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抽刀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2240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契丹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在陸地上的機動力異常之強悍,這是毫無疑問的巨大優勢!

  然而,整個幽薊大平原上水網密布,將整個大平原分割成了若幹個河道組成的天塹,這就給擁有水師艦隊的楊烈,帶來了數之不盡的便利條件!

  契丹人的主力部隊,必須頂住李中易的步步緊逼,不可能分兵太多出來。接下來,漢軍和契丹兩軍,比拚的便是一個重要環節:誰的偏師更牛B?

  攪動一池春水,讓契丹人顧頭不顧尾,這是李中易交給楊烈的戰略任務。

  此時的楊烈,負手立於戰艦的船首,任由輕風拂過整個身子。

  嚴重茂默默的站在楊烈的身側,心裏念叨著一句李中易常說的名言:每逢大事有靜氣!

  泰山崩於前,麵不改色心不跳,說易行難,嚴重茂至今隻見過兩個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一個是主上李中易,另一個就是楊烈。

  自從第一軍建立之後,嚴重茂一直以第一軍鎮撫使的身份,和楊烈攪和在一起。至今為止,兩人從未分開過,一直是深受李中易信任的好搭檔。

  這麽多年的合作下來,楊烈隻問作戰和訓練的態度,令嚴重茂非常滿意。

  客觀的說,第一軍既深深的打上了楊烈的烙印,又有嚴重茂留下的許多痕跡。

  運用水師艦隊,和契丹人打遊襲戰,這是李中易的創舉,開天辟地的重大創舉。

  毫不誇張的說,從水上向契丹人發起進攻,恰好成為漢軍扭轉整個戰略局麵的關鍵。

  契丹人的正麵,李中易領著十幾萬大軍,在補充了給養後,再次掉頭向北。

  楊烈向北,李中易也向北,不言而喻,耶律休哥所麵臨的軍事壓力,沉重之極。

  相對而言,從水上壓向幽州的楊烈,給了耶律休哥更大的心裏壓力。

  畢竟,楊烈的兵鋒所向之處,皆是契丹人的腹地大糧倉,由不得耶律休哥不去重視。

  耶律長元繞出去兩百多裏地,等來的結果卻是,南蠻子的主力居然比他更快的回撤到了霸州城的北岸。

  迂回戰術的破功,令耶律長元格外的沮喪,經過上次戰役之後,他手下的兵馬,隻剩下了七千多。

  憑借七千多鐵騎,就想和十幾萬李家軍決戰,這顯然是癡心妄想。耶律長元的腦子還沒有完全壞掉,自然不可能有此奢望。

  然而,隨著李家軍的回撤,耶律長元想打擊南蠻子糧道的設想,瞬間變成了泡影。

  就這麽以敗軍之將的身份回去,耶律阿蠻顯然不可能輕易的饒過耶律長元,送到嘴邊的借口不用,除非耶律阿蠻變成了傻冒。

  類似的辦公室政治,不管是在李家軍中,還是在契丹人的隊伍裏邊,都是廣泛存在的事實。

  李中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軍內無派,千奇百怪!

  在李家軍中,目前至少有五大山頭的存在,以楊烈為首的五軍都指揮使,即是現有的五大軍頭。

  在李家軍中的派係,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講武堂派,和舊臣派。

  由於逢晉必考的鐵律,目前的李家軍中,講武堂出身的將領,已經遍及全軍的各個角落。

  與此同時,從河池從龍的老軍頭們,經常被李中易叫去客串講武堂的教官。

  基於現實的狀況,出現了十分有趣的特殊現象,即每個軍頭的身後,都站著一大批從講武堂畢業的學子,並各自形成了獨特的派係山頭文化。

  俗話說的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第一軍中,楊烈的老部下們,都是敢打敢拚,擅長動腦筋的將領。這個特點,和楊烈喜歡動腦子的人,有著密布的關聯性。

  李中易不是職業將軍出身,在他的字典裏,戰爭就是不擇手段的暴力鬥爭,一切以打贏為目標。

  在和契丹人的國戰之中,一切和打贏無關的虛無縹緲的東西,全都被李中易扔進了垃圾堆裏。

  漢人和契丹人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鬥爭。也就是說,漢人多吃一口利益,契丹人必定會少吃兩口,反之亦然。

  耶律長元沒有看懂李中易回撤之後再次北進的目的,遠在幽州的休哥,卻看得很清楚。

  隨著和李中易打交道的次數增多,耶律休哥對李中易的了解,與日俱增。

  李中易曾經說過,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耶律休哥正是最了解李中易的人之一,他感慨的歎息道:“攻如下山猛虎,退的行雲流水,可謂是如臂使指呐!”

  和一般人不同,耶律休哥尤其知道,進攻雖然不易,撤退卻是更難的事。

  撤退的問題,難就難在,誰甘願當墊後的犧牲品?在孤立無援軍的情況下,誰墊後,就意味著九死一生,甚至是無生的絕境。

  李中易卻可以指揮著大軍,幾乎在眨眼間,就完成了從進攻到撤退的轉變,耶律休哥怎麽可能不忌憚呢?

  隨著李家軍的再次北進,手裏兵馬不多的耶律長元隻得繞出去更遠,以避免被李家軍的大股騎兵給纏住。

  耶律長元不是笨蛋,李家軍有幾萬精銳騎兵的現實,逼迫他必須不能被纏住。七千多人,隻要被纏住了,等李家軍的大部隊包抄上來,必是全軍覆沒的險局。

  李中易明知道耶律長元想抄糧道的險惡用心,卻隻能暫時置之不理,主力大部隊依舊浩浩蕩蕩的向北挺進。

  和耶律休哥必保幽州不同,耶律長元率領的殘兵敗將,才是真正的以騎兵為主,且沒有根據地需要保護的遊擊隊。

  客觀的說,耶律長元對李家軍的威脅,某種意義上說,和楊烈對幽薊大平原的威脅,大致相仿。

  如果不是有幽州這個拖累,庫圖佐夫式的遊擊戰術,還真有可能被耶律休哥所運用。

  水路繞了一個大彎,等楊烈率軍趕到漷陰城下之時,耶律不花率領的三萬騎兵,已經趕到了漷陰的西門外。

  按照耶律休哥的命令,耶律不花並沒有率軍進城,而是在漷陰縣城的西門外,紮下了大營,形成了犄角互保之勢。

  耶律休哥給耶律不花的軍令之中,特別強調了兩點,當南蠻子進攻漷陰時,耶律不花必須盡起三萬大軍,威脅攻城部隊的側翼。

  若是楊烈率軍進攻耶律不花,耶律休哥也已經嚴令耶律不花,隻許避讓,絕對不允許展開決戰。

  耶律休哥看得很清楚,隻要楊烈沒有吃掉耶律不花,就無法全神貫注的幽薊大平原上攻城掠地,大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