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李煜的禮物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3259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稟皇上,開封城裏的菜價和糧價,最近翻著跟頭的往上漲。漲幅過快,老百姓已經快要吃不消了。”

  權知開封府事的劉炯,逮著機會之後,就一個勁的向李中易訴苦。

  劉炯也是跟隨李中易很久的文臣了。想當初,李中易就任平盧節度使的時候,劉炯就是密州下麵的知縣。

  因為劉炯治理縣城有方,李中易打進開封城後,就命他為權知開封府事。

  沒辦法,世界上的事情,本就是用人唯親,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李中易有些奇怪,就問劉炯:“怎麽會漲幅過快呢?”

  劉炯歎息道:“皇上,禁軍的官兵雖說是隔三天放假一批,可是,每天在城裏吃飯喝酒的人數,不少於一萬五千人,實在是太多了。黑心的店家,緊跟著就紛紛漲價。”

  李中易聽明白了,禁軍跟著他北伐之後,回到開封府,就分批分次的開始放假。

  可問題是,十幾萬禁軍,哪怕是分次分批的放假,每天在城裏遊玩購物的官兵,至少超過了一萬五千人。

  所謂物以稀為貴,開封本地原本就缺糧食缺菜,需要靠水路運輸進來。結果是,放假中的禁軍官兵,手頭並不缺錢花,這麽大一股有錢人參與到了開封城的消費體係之中,立時就促成了物價的上漲。

  李中易想了想說:“每天隻放假五千人,對物價有無大的影響?”

  劉炯苦著臉說:“皇上,禁軍官兵們手頭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呀。別說五千人,就算是三千人,也會使物價急速的波動。”

  “清鬆啊,不瞞你說,大軍不日將南下伐唐,現在不放假,恐怕軍心不穩呐。”李中易對自己的心腹重臣,向來是有擺事實講道理的有商有量。

  劉炯看似很為難的說:“皇上,臣聽說禁軍的輜重供應很順暢,不如這麽著,每日放假多少禁軍,就給咱們府衙運來相應的糧食和果菜。這麽一來,城裏的物價,就不至於漲得過快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徹底的聽懂了,敢情是劉炯盯上了輜重物資堆積如山的後勤司。

  不過,劉炯說的也有些道理,禁軍的官兵們,個個兜裏有錢,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放假遊玩的花錢時間。

  這麽多的錢,一下湧入開封城裏,難免會引起物價的劇烈波動。

  劉炯的想法是,既然禁軍官兵們很少放假,那麽,就在縮小放假人數的基礎上,增加開封府衙的物資供應,以平準城裏的物價水平。

  李中易對州縣的考核,第一條就是日常必需品的物價,必須平穩,不能波動過大!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大戶或是豪門,大發橫財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囤積居奇,操縱某地的物價,尤其是糧價。

  李中易很早之前,組建成功逍遙津集市之後,就已經開始往各地派駐采購掌櫃。這些采購掌櫃職責之一,就是掌握當地的物價。

  隻要發現當地的糧食儲備不足,采購掌櫃們有義務向上邊報告,上邊也有義務馬上運糧食過去,以快速平準當地的糧價。

  也正因為有了這個狠招,隻要是李中易實際控製的地區,很多搞囤積居奇的大戶或豪門,都吃了不小的苦頭。

  不過,開封府乃是首都,也是所謂的首善之區,如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十幾萬。

  也就是說,類似開封城這種特大型城市,又有禁軍大規模輪流放假的現實,僅靠逍遙津集市的市場力量,平準開封城裏的物價肯定具有滯後性。

  雖然劉炯描述的都是事實,但是,劉炯所說的物價飛漲,確有誇大其詞之處。

  別的且不去說它,糧價和菜價這兩項,李延清和左子光每日天黑前,都要提交當天的物價報告給李中易。

  李中易哪怕再忙,也會抽時間出來,仔細的閱讀分析李延清和左子光分別提交的物價報告。

  無農不穩,這裏的農,指的就是糧食價格和菜價。

  劉炯也是有私心的,他知道李中易非常重視糧價和菜價,所以就想在手頭多掌握一些糧食儲備。

  隻要能從從容容的平準物價,就是大功一件,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既然你那裏有困難,那好吧,我會給後勤司下手令,讓他們每日給你們開封府衙調撥五千石糧食,直到禁軍官兵放假結束,如何?”李中易明明看穿了劉炯也想露一手的心思,卻故意沒點破。

  很多時候,知之為不知,才是真知也!

