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我又來了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2      字數:3331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大軍東進正式展開,載著數萬勇士的大船,浩浩蕩蕩的駛入江華灣,直奔相距一公裏的對岸而去。

  李中易負手立於船頭,迎著凜冽的寒風,意氣風發的吟道:“王師東定日,功業初成時!”

  “好,妙啊,妙極了!”隨行的周道中反應最快,李中易的話音剛落,他幾乎同時便讚歎出聲。

  周道中的馬屁,並未得到李中易的響應,李中易隻是瞥了眼周道中,便邁步朝著帥艙走去。

  周道中討了個沒趣,卻絲毫也不氣餒,仿佛尾巴一樣,緊跟著李中易進了帥艙。

  李中易坐到椅子上,瞥了眼小尾巴似的周道中,又好氣又好笑的賞了個冷眼。

  周道中當即意識到不對勁,趕忙拱手說:“末將去舵艙盯著些,免得出紕漏。”隨即溜之大吉。

  李中易暗暗搖頭不已,這周道中當初跟著他第一次征高麗的時候,多少還有些骨氣,如今,就怎麽成了軟骨病患者呢?

  竹娘看出李中易的鬱悶,不由捂住紅唇,嘻嘻笑道:“爺,這位周老兄倒是個妙人,妾還是頭一遭遇見呢,以前啊,無論是誰,安敢在您的麵前如此撒野?”

  李中易搖了搖頭,歎息道:“那周中平竟是個二皮臉的無賴之徒,唉,也算是個另類的存在了。”

  竹娘奉了茶,見李中易的心情尚可,便陪坐在一旁,替他斟茶逗趣兒。

  如今的李家軍,早已和往日不同,有了總參議司的存在,不說一軍之主將,便是李中易也已經從繁瑣的日常軍務之中脫了身。

  毫不誇張的說,作戰計劃一經下達執行,如今的李家軍就仿佛一部異常精準的殺戮機器一般,必然會沿著固有的邏輯貫徹下去。

  在這種趨勢之下,除了重大突發情況的臨機決斷之外,李中易基本上就可以作個甩手掌櫃。

  主將無能累死三軍,在如今的李家軍中,那已經是被拋棄的過去式了!

  在這個沒有快槍和火炮的冷兵器時代,除了遊而不擊的後勤破襲戰之外,戰爭的形態其實都是可以被歸納和總結的。

  例如,根據參議司總結出來的伏擊戰,大致有水攻、火攻、馬軍集群衝擊以及山穀伏擊等十幾種類型。

  參議司根據不同的伏擊類型,將詳細的應對方法,記入講武堂的特種教材之中,每個等待晉升的入學軍官,都必須牢牢的記住。

  依此類推,講武堂的課程除了伏擊戰外,尚有城市巷戰、野外浪戰、步軍對抗騎兵,騎兵衝擊步軍等諸多的具備實操性的案例教材。

  在中國的曆史上,武將的培養,除了起於草莽的猛將依靠頻繁的實戰,在血水中自主積累作戰經驗之外,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依靠將門世家的家族力量,府州折家和麟州楊家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另外,將門世家需要靠本事升官發財,這就和靠手藝混飯吃的手工業者一樣,他們已經掌握的作戰經驗或是技術,絕對不會外傳,以免被旁人奪去了彌足珍貴的飯碗。

  有句老話說的好,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這便是很多獨門手藝最終失傳的真實寫照。

  手藝人的技術失了傳,頂多是禍及其家罷了。將門世家的很多獨門實用作戰經驗一旦失了傳,等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必會殃及整個國家和民族。

  到目前為止,李中易最得意的一件事,便是首創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各級優良軍官的講武堂。

  按照李中易的嚴格要求,凡是進入講武堂學習的軍官,哪怕是一名普通的副隊正,也必須按照營指揮的標準進行培養。

  此所謂軍事骨幹跨級培養體係是也!

  說來也是有趣,這種越級培養軍事幹部的方法,李中易借鑒的其實是二戰前德國陸軍的訓練體係。

  一戰中,德國戰敗,並且受盡了屈辱,隻被允許保留幾乎是象征性的十萬國防軍。

  一方麵迫於協約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另一方麵由於戰後經濟崩潰,德國的財政收入也不可能養活太多的軍隊。

  麵對巨大的壓力,暫時隱藏了雄心壯誌的德國陸軍隻能節衣縮食,集中資源辦大事,讓連長幹排長的活,將軍充當校官。

  等元首上台開始擴軍備戰之後,這些軍隊中的精英骨幹力量,立即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李中易打的也是大致相仿的如意算盤,同樣因為形勢所迫,財政收入無法養活太多的軍隊。

