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步騎對抗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3      字數:2288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李家軍隻要離開營地,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帶上製式拒馬和簡易拒馬,隨時防備大股騎兵的突襲。

  李中易真正的發家崛起,其實是在西北靈州,征服黨項人的過程中,騎兵的衝擊力給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隻要用兵得當,選準了出擊的時間,區區一千騎就很可能給疏於防備的數萬大軍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李中易領著前半生積攢起來的心血,進軍幽薊大平原,如果不是隨軍攜帶大量的製式拒馬和奚車,那他就是個傻缺。

  經過多年的對抗騎兵,李中易和參議司的人,漸漸摸索出了十分有效的防禦大規模騎兵衝擊的有效戰法。

  防禦圈的最外層,是挖出來的參差不齊的大坑,就像是炮彈坑一樣,星落棋布的散置於陣前,卻在神臂弩有效射程之內。

  李家軍在西北靈州先有騎兵營,後於高麗國擴編為騎兵廂,騎兵指揮官還是地地道道的黨項蠻子。

  李中易指揮騎兵的經驗從無到有,他從沒摸過馬,到縱馬奔馳如飛,哪怕不是騎軍名將,也算得上是騎兵宿將。

  騎兵最重要的能力,一個是長途奔襲的機動力,更重要的是,快速衝鋒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力!

  陣前挖出大小不一,雜亂無章的大坑,目的隻有一個,減緩契丹人的衝鋒速度。

  李中易在通盤考慮過作戰計劃之後,叫來一名親信的牙將,命他帶著幾封李中易的親筆信,在一個都的近衛軍騎兵護送下,趕去南邊給主力部隊送信。

  李中易交待得很清楚,幾封書信務必親手送到宋雲祥、楊烈、馬光達、李雲瀟以及劉賀揚等軍中重將的手上,不得中途交給任何人。

  安排好了一切後,李中易暫時把近衛軍的指揮權交給廖山河,他本人的則騎上“血殺”,溜噠到了大營的施工場所。

  大營外圍的大坑,已經挖好了,李中易轉過來的時候,輔兵和高麗奴們真在揮汗如雨的擺設簡易拒馬陣。

  所謂簡易拒馬陣,其實經過了三代的改良,最新版的簡易拒馬陣,其實就是方便攜帶的長槍架。

  拒敵的時候,用榔頭或是鐵錘,將長槍架的底部深深打入地下,在每個孔內以45度仰角同時插入三根長槍。

  和粗木樁的大型拒馬不同,這種長槍架的高度僅為六十公分左右,但勝在十分的密集。

  前後共有十七排之多的簡易拒馬陣前,密密麻麻仰起的長槍森林,那閃著寒光的無數個槍尖,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刺目耀眼。

  一向高傲的“血殺”,麵對密集的槍尖之林,躁動的刨著左蹄,顯然很有些不安。

  李中易滿意的點了點頭,嘿嘿,別看簡易拒馬陣不值錢,契丹人隻要不是蒙上兩眼衝鋒,肯定會下意識的勒緊馬韁,妄圖減速或掉頭。

  契丹騎兵,一旦失去了衝鋒的速度,嘿嘿,在李家軍的麵前,根本就是待宰之羔羊。

  這時,一大群高麗奴在刀槍的監督下,將一麵麵紅紅綠綠的大旗,插到凹坑的前邊。

  李中易摸著下巴,頗有些自得,這是他想出來的“毒計”。借助於旗幟的遮擋,契丹人根本就看不清楚後邊的凹坑,肯定會中招。契丹人不丟下幾百條人命,就白瞎了這種致命的布置,浪費了李中易的一番心血。

  這種簡易拒馬陣的狠毒之處,其實在於,契丹騎兵一波衝鋒後,李家軍可以迅速的收起殘損的長槍,反複多次使用。

  而粗木樁組成的大型拒馬陣,一旦被衝垮了,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予以修複,並被再次利用。

  無論從便攜性,還是實戰中對騎士的威懾力,簡易拒馬槍陣都遠遠勝過巨型拒馬陣。

  美中不足的是,抵禦重甲騎兵,簡易拒馬陣顯得有些單薄了。

  李中易不知道休哥有沒有配備重甲騎兵,從料敵從寬考慮,也必須在簡易拒馬陣的後邊,布置上巨型拒馬陣。

  整個防禦圈的最內層,拆了車輪的奚車,沿著整個營地,擺了三圈。

  奚車的側壁,豎起了厚厚的擋箭板,廂板上插滿了長槍,目的還是為了拒馬!

  奚車和奚車之間的銜接部位,不僅豎起了擋箭板,而且車轅之間也架起了寬大的木板,戰士們在奚車之間來回移動,根本不需要擔心契丹人的弓箭射擊。

  李中易對於契丹騎兵的防範,本是凡事預則立的原則,隻要能夠想得到的手段,統統都用上了。

  青銅炮被宋雲祥借去攻平州了,李中易的營內還有幾十架可拆卸的小型回回炮,也就是簡易投石機。

  這些簡易投石機的射程並不遠,但是,用來投射已經大量生產和儲運的“雞尾酒”,將一百五十步內的契丹騎兵燒成一片火球,還是綽綽有餘的。

  以前,李家軍裝備的是竹製的簡易投石機,問題是,射程太近,受力也不均勻,最終還是被放棄了。

  簡易回回炮僅為600斤而已,其各個零件,都可以被拆卸攜帶,兩匹馬拖拽著一輛中原通行的平板兩輪車,即可全部裝下了。

  至於“雞尾酒”,算上特製的薄瓷瓶,總重量也不超過一斤半,隻要遮蓋住陣前一百五十步的範圍,就可以讓契丹騎兵手裏的騎弓,變成廢物。

  李中易騎著“血殺”,在大營裏溜了一圈,他隻看大家淡定的神態,就知道將士們的士氣正旺。

  軍心可用!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他組建近衛軍的目的,原本是親自掌握一支全軍的總預備隊,然後用在刀刃上。

  沒成想,總預備隊倒成了打頭陣的急先鋒,世事實在是難料啊!

  等李中易回到丘陵上時,中軍的指揮體係,已經全部就位,幾十名傳令官們正騎在馬上,如同眾星捧月一般,環繞在高高的指揮車四周。

  姚達率領的三千漢軍騎,是整個近衛軍的總預備隊,他們被分為三個方向,每個方向一千人,分由一名千騎長率領。

  由於長期駐守於西北的緣故,姚達所部騎兵的編製,和黨項人幾乎沒啥兩樣。

  從十騎到百騎,再到千騎,並以千騎作為基本作戰單位。

  近衛軍紮下的大營,一麵是灤河岸邊,三麵是陸地,也就是說,隻需要防守三麵即可,這就是盡可能的抵消契丹人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

  PS:有些卡文,寫得很慢,估計明天會都想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