  劉炯聞言後,不禁大喜,軍方果然是有錢的土財主。

  李中易一出手就是五千石糧食,嘿嘿,手裏有糧,心裏才會踏實啊!

  劉炯樂滋滋的走了,李中易的心情,卻久久難以平複。

  經濟規律這玩意,說起來長篇大論很容易,實際上,如果不是當家作主的掌權者,哪裏又其中的艱難和辛苦?

  就比如說,禁軍放假這事吧,李中易已經注意到了,不可以一次放假太多的人數。

  然而,放假的禁軍依然打破了開封城脆弱的物資供應係統,促使物價出現了不小的漲幅。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準現代化政府的治理需要,和抱殘守缺的儒家思想之間的劇烈矛盾。

  說白了,也就是小農思想,和工業思想,對於治理國家的本質性矛盾!

  如今的文臣集團,尚未被李中易徹底馴服,大多數的政府機構實權,依然掌握在儒門弟子的手上。

  然而,有些事情確實是急不來的,畢竟,經濟基礎依然還是小農社會的那一套,工業化的進程,連萌芽都算不上。

  晚清時期,如果清廷不是急功近利的突然廢除了科舉,隻怕還會苟延殘喘一些時日!

  廢除了科舉,看似符合政治正確的邏輯。實際上,等於是徹底堵死了全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儒門讀書人的前途。

  這麽多儒門讀書人,沒了飯吃,沒了事做,他們鬧騰的能量,可謂是大得驚人!

  就在李中易負手立於窗前,陷入到沉思之中的時候,南唐的李煜派人來了開封,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

  李中易捏著禮物清單,不由開心的笑了,確實是異常豐厚的禮物。

  錢一百萬貫,糧食五十萬石,更出奇的是,清單裏居然還有絕代美人三名,而且還是一模一樣的三胞胎。

  “李延清,你說說看,李煜有何圖謀?”李中易笑眯眯的望著警政寺卿李延清。

  李延清哈著腰說:“稟皇上,南唐在開封城裏一定派駐了很多細作。咱們禁軍的大致動靜,一定被細作們所察覺了,並快速傳遞回了洪州。”

  李中易點了點頭,笑道:“李煜知道朕喜女色,就投朕所好,居然找到了三胞姊妹,也難為他煞費了一番苦心啊。”

  李延清不敢接這個話,隻得硬著頭皮裝傻充楞,李中易再好色,那都是寡人之疾,臣下安敢多嘴多舌?

  “既然走露了消息,那倒是可以緩一緩再出兵。不過,南唐潛伏在開封城裏的細作,必須要想方設法的一網打盡。”李中易相信李延清的能力,不過,他也知道此事的的難度。

  畢竟,李家軍使用密碼的事,對於南唐而言,已經不算是秘密了。

  南唐那邊也確實有能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緹騎司破獲的南唐細作案中,已經發現他們使用了帶密碼的書信。

  “回皇上的話,臣以為,為了防備各國的細作,在全國範圍內,給每戶編碼的事宜,是否可以提前執行?”李延清覺得壓力山大,畢竟,他是負責全國治安的主官,責任十分重大。

  如今的開封城裏,雖然各個街坊的實權,都已經歸於轉職的街正和裏正。但是,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始終存在嚴重的滯後性。

  比如說,張三其實是南唐派來的細作,他到了開封之後,謊稱是從揚州來的商人,這就很難查實了。

  李中易曾經提點過李延清,完全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就近組建若幹個管理戶籍人口檔案的部門。

  其實,這就是設置路一級警政機構的必要性問題了。

  把全國分成若幹個“路”一級的行政區域,警政寺也隨之成立分支機構,即路級警政廳。然後,各個州縣都把戶籍人口的變動情況,匯總到路警政廳裏邊去。

  路警政廳每天都要將人口流動的情況,利用急腳遞,匯總到開封的警政寺裏。同時,開封的警政寺,也可以反向查詢,流動到開封或是各地的人口。

  這其中,各地的路引製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控製作用。

  強漢朝不禁止人口的遷徙,但是,人口的流向,也就是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都需要有案可查。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出現了人口流動的情況,大致就可以在半個月的時間內,查實每個流動人口的真實底細。

  李延清分明是想擴權,李中易明知道他的心思,卻沒有說破。

  畢竟,治安管理網格化,其實是李中易提出的新概念,李延清隻是執行者罷了。

  PS:現在是301票,超過了321張月票,至少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