  目前,根據大周朝的官方統計,不過區區六百萬戶而已,約三千萬的總人口。

  當然了,由於“人丁稅”的事實存在,全國各地的民間,多有隱瞞實際丁口的陋習。

  唐朝中後期實行的兩稅法,將原有的人丁稅“租庸調”並入了財產稅,開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改革人丁稅的先河。

  兩稅法的實施,是在社會貧富差距變得較大的情況下,增大實際納稅麵,保障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舉措。雖說其主要目的在於挽救政府收入窘迫的困境,但其客觀上減輕了少地的貧苦農民的負擔,並使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製開始變得鬆弛,從此,人丁稅在國家稅收中漸漸不再居於主要地位。

  但是,隨著唐末軍閥混戰,軍費徒增,至五代時,各個割據政權均在其轄區內加征“身丁錢”。

  大周朝立國之後,各地仍延舊製征收。其男子二十成丁,六十為老,在此年齡範圍內不分主、客戶均須負擔。各地稅製也各不相同,如洺州每丁納錢六百九十五文,磁州五百九十四文,成為百姓的一項額外苛賦。

  地方官想多撈錢,老百姓不堪重負,很自然的也就選擇了瞞報人口。

  李中易也不知道民間究竟隱瞞了幾成人口,隻是從來往的商戶以及各地的線報那裏,間接的知道,各地民間人口的瞞報率,大約都在五成左右。

  由此計算下來,整個大周的人口,總計也不過四千多萬而已。

  以區區四千萬人,若是養活三十萬甚為消耗錢糧的精兵,民間的負擔顯然過重。

  歸根到底,契丹國的疆域太過於龐大,又是遷移流動性極強的馬上民族,其全國真正動員起來,帶甲百萬絕對不是夢。

  將來,李中易的手頭若是沒有二十萬以上的精銳兵馬,很難將契丹主力合圍,並一舉滅國。

  道理其實是明擺著的,李中易即使帶兵二十萬北伐,國內也至少需要十萬兵馬留守,以震懾宵小之徒。

  基於長遠的戰略性考慮,李中易很早就定下了徹底征服高麗國的計劃,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利用高麗國的所謂三千裏錦繡河山,幫他養活十萬精兵。

  浩浩蕩蕩的船隊,按照參議司事先的計劃,順利的抵達了江華灣偏北的新羅村。

  充當先鋒的劉賀揚部,按照參議司製訂的作戰計劃率先搶灘登岸,並迅速的展開了戰鬥隊形,以防不測。

  有了劉賀揚所部的列陣防衛,整個李家軍的大部隊,開始有條不紊的下船。

  根據船形的大小不同,每條船上大致裝載了一個至三個都的將士,等船靠岸後,這些成建製的部隊,便按照規定的方位,嚴密列陣於劉賀揚部的側翼。

  李中易手持單筒望遠鏡,就站在舷窗前邊,默默的注視著部下們魚貫登岸的身影。

  如此龐大的部隊,卻井然有序的登陸,這離不開各個分參議司大量而又細致的事前工作。

  依照事前的布置和演練,除了總參議司必要的值班人員之外,包括軍法司以及各個分參議司的人員在內,全都被安排到了每條大船之上,他們充當著至關重要的聯絡重任。

  當初,李中易乘船偷襲榆關的時候,盡管總參議司製訂了詳細的登陸計劃,卻因為兩棲作戰的經驗不足,計劃沒有變化快,導致了各種意外不到的狀況層出不窮,甚至因為各船之間的互相爭搶,出現了船翻人亡的悲劇事故。

  李家軍兩棲登陸作戰,算上這一次登上高麗半島,總共有六次,前五次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翻船死人的大事故。

  倒是此番登陸,由於參議司總結了經驗教訓,至今,尚未出現翻船的事故。

  李中易滿意的點了點頭,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規律,才是常勝不敗的硬道理。

  由於討伐的隊伍太過龐大,從劉賀揚的先鋒軍登岸開始,一直到戰馬全部卸到岸上,整個登陸工作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算暫時告一段落。

  夜深人靜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將士們,都已酣然入睡。

  身為參議司目前最高將領的楊無雙,卻留在中軍大帳之中,向李中易詳細的稟報登陸過程中的各種情況。

  楊無雙的情緒頗有些低落,他難過的說:“都是我思慮不周,沒有想到大船靠岸的時候,突然起了風浪,導致跳板上的十幾個士兵落水,淹死的還都是二年以上的老兵。”

  李中易沉默半晌,重重的歎息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難免陣上亡,慈難掌兵啊。中和,務必厚恤其家小。”

  楊無雙點點頭,情緒依然十分的低落,若是兩軍對陣,犧牲在所難免,那倒也罷了。

  隻是,十幾個原本鮮活的老兵,卻在登岸即將成功之時,落了水白白的淹死,這血的教訓實在是慘痛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