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彷徨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4      字數:2247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稟報主上,耶律休哥已經率軍向北撤退。”

  斥喉報回來的最新軍情,證實了李中易此前的判斷,契丹人確實想采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吸引他持續性的北上。

  “你們怎麽看?”李中易扭頭看著高強和張三正,他的提問幾乎無處不在,令高、張二人窮於應付。

  高強想了想說:“幽州城內的敵軍,可有增兵?如果沒有增兵,那就說明,耶律休哥還不知道我軍火炮的厲害。”

  張三正接口道:“小的以為,耶律休哥八成已經知曉我軍擁有火炮的情報,大名府的快速陷落,消息再慢也應該已經傳入了休哥的耳內。”

  李中易點點頭,又問高強:“你認為幽州城內目前有多少契丹精銳?”

  高強努力的思考了一陣子,遲疑道:“恐怕不會少於十萬人吧?”

  李中易頻頻點頭,又偏頭看向張三正,張三正苦思苦想了一陣子,有些吃力的說:“休哥恐怕是想用重兵切斷咱們的後路,那麽一來,前有易守難攻的幽州,後有至少十幾萬契丹精銳鐵騎,我軍危矣!”

  李中易笑了,在他的精心培養下,高強和張三正快速的成長了起來。

  人才,不可能從天而降,必須靠自己用心去培養!

  講武堂內,培養的是職業化的中下級步軍軍官,但是,高級將領的培養,暫時還沒有固定的場所。

  建立步軍大學堂,以及水師學堂和大學堂,一直是李中易的目標,隻是他剛拿下全國政權不久,暫時還沒騰出手來罷了。

  未來的戰爭,一定是圍繞著海上和陸上展開,如今的水師依然處於初級的訓練階段。

  也就是說,水師的建設,尚未走上專業化和正規化的道路。所謂專業化和正規化,指的水師軍官,都是科班出身的職業化軍官。

  凡事,有利必有弊,端看弊大還是利大!

  世界海軍的發展規律,李中易站得高,看得其實很清楚。不管是大英帝國的海軍,還是美帝國的海軍,其軍官全都是科班出身。

  科班出身的將領,有教條化的風險,卻比粗放式的以老帶新的培養模式,多了很多優勢。

  其中,最突出的優勢,便是科班出身的將領,不容易犯低級的錯誤。

  現在,休哥做的事,和當年的庫圖佐夫的想法,幾乎一模一樣,就是想誘李家軍北上,並頓兵於堅城之下,然後被休哥率領的主力騎兵集團,切斷糧食物資的補給通路。

  曆史上的宋軍,其實在陣地戰之時,往往很容易占據上風,並打出漂亮的勝仗。

  然而,缺少馬匹的宋軍,即使打了大勝仗,也因為追不上敵軍,無法擴大戰果,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草原上的敵人遠遁。

  李家軍卻和傳統的中原王師,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倒是和盛唐時期的唐軍頗有些相似之處。

  首先是馬多,其次是遠程打擊兵器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最後是紀律異常之嚴明!

  黨項人已經整個的匍匐於李中易的腳下,西北的馬源地北李中易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曆史上弱宋缺馬的困局,在李家軍這裏已經獲得了徹底的解決。

  至於遠程打擊武器,這個的確值得大書特書,李家軍目前擁有6磅炮、12磅炮、神臂弩等遠程打擊武器。

  其中,尤其是百門火炮的助陣,使李家軍在陣地戰之時,還未開戰,就占盡了便宜。

  想當初,李中易進軍東京忭梁之時,僅僅用火炮持續性的轟擊韓通的大營,便造成了朝廷禁軍的大混亂,贏得異常之輕鬆。

  大名府城下,李家軍的火炮給寬厚的城牆,造成了足以致命的威脅。

  說白了,火炮的誕生,宣告了依賴城牆抵禦進攻的城市守衛戰,已經徹底落伍於整個時代。

  李中易曾經有句名言,火炮的出現,意味著善守的所謂名將,再難有出頭之日。

  耶律休哥不愧是契丹第一名將,他在知道了大名府迅速陷落的真相之後,經過短暫的震驚之後,隨即改變了原有的作戰計劃,轉而采取誘敵深入,再聚而殲滅的策略。

  客觀的說,以李家軍目前的實力,如果休哥選擇防守幽州,那反而要好辦得多。

  如今,幽州橫亙於前,契丹人十幾萬主力精銳威脅在側,李家軍反而難以集中精力進攻幽州城。

  自古以來的守城戰,如果守方外無援軍,被圍而破之的風險,可謂是非常之大。

  從北邊南來的災民,越來越多,李中易索性不走了,原地紮下大營,敞開胸懷接收被契丹人趕出家園的幽州漢民。

  被趕出家園的幽州漢民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超乎了李中易想象的程度,幾十萬人都安排去大名府,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李中易考慮了一個時辰之後,在張三正和高強的提醒之下,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招!

  按照安置政策,李中易原本打算把這些被趕出家園的漢民,分散安排去全國各地。

  可是,張三正一句無意的話,卻提醒了李中易,高麗國那邊,被抄家檢地的權貴人數,多得數不清楚。李中易私人所有的高麗田地,已經超過了三百萬頃之多,完全可以分一半災民過去。

  這些被契丹人趕出家園的漢民,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高麗國中,唯一的依靠隻能是李中易,而不可能是任何的別人。

  這樣的話,李中易等於是憑空多出了十幾萬漢人組成的屯墾義務兵,控製高麗國的力度,相比此前,力量更是大大的加強了。

  移民去高麗國,其性質大致和新疆建設兵團相仿,無論是對失地的災民,還是李中易,顯然是雙贏的局麵。

  “稟主上,聽說咱們就地紮營,並大規模接收失地的災民,契丹人又殺回來了!”

  李中易很快接到了這個壞消息,休哥顯然是想采取敵駐我擾的策略,不想給李家軍消化失地災民的機會。

  “咱們還有多少糧食?多少條船?”李中易找來同知後勤司事的葉同明,詳細的詢問現有的家底。

  葉同明笑道:“回主上,從大名府抄檢來的糧食、衣物等物資,原本是足夠咱們兩年左右的嚼裹。哪怕您安排接收更多一倍的幽州漢民,也足夠半年之用。”

  李中易點點頭,說:“這就是說,隻要糧道不被切斷,咱們的人都不怕挨餓,是麽?”

  “是的,必須保護好糧道,不然的話,僅僅是大軍攜帶的糧草,僅夠三個月之用。”葉同明向來辦事嚴謹,他說能夠撐過三個月,那就肯定是這麽回事。

  李中易想了想,說:“既然契丹人又撲上來了,那咱們便緩緩的後撤吧。”

  休哥是想騷擾李家軍,使其不得安寧,李中易自然不會讓休哥的陰謀得逞,他故意反其道而行,采取敵進我退的策略,尋找殲滅休哥主力騎兵的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