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威壓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2      字數:2406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楊炯原本以為李中易會繼續拖延著和休哥的談判,卻不成想,他第三天上門,遞進名帖不久,便獲得李中易的召見。

  “博約公,我軍即將斷糧了。”李中易高居帥椅之上,摸著下巴不懷好意的瞄著楊炯。

  楊炯不禁一楞,頓起疑心,他昨日在城裏閑逛的時候,故意繞著糧庫轉了一整圈,親眼所見,運糧車一輛接著一輛絡繹不絕的駛離糧庫,怎麽可能缺糧呢?

  “賊郎中!”楊炯暗罵不已,麵上卻絲毫不敢顯露出來,要知道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北方,如果李無咎真起了歹念,他楊博約隻怕是絕難活著回到開封城。

  “唉,冰天雪地的,朝廷運糧過來也難啊。”楊炯不敢明著拒絕李中易要糧的想法,他打定了主意,先拖著再說,等他平安回了京城,一切都好說。

  隻是,李中易既是有心算計,又豈容楊炯退避?

  “博約公,大軍缺糧,若是因此動搖了軍心,唉……後果不堪設想呐!”李中易和楊炯打過無數次交道,素知此人足智多謀魄力十足,又是個明白人,所以開場白之後,索性直接端出他的想法,“吾豈不知朝廷籌糧之艱辛,不過,眼看著即將達成和議,若是因缺糧導致軍心渙散,唉,博約公啊,隻恐吾等亡無日矣。”

  楊炯原本就是個聰明人,他一聽李中易的話風,便知道這顯然是赤果果的威脅。

  李中易出京北上之時,不過區區不到兩萬大軍而已,如今,僅從營帳的數目計算,至少超過了五萬人。

  楊炯畢竟協助範質處理過無數軍務,領兵打仗他雖然不是內行,卻也知道通過帳篷的數量計算兵力的有效方法。

  榆關並不是通邑大城,李家軍的將士們不僅擠滿了全城的軍營和民居,更搭起了無數的帳篷,才勉強將全軍安置妥當。

  楊炯又不是傻子,豈能不知李中易借著戰爭的機會,肆意擴大軍力的險惡用心?

  自從楊炯北上以來,明裏暗裏不知道吃了李中易多少虧,他也算是比較了解李中易的為人,沒好處的事李無咎會幹麽?

  楊炯暗地裏加了小心,索性閉緊嘴巴,他倒要看看李中易究竟想玩什麽鬼把戲?

  李中易並沒有讓楊炯等待很久,他端起茶盞,小啜了一口,淡淡的一笑,說:“事涉國之大計,兼有魏王殿下的安危,吾受命於朝廷,必須殫精竭慮,不敢稍有懈怠。“

  楊炯心說,來了,那話兒來了,他大瞪著雙眼,心跳嚴重加速,屏住呼吸等待李中易出牌。

  李中易放下茶盞,信口道:“人臣務必替察君父之憂,既然朝廷運糧艱難,莫如就近取糧,倒也便宜許多?”

  楊炯心神電轉,轉瞬間,便明白了李中易的心思,李相公顯然是想從高麗取糧啊!

  可問題是,高麗國那邊給榆關輸送糧草及過冬物資,已經很久了,哪怕楊炯的消息再閉塞,也略有耳聞。

  李無咎這個賊郎中,究竟想幹嘛呢,楊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李中易淡定的喝著茶,並沒有馬上催逼楊炯,他最喜歡聰明人打交道,尤其是類似楊炯這種精明過人的“人尖子”。

  在李中易的眼裏,聞弦歌而知雅意的人,比冥頑不化之輩,要可愛許多倍!

  “相公,您的意思是……”楊炯思慮良久,始終猜不透李中易的心思。

  不過,楊炯心裏卻十分明白,李中易的一言一行皆有深意,其中必有玄機。

  楊炯不想白來一趟,他終究抵不過救回魏王父子,就此立下奇功的貪念,他打算捏著鼻子認了,含淚與李中易做交易。

  李中易見楊炯鬆了口,不由微微一笑,淡淡的說:“朝廷無法運糧過來,北征的將士們若是吃不飽肚子,嗯哼,甭說無法順利的接回魏王父子,隻怕是軍心就此大亂,你我的性命堪憂呐。”

  威脅,這絕對是赤果果的威脅,楊炯盡管心裏異常不爽,卻也必須麵對嚴酷的現實:無論是接回魏王父子,還是他楊某人的自身安危,其實都捏在李中易的手心裏。

  “相公乃是先帝托孤之臣,古有雲,帥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楊炯很聰明的避開敏感的話題,繞著彎子打探李中易的真實意圖。

  站在楊炯目前的立場上,既要立功亦要平安,但如何應付,總要先知道知道李中易的如意算盤吧?

  “大軍無糧啊……”李中易重重的一歎,悶頭喝茶,不再搭理楊炯。

  楊炯心裏苦澀難當,他一直故意裝傻,就是不想從他的嘴裏說出高麗就糧的要害。

  可是,李中易拿捏死了楊炯的命脈,偏要等他親口提出高麗就糧的建議,方肯借坡下驢。

  如此一來,楊炯的處境就變得異常之凶險!

  伸頭一刀,縮頭還是一刀,楊炯可謂是老鼠掉入了風箱之中,兩頭受氣,左右為難。

  楊炯遲遲不肯就範,李中易卻絲毫也不著急,他有的是時間搓揉楊炯或是耶律休哥。

  天氣一天天變冷,李中易的五萬大軍窩在榆關之中,吃得飽穿得暖,弓弩堆積如山,就連過冬的鐵盆木炭都充足無虞,何怕之有?

  反觀耶律休哥的形勢就不那麽美妙了,二十餘萬契丹大軍集結在榆關城下,哪怕有幽州的糧食供應,這人吃馬嚼的消耗可就海了去。

  客觀的說,如果耶律休哥狠下一條心,索性把幽州的官民搜刮一空,倒也不是撐不下去。

  可問題是,殺雞取卵之後,來年的日子可就沒法過下去了!

  道理是明擺著的,李中易盤踞於榆關,幽州以東至榆關以西的五百餘裏肥沃良田,皆在李家軍的兵鋒威懾之下,來年春天還能不能好好的春播,完全是個未知數。

  這是戰略性的優勢,同時也是李中易的底氣所在!

  楊炯曾經考慮過建議朝廷下詔給李中易,命他放棄榆關,以免尾大不掉之禍。

  可惜的是,從開封那邊傳來的士林輿論,卻是一麵倒的支持常駐榆關!

  整個大周的文官集團高層,對李中易沒有絲毫的好感,他們也都想早日把李中易弄回開封城,再削其兵權。

  可是,飽讀詩書的官僚們,大家都不傻,收複燕雲故地乃是先帝的遺誌,這杆大旗如今偏偏就掌握在李中易的手上,凜然無可抗拒的大義名分,誰敢反駁?

  楊炯知道其中的厲害,所以,在李中易的威逼利誘之下,他最終隻得捏著鼻子給範質寫了封親筆信。

  李中易毫不含糊的派了急腳遞,以六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範質的相府。

  嘿嘿,高麗國,老子去定了。李中易瞟了眼垂頭喪氣的楊炯,不由麵帶微笑,下意識的翹起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