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遊而擊之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2265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楊烈手握三萬精銳,他的目的自然不僅僅是襲擾契丹人而已。作為偏師的三萬兵馬,若想真正的調動契丹人,必須拿下契丹南京道的重要城市,才會真正的打疼契丹人。

  所以,楊烈一不做二不休,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勢,果斷的拿下了武清縣城。

  武清縣,是幽州的東南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契丹人在此地駐軍一萬。

  然而,攜帶了火炮的楊烈軍,卻輕而易舉的轟開了武清縣的城門,大模大樣攻進了縣城。

  城中道路狹窄,非常不利於騎兵的進攻和展開,一萬多契丹人很快吃不住勁兒,從北方逃竄了出去。

  殊不知,李家軍已經全員實現了騾馬化,最喜歡打的就是追擊戰。

  結果,在李家騎馬步軍的追殺之下,逃回幽州城的契丹人,十不存一!

  打進武清縣城後,部下們按照老規矩,展開大規模的地毯式抄家搜糧活動。

  楊烈自己則待兵馬總管府裏,雙手抱在的胸前,盯著碩大的沙盤出神。

  自從李中易折騰出等高線的概念,又整出了軍用沙盤之後,兩軍作戰的單方麵透明化越來越向李家軍這邊傾斜。

  “稟楊帥,契丹人臨逃走之前,沒來得及點燃糧倉,倒讓咱們撿了個大便宜,糧草堆積如山啊!”隨軍的同僉書後勤司事胡真,快步跑進來,向楊烈稟報了第一個好消息。

  楊烈是個話很少的家夥,他隻是點點頭,卻沒接胡真的話茬。

  胡真是李中易的河池舊部出身,他自然非常了楊烈的脾氣和秉性,楊烈一直是個悶嘴的葫蘆,他其實是心裏啥都明白,偏偏就是不說。

  李中易的另一個弟子,左子光卻是個話嘮,尤喜長篇大論,倒是和話少的楊烈,相映成趣。

  “烙餅,七天的量,其餘的皆分給百姓。”楊烈一如既往的惜字如金,話雖少,意思卻表達的異常明確無誤。

  胡真抱拳拱手道:“下官這就去安排,請楊帥放心。”楊烈點了點頭,胡真辦事一向妥貼,從未出過差池。

  撇開河北道行軍大總管的職務不提,單單是楊烈掛著的征北大將軍頭銜,就有資格被稱為帥臣。

  李中易打進了開封之後,一共封賞了五位將軍,即宋雲祥的征西將軍,劉賀揚的征東將軍,馬光達的平南將軍,廖山河的平虜將軍,以及楊烈的征北大將軍。

  其中,身份最尊貴的,自然非楊烈的征北大將軍莫屬!

  按照李家軍的條令,大將軍之類的頭銜,不過是些個虛頭巴腦的東西罷了。最重要的是,楊烈是現任河北道行軍大總管,這才是赫赫的實權職務。

  此次襲擾幽薊大平原,李中易給楊烈的命令,寫的異常之含糊不清,等於是給了楊烈自專的巨大權柄。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楊烈固然權柄巨大,卻也有隨軍的鎮撫分其權。

  偏師的鎮撫使——嚴重茂,此前就是第一軍鎮撫使,他和楊烈已經是多年的老搭檔了。

  楊烈有個老習慣,除了訓練和作戰之外,旁的事都懶得去管,這些雜活也都歸了嚴重茂管轄。

  方才,楊烈對著軍用沙盤思考下一步作戰方案的時候,嚴重茂就在前院指揮將士們,收降納糧,安撫百姓。

  李家軍的特點,就是四分軍事,六分政治。

  怎麽和敵人作戰,那是楊烈的職責。打下了武清縣城之後,所有的善後事宜,就全都是嚴重茂的事兒,楊烈一向不樂意插手閑雜的惱人之事。

  至於,怎樣安撫百姓,整頓官府,分發糧食,發動群眾訴苦,並把民眾組織起來,這些思想政治工作,嚴重茂這個隨軍的鎮撫使責無旁貸。

  嚴重茂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時間,長達十餘年之久,早就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惶恐不安的武清百姓們,被分別請出家門,聚集到了城中的大操練場上。

  “各位父老鄉親,我們是漢家的軍隊,欺負你們的契丹人,已經屁滾尿流的被我們趕跑了……”嚴重茂的話,直白生動活潑,頗具有煽動性。

  這年月的老百姓,絕大部分都是文盲,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若是和文盲們說些文謅謅的東西,連聽都聽不懂,更別提理解二字了。

  李家軍的政治思想工作,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模式。

  “各位父老鄉親,你們辛辛苦苦耕種得來糧食,卻被契丹韃子和官老爺們占去了一大半,你們卻連飯都吃不飽,憑什麽?”嚴重茂的話,句句打動人心。

  不管是哪個朝代,或是哪個民族,處於最底層的屁民,都認同一個道理:不恨寡,隻恨不均!

  恨不均,這是整個人類都認知的最大公約數,卻被嚴重茂活學活用的加以發揮和衍生。

  實際上,嚴重茂這一次卻犯了經驗主義錯誤,武清的老百姓雖然也要出徭役,並交糧納稅,卻是幽州轄境內比較富裕的一個縣。

  客觀的說,在楊烈拿下武清之前,武清縣城的街頭上,連乞丐的出現,都成了希罕事兒。

  怎麽說呢,投靠了契丹人的二鬼子漢奸文臣們,確實頗有治理的才華,也真正做到了輕徭薄役。

  在整個幽薊大平原之上,除了少數幾個貧困縣之外,絕大部分的州縣都應該歸入溫飽或是相對富裕的範疇。

  與幽薊大平原的相對富裕相比,反而是大周境內的老百姓,至少有一大半掙紮於餓肚子的邊緣之上,很多人一天隻吃一頓野菜羹。

  漢人的轄境內,反而不如被契丹欺壓的地區那麽富裕,李中易以前沒鬧明白出現反差的根源,現在卻是已經懂了。

  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人之後,原本的縉紳士大夫階層被契丹人或搶或殺的整個換了一撥血,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氣的庶族士大夫統治集團。

  另外,在契丹人的統治之下,燕雲十六州已經長達幾十年沒出現過戰爭,也是幽薊大平原相對富裕的基礎之一。

  如果李中易沒有記錯的話,史書上,遼朝滅亡之後,宋朝短暫拿回了幽州。

  然而,宋徽宗在燕雲十六州,實行宋境內的稅法和徭役,卻惹來了軒然大波,迫使老百姓紛紛揭竿而起,給了女真人以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