,孔昆便成了處置讀書人鬧事的第一責任人,若是出了岔子,隻可能唯他是問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以孔昆當世大儒的身份,他若是躲在別人的身後,竟然不發一言,實際上,名聲同樣難保。

  讀書人和武夫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讀書人靠著嘴巴和手裏的毛筆,就可以把人搞臭!

  折從阮回到他的小院子後,折彪神神秘秘湊過來,小聲稟報說:“老祖宗,宮裏今天抬出了個人,扔到亂墳岡那邊去了。”

  “哦,知道是誰麽?”

  折從阮對宮裏的消息,一向都很敏感,畢竟,折賽花和他的一雙寶貝外孫就在宮裏,皇宮裏邊無小事的道理,誰不懂?

  “宮裏的消息控製得極嚴,小的隻打聽到了,是康澤下的手。”折彪刻意壓低聲音,惟恐教外人聽了去。

  折從阮心頭猛的一凜,康澤那個老壞蛋在宮裏隻聽少數幾個人的招呼,他親自下的手,又是人命關天的事,絕對不可能是小事。

  “接著打聽,務必問出內情來。”折從阮小聲叮囑折彪。

  折彪當即心領神會,隨即試探著問折從阮:“那小的就通知大郎過幾天進宮瞅瞅?”

  折從阮沒吱聲,折彪立即明白了,老祖宗顯然是默許了這麽幹。

  對於宮裏的消息,折從阮一向采取的策略是,他可以不插手,但必須知道其中的內幕。

  玩政治,就是走鋼絲的遊戲,絲毫也不能走錯!

  李中易沒在京城,宮裏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死了人,折從阮必須知道其中的內幕,才好對症下藥。

  沒辦法,誰叫折家的外孫,是未來儲君的有力競爭者呢?

  幾乎在同一時間,李瓊也得到了宮裏有人被拖去亂墳岡的消息,他摸著下巴,沉思了良久,忽然輕輕一擊掌。

  “相公,您有何吩咐?”貼身的堂後官李莫重,輕手輕腳的走到李瓊的身前。

  “明兒個是進宮探視的日子,派個人去通知李虎,就說我說的,讓他今兒個下值之後,哪兒也別去,先回家等著老夫。”李瓊的吩咐,令李莫重心頭猛的一凜,老相公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鄭重其事了。

  “喏。”李莫重拱手唱喏之後,剛轉過身子,又聽見李瓊的聲音,“派人去看看,亂墳岡那人是男還是女?”

  “喏。”李莫重隨即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宮裏邊肯定出了大事。

  孔昆的消息遠沒有李瓊和折從阮那麽靈通,宮裏死了人的消息,他一直被蒙在鼓裏,壓根就不知情。

  劉金山的女兒尚年幼,他便很少關心宮裏的事情,消息自然也就異常之閉塞。宮裏的大事小情,他既不過問,也不打聽,純粹的門外漢。

  李中易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在前往池州的路上。坐在船艙一角的韓湘蘭,聽見男人頻發冷笑,她不由偷眼看過去,卻見男人笑得很開心。

  男人笑得越是開心,就說明他的心情越是不好,關於這一點,韓湘蘭自然是心知肚明。

  至於男人窩火的原因,韓湘蘭也是十分清楚的,開封城裏的讀書人,又不安分了,打算公然鬧事!

  李中易手裏捏著李瓊的親筆信,翻過來倒過去的看了好幾遍之後,提筆寫了幾封信。

  “這一封給李雲瀟,這一份給李延清,這一份給左子光……”李中易喚來心腹的傳令官,把寫好的書信都交到他的手上,並一一做了叮囑,“八百裏加急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