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盛大閱兵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3      字數:2194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全體都有,聽我口令……”

  “立正……”

  “槍上肩,齊步走!”

  李家軍的將士們,在各自軍官的指揮下,挺直腰杆,昂首闊步,排成整齊的隊列。

  “轟轟轟……”將士們萬眾如一人般,邁開正步,大氣磅礴的通過臨時搭建起來的簡易檢閱台。

  檢閱台上,李中易傲然坐於“血殺”的背上,向跟隨他打天下的從龍猛士們,行注目禮!

  “吾主萬歲,萬歲,萬萬歲!”有一隊將士正步邁過檢閱台的時候,從人群中突然迸出發自內心的呐喊聲。

  李中易扯起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在軍中的威望過高了,也不見得完全都是好事呢。

  臥龍嶺狂勝之後,近衛軍那邊出其不意的鬧出了妖蛾子,居然當眾喊出了吾皇萬歲。

  從那一刻起,李中易有些力不從心之感,有一種被人推動前行的巨大壓力。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將士們有誌一同,擁立李中易為君,他雖是六軍之主,也不可能壓製太過了。

  上次,李延清抓了幾個為首的近衛軍校尉級軍官,現在還關著禁閉,卻依然無法阻擋大家將李中易拱上帝位的狂熱情緒。

  果然不出所料,這一次,近衛軍以外的將士們,有樣學樣的又鬧起來了。

  初登中原至尊之位的李中易,被袍澤們的狂熱情緒拱動著,也跟著激動起來,血液隨之燃燒。

  隻見,李中易抬起右臂,豎起食中兩根手指,輕輕的搭在眉線外側,大聲喝道:“北伐!北伐!驅除韃虜,收複燕雲,踏破潢河。”

  參與檢閱的官兵們,都沒有料到,他們犯忌諱的歡呼聲,居然獲得了李中易的積極響應。

  氣勢洶洶的龐大隊列之中,在短暫的沉寂之後,瞬間爆發出天崩地裂的海嘯聲,“北伐!北伐!”

  “威武!威武!”

  “萬歲!萬歲!”

  整個入城式,隨即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將士們聲嘶力竭的呐喊著,吼叫著,歡呼著,仿佛超級嘉年華一般。

  趕來拜見帝國新主人的達官貴人們,一個個麵如土色,大家都異常的彷徨不安,李中易這個銅臭子,究竟想把整個帝國引向何方?

  然而,精英階層陷於迷茫之時,就在勇士們狂熱的吼聲中,一個嶄新的時代徐徐拉開帷幕,曆史出現了驚天動地的大逆轉。

  將來的世界史上,一定會濃墨重彩的作出如下記錄:公元966年,在地球的東方,一個以大漢民族為主體的強盛帝國,勢不可當的冉冉崛起!

  若幹年後,開封城中的老人們,在城牆根下美美的曬著太陽,依然津津樂道於今日的盛況。

  大軍從早上開始進城,一直到天色全黑了,舉著火把的李家軍,依然邁開大步,列隊進城。

  直到第二天淩晨五更天,開封城中的街道上,總算是恢複了往日的寧靜與祥和。

  不管是躲在家中忐忑不安的達官貴人,還是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草民們,都在暗中猜測,李中易手頭究竟掌握了多少軍隊?

  從三十萬,到三百萬,說什麽的都有。甚至有人神神叨叨的瞎傳,李中易是天神下凡,有十萬天兵天將相助!

  大軍已經進城,帝國換了主人,無論是軍務還是政務,顯然是必有更張。

  李中易並沒有派人去叫滿城的權貴過來捧場,然而,權貴們都眼巴巴的趕了過來。你追我趕的大肆向李中易獻媚,惟恐在嶄新的朝局之中,丟掉了既得的巨大利益!

  “大王,您如今的身份何等尊貴,怎麽能繼續蝸居於此宅呢?”

  “大王,皇宮裏寬敞得很,隨便擇幾處宮殿,其餘的皆封存起來……”

  李中易的耳內灌滿了阿諛奉承之言,他一直是左耳沒進,右耳已出,完全沒當回事。

  魏仁浦卻被惹急了,方今天下群雄和豪強尚未歸順,李中易如果聽信了讒言,作出令天下人恥笑的事情來,那豈不是白白毀了名聲,卻投錯了人?

  “住嘴!”魏仁浦果斷的挺身而出,厲聲斥責瞎出餿主意的幾個權貴,“汝等妖言惑眾,欲置主上於何地?還不速速退下?”

  魏仁浦本就是名正言順的政事堂相公,又是最先投靠李中易的元勳老臣,他主動站出來說話的分量,自是特別的重。

  幾個奸佞之臣,趕忙灰溜溜的夾緊尾巴,退到人群之外,卻又不敢走遠了,實在是異常之煎熬。

  李中易欣慰的瞥了眼魏仁浦,老魏同誌不愧是成了精的老政客,看問題一針見血,精準無比。

  大軍雖然已經進了城,可是,不當李自成的話語,猶在耳旁回蕩,李中易也從來不曾或忘!

  “諸公,天色不早了,大家且先散了吧?”李中易撂下這句話後,翻身爬下“血殺”的背脊,邁步朝著李家老宅的大門裏走去。

  一直冷眼旁觀的孔昆,也不禁暗暗歎息不已,李中易這才三十出點頭的歲數,行事之間卻絲毫不露破綻,他不取天下,誰有資格取天下?

  入城式的簡易閱兵台,就擺在李中易以前的老宅子——楚國公府門前,而不是皇宮的午門前。

  其中蘊藏的豐富內涵,足以令全城的權貴們,個個挑起大拇指,佩服李中易的明智:潛邸閱兵,龍興舊宅,這豈不是告訴大家,他李某人從不忘本麽?

  十六萬大軍進城,城中的各個要害衙門,也早早的被控製住了。

  政事堂的紫金大印,樞密院的紫金印,三省各部的金印、銀印和銅印,乃至殿前司和侍衛司的虎頭金印,接二連三的被送到李中易的手頭。

  負責收拾這些印信的李翠萱,因出身於後唐皇族,又遭逢家國傾覆之危,早早的養成了心細如發的個性。

  “秋桐,你去告訴楚雄,各大衙門的印信都齊了,唯獨缺了傳國玉璽的那一整套印!”

  李翠萱心裏很明白,一定是控製皇宮的李瓊父子,沒好意思從符太後和小皇帝那一對孤兒寡母的手裏,搶奪象征著帝國最高皇權的信物。

  PS:還有至少一更,月票多,加爆一更,絕不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