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調兵遣將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3351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十幾萬大軍出征,說易行難,很多的準備工作,需要李中易去協調和安排。

  如今的朝廷禁軍,采取的是幾大機構緊密合作互相牽製的規則,即總參議司、軍法司、後勤司、鎮撫司、樞密院以及各軍,這六大機構共掌兵權。

  這六大機構互不統屬,都直屬於李中易的管轄之下,絕對聽從李中易的調遣。

  臨出征之前,李中易把內閣的首相李瓊和次相折從阮,都找到內書房,大家關起門來談心。

  “據我的估計,一旦大軍出征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一定有人會重提皇子監國的舊事!”

  大家都是自己人,李中易也懶得拐彎抹角了,直接把他的擔憂,說了出來。

  李瓊不由點頭歎道:“聖明莫過於皇上,老臣實在是佩服之極。”

  折從阮有些怪異的瞥了眼李瓊,這隻老狐狸越來越會拍馬屁了,而且拍的順溜無比!

  “兩位相公都是知道的,朕的幾個兒子尚幼,即使委派了其中之一為監國,也是管不了什麽事的。所以,吾意還是由內閣掌理全國的庶政。”

  李中易看得很透徹,與其把年幼的兒子,擺到監國的位置上去,不如索性授權給內閣。這麽一來,責任和權力恰好對等了,不容宰相們推托和塞責。

  當然了,兵權不可能也授予內閣。按照上次的舊例,李中易離開了開封城之後,整個京畿地區的兵權,皆由九門提督李雲瀟掌管。

  李瓊和折從阮互相對視了一眼,即使李中易沒說,他們也心裏明白,兵權一定在李雲瀟的手上。

  上一次,李中易領兵北伐之時,李雲瀟一直攜京畿的兵馬,就近監視內閣諸相的表現。

  其結果是,態度含糊不清的魏仁浦,丟掉了來之不易的首相寶座。

  “此次出兵,我將親領海上進攻那一路,左子光、李延清和李雲瀟將留下來,協助相公們維持朝局的穩定。”李中易的話音未落,李瓊和折從阮不約而同的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果然如此!

  左子光是什麽人?他可是李中易唯二的關門弟子之一,掌握的又是整個強漢權勢最大,也是最神秘的情報機關——緹騎司。

  至於李延清,這家夥也是李中易心腹中的心腹,嫡係中的嫡係,有他在開封城裏盯著,看誰敢妄動?

  至於李雲瀟,那就更不必說了。李中易能夠委任他為九門提督,等於是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了他的手上,如果沒有絕對的信任,那怎麽可能呢?

  反過來說,李中易在內書房單獨召見了李瓊和折從阮,從本質上而言,對他們倆同樣抱有極大的信任感。

  當然了,玩政治的人,都不相信眼淚!

  就現實而言,李瓊的嫡孫女李七娘已經懷上了身孕,折從阮的嫡孫女折賽花早有一子。如果他們中的某一個,真要謀朝篡立的話,另一個人絕無合作的可能性。

  李瓊和折從阮,早已是修煉成精的老狐狸了,對於李中易的謀篇布局,既看得懂,又完全可以理解!

  李中易抓起一顆瓜子,塞進嘴裏,輕輕一磕,舌頭一卷,便將瓜子仁吸進了嘴裏。

  李瓊畢竟年事已高,久坐之後,難免內急,他實在憋不住了,索性起身告罪。

  李中易自無不允之理,折從阮再次棋差一籌,心裏不由暗暗罵道:“真是一頭千年的老妖狐。尼瑪,李瓊居然借著憋不住尿的事實,變相告訴李中易,他年事已高,來日無多,焉有謀逆之野心?”

  原本,折從阮想主動裝病,再告假一段時間,免得沾染瓜田李下之嫌。不料,卻又被李瓊搶了個先手,實在是遺憾之極!

  對於李瓊的示弱作派,李中易豈有不知之理?

  不過,在製度的彼此製約之下,李中易有理由相信,不管是誰,都不可能在他離京之後,擁有翻天覆地的力量。

  說白了,也就是一句十分狂妄的話,諒你們也翻不起大浪來!

  送走了兩位相公之後,早就等在門外偏殿的判軍器監李虎,畢恭畢敬的出現在了李中易的麵前。

  李虎,既是李七娘的親爹,也是正兒八經的當朝國丈。

  可是,這位當當朝國丈,卻是個極為特殊的老實人,老老實實,老實巴交,都可以拿來形容他的性格。

  也正因為李虎是個老實人,所以,李中易才把軍器監這麽重要的衙門,交給他去管轄。

  事實證明,軍器監這種搞國防科技的衙門,就必須安排辦事認真的老實人掌舵。

  “稟皇上,按照您的吩咐,6磅炮一共製造了三百門,12磅炮一百門。隻是,經過測試,12磅炮如果大批量裝到戰船上去,同時開炮的話,很容易對戰船的主梁,造成比較大的傷害……”李虎也不知道避重就輕的滑頭手段,隻是一五一十的稟報了客觀現實。

  李中易聽完之後,仰起下巴問李虎:“你那裏找到了解決的方案沒有?”

  李虎搖了搖頭,摸著腦袋,有些尷尬的說:“這主要是此前的造船木料,並沒有經過曬幹三年五載的工序,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李中易一聽就明白了,他當初了為了應急,在砍伐下來的木料尚未曬幹之時,便拿去製造了戰船。

  基礎材料不合格,也就是先天性不足,後天很難予以彌補!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沒有水師的協助,李中易就很難搞得定榆關。如果沒有拿下榆關,就無法切斷契丹國東京道和南京道的聯係。

  切不斷東京道和南京道的聯係,就等於是給李中易的北伐,憑添了幾分巨大的壓力。

  一言以蔽之,急功近利的大造戰船,解決的是當務之急,也是燃眉之急!

  顯然,在拿回了幽雲十六州後,當務之急和燃眉之急,已經化解了大半。接下來的造船行動,完全可以按照科學的方法,按部就班,每道工序都不少的逐步實行。

  “我琢磨著,可不可以把運到造船廠的船木,擺到火炕上去烘幹呢?”李中易突發奇想,“如果這樣可行的話,那就可以節約大量的造船時間了。”

  李虎憨憨的一笑,摸著腦袋說:“不瞞皇上,臣也不明白能不能烘幹船木,還需要回去問那些老船工。”

  李中易暗暗點頭,派李虎管軍器監,這個人他沒有選錯!

  科學上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丁就是丁,卯就是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PS:加更提前送上了,求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