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時候未到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3      字數:2278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大年三十年,也就是除夕的早上,李中易背著手,領著李延清和李雲瀟這哼哈二將,晃晃悠悠的逛在大街上。

  “守忠,買米的這些人,一看就不是窮人,派人盯緊了。”李中易在一家逍遙津米鋪前,站了一刻鍾,突然抬手指著一個身著破衣爛衫,臉色卻異常紅潤的中年男子,扭頭吩咐李延清。

  李延清早就盯上了那個家夥,他隨即小聲說:“爺,小的早已經打過了手勢,讓底下人別盯丟了。”

  李中易滿意的點點頭,笑道:“對於為富不仁的家夥,絕對不能手軟,務必查清楚家底。”

  李延清心領神會的說:“單單是人,又不值幾個錢,幾代的積蓄才是大頭。”

  這段時間以來,在主上的命令之下,九門提督衙門所屬的兵馬,已經配合警政寺出任務,不下千次之多。

  李雲瀟撇了眼李延清,心裏多少有些不滿。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數萬人次的兵馬出動,消耗了不少的錢糧,警政寺那邊卻連半個大子都沒補給九門提督衙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利益分歧。

  李雲瀟和李延清,這兩人都是出身於河池鄉軍,也都是蜀人,還同為李中易最信任的心腹之二。

  然而,這種本應該異常和睦的關係,私下裏,也有著不小的矛盾。

  矛盾的焦點是,李延清管轄的警政寺,整個攤子尚未完全鋪開,治安任務又異常繁重,經常需要九門提督衙門的大力協助。

  俗話說,打江山易,坐江山難。難就難在利益的分配不可能絕對公平,隻能相對公平。

  分大餅的規矩,曆來是增加了自耕農的收入,士大夫階層就要吐東西出來。反之,亦然。

  李中易十分厭惡因私廢公的極端山頭主義,格外強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總之一句話,袍澤有難,誰敢畏縮不前,一律嚴懲不怠。

  想當初,孟良崮戰役之時,李天霞因為私心作祟,出工不出力,導致整編74師的張靈甫被粟大將全殲,豬隊友的教訓實在是慘痛之極。

  保存個人實力的山頭主義,一向為李中易所深惡痛絕,李雲瀟自然不敢不緊密配合李延清。

  正經事固然要緊密配合,但這並不妨礙李雲瀟心裏有怨氣,隻是不好說出口罷了。

  李延清也知道對不住李雲瀟,隻是,李中易對於財政撥款紀律抓得異常之緊:事事有預算,用不完的錢,必須第一時間交回三司使衙門。

  警政寺,擔負著維護全國治安的重任,寺裏執行任務的錢糧,預算倒是十分的充裕。但是,借李延清八百個膽子,他也不敢私下裏塞錢塞東西,補貼給九門提督衙門,那是必須掉腦袋的重罪。

  李中易早就發覺,李雲瀟和李延清之間有些別扭,他卻隻當沒看見似的。

  這人與之間的鬧別扭,除了酒色財權氣之外,基本上也就沒別的了。

  李雲瀟不是小氣之人,這已經為李中易所深知,李延清也很大氣,那麽,他們倆之間的矛盾,隻可能是配合出任務之後,利益分配不均了。

  道理其實也挺簡單的,李雲瀟出動數萬人次的兵馬,協助李延清完成抓捕任務,哪怕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現實的狀況卻是,警政寺這邊捷報頻傳,立功受獎的部屬多達幾十人,而九門提督這邊出了死力,卻連半根毫毛都沒撈著。

  類似的情況,換作是李中易,他的心裏也肯定會多少有些不爽。

  實際上,李中易親自簽發的嘉獎令,已經完成了必要的手續,就等著合適的時機正式下發給樞密院。

  李中易就是想看一看,在沒有任何利益互補的情況下,他的心腹們是不是和李天霞一樣的豬隊友。

  以大局為重,以國事為重,以江山社稷為重,這才是人間正道!

  打進開封城後的幾個月內,李中易幹了幾件大事,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向各村各亭派駐村正和亭正,並將自耕農組織起來,編練為整個大周最基礎的軍事力量——鄉勇。

  鄉勇的本質是有組織的民兵,某位大人物曾經精辟的論斷過:兵民乃勝利之本!

  正如範質所言,村正和亭正在農村紮根之後,哪家是大戶,哪家是中農,哪家的兒郎是潑皮閑漢,哪家是惡霸地主,在有計劃的周密調查之下,摸清家底的情況材料都擺到了李中易的案頭。

  李中易的用人原則,向來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村正和亭正報告上來的材料,李中易不可能挨個去檢查,卻可以隨機性的抽出5%的比例進行抽查。

  一旦發現造假,等著村正和亭正的,將是他們承受不起的雷霆之怒!

  天朝的事情,其實就怕認真!領導真正重視了,啥事都搞得好!

  李中易不喜歡一窩蜂搞運動式的所謂執法檢查,每個月都抽5%進行地毯式檢查,寧可反複的查深查透,也絕不搞花架子。

  參與抽查的人員,有軍法司的軍法官,也有都察院的禦史,還有警政寺的巡警,而且不設組長,所有組員都有同等重要的發言權。

  針對抽查出來的結果,李中易依然會從中抽出5%的比例,由外地奉調進京的老部下,領著專人複核。

  實踐證明,隻要丁是丁卯是卯,真正可以倒追責任到個人的獎懲分明,各村各亭上報的材料,驚人的準確。

  也正因為有了精確到可怕的一手材料,李中易派兵查抄寺產、廟產和土豪劣紳的家產,沒有抓錯一人,抄錯一家!

  早在建軍之初,李中易就定下了鐵律:逢晉升,必考試!

  如今,派下去的亭正和村正,上任伊始就可以按部就班的開展工作。並且。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在軍政學堂裏深造過,個個看得懂公文,個個會寫報告。

  回過頭來再看時,李中易的全員掃盲決策,完全可以稱得上“高瞻遠矚”。

  敞開供應糧食,肯定會有糧商或是權貴豪門的人,混進買糧的隊伍之中,與民爭利。

  李中易隻是暗中命李延清的人,早早的做好準備,挨個盯梢,摸清底細而已,不要輕易打草驚蛇!

  對於挖新政權根基的惡劣行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PS:回晚了,努力碼字爭取二更,春節都不斷更的司空,求月票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