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誰家地盤?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1      字數:2221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李中易發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嘿嘿,李穀真是陰險毒辣!

  在眾目睽睽之下,李中易微微低頭,茶蓋撇茶沫,一小口一小口的啜茶,然後,輕輕的將茶盞放回到茶幾子上。

  楊炯見李中易的目光撒過他的身上,他當即明白,這位李參政是想讓他續茶。

  續,還是不續?楊炯很有些遲疑不決,這都啥時候了,李中易還有心思喝茶?

  不過,當楊炯看見範質微微頷首,這才從後排走到李中易的身旁,親自替他續了茶湯。

  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等楊炯續過茶之後,李中易將茶盞捧到鼻前,輕輕的嗅著散發出清香的茶湯,甚至連兩眼都微微的閉上。

  視若無睹,置若罔聞,舉重若輕,類似的形容詞,在魏仁浦的腦子裏,走馬燈似的不斷變換。

  楊炯的兩眼直勾勾的看著李中易的背影,在政事堂內伺候相公多年的他,還從未見過,像李中易這般沉穩的宰執。

  對於李穀的含沙射影,老於官場的魏仁浦心中十分明白,隻要李中易開口辯駁,就等於是自我對號入座10,,給了李穀連綿攻擊的絕佳借口。

  可是,年紀輕輕的李中易,穩如泰山,巍然不動,仿佛李穀攻擊的是隔壁的王二麻子一般,他隻當沒有聽見。

  如此厲害的小子,又是深受太子信任的東宮之師,將來的前程,豈可限量?

  “咳。蜀主孟氏小兒,乃是昏聵無能之輩。就算孟氏小兒敢出兵。又何妨?蜀軍靠著巴山蜀水的天險,守著那麽點小地盤。進去很不容易,出來更難。”

  魏仁浦想定之後,基於對李穀的固有恩怨,決定再次出手,幫李中易度過難關。

  在政事堂內,楊炯沒有說話的資格,他隻是默默的盯在魏仁浦的身上。

  魏仁浦和李穀不和,楊炯早已知之,這種狀況也是他的恩主。首相範質所樂見的理想狀態。

  兩個次相之間,鬧意見,導致嚴重不和。身為首相的範質,正好可以居中調和鼎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左右逢源。

  可是,自從李中易登入政事堂之後,魏仁浦往往以為鬥爭李穀的需要。主動站到了李某人的那一邊。

  這麽一來,兩位次相,一位副相之間,也就形成了二比一的。對李穀非常不利的局麵。

  到這個時候,範質再想左右逢源,已經不太可能!

  範質麵對的難題是。他如果幫了李穀,就等於是和李中易以及魏仁浦越走越遠。政事堂內就會形成,二對二的尷尬局麵。

  反過來說。如果範質站到了李、魏的這一邊,那麽,李穀在政事堂內呼風喚雨的好日子,肯定會走到了頭。

  楊炯熟知恩主的心思,他瞥了眼李中易,又看了看魏仁浦,心中不由暗暗一歎,毋使眾人合而謀我,這恐怕才是陛下把李中易塞進政事堂內的根本目的吧?

  李中易不接李穀的招,魏仁浦又主動站出來替李中易幫了腔,王溥想看好戲的願望,徹底的落了空。

  王溥被貶出政事堂,已經長達兩年之久,他每時每刻,都想重登政事堂。

  樞密使,地位等同於次相,這不過是說得好聽罷了。由於柴榮始終牢牢的掌握著至關重要的軍權,王溥這個管軍政的樞密使,手上的權力其實很有限。

  在大周朝,表麵上看似東府和西府對峙,互不統屬。可是,隨著政事堂的權力不斷的擴張,並且漸漸介入到軍事的領域,王溥這個樞密使的地位,越來越不值錢了。

  站在王溥的立場之上,隻有政事堂內的諸位相公們,陷入到彼此惡鬥的狀況之下,他才有機會重登東府的堂奧。

  “若是蜀主若真出兵攻我大周,那麽,如此重要的軍議,有些人恐怕需要回避了吧?”王溥想了又想,終於決定,站到李穀的一旁,讓政事堂的內部矛盾,鬧得更凶悍一些。

  原本,楊炯以為,針對王溥幾乎指名道姓的指責,李中易應該有所動作和反應了吧?

  可是,楊炯發現,李中易始終保持著沉默,仿佛就坐在他自家的後花園之中,愜意的品鑒著茶香的等級。

  李中易早就察覺到,眾人的目光,始終不離他的左右。嘿嘿,想看著,就看著唄,讓你們看個夠!

  實際上,李中易早就打定了主意,值此非常時期,所有的含沙射影,他都懶得搭理。

  即使不擴大手頭的軍權,李中易也要確保羽林右衛,也就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破虜新軍,被他牢牢的掌握在手心裏。

  亂世草頭王,有槍的才是大爺!

  非常時期,萬言萬當,絕對不如一默!

  李中易輕輕的將手裏的茶盞,擺到茶幾上,泰然自若的用眼神示意楊炯,該換茶了!

  楊炯暗暗歎息不已,同時,也對李中易的涵養和城府,有一個迥然不同的嶄新認識。

  等楊炯換好了茶湯之後,李中易微微閉上雙眼,隻要範質不發話,他絕對不會說半個字。

  政事堂內,說是群相製,其實,首相範質卻始終掌握著議事的流程。

  哪些事情可以討論,哪些事情不適宜商議,在政事堂內,隻有範質說了才算數。

  範質瞥了眼穩如泰山的李中易,含笑問樞密副使楊廷賀:“楊樞使,如果蜀主孟氏也出了兵,應該如何應對?”

  楊廷賀的視線掃過李中易的身上,不動聲色的回答說:“範相公,在下以為,蜀軍出川,路途異常遙遠和艱險。咱們隻須下令沿途各個州縣嚴防死守,便可遲滯蜀軍的進攻時間。蜀軍勞師遠征,必定不耐久戰,待磨掉蜀軍的銳氣之後,朝廷大軍再掩殺過去,或許可以在蜀境之外,殲滅其主力兵馬?”

  楊炯起初不明白,範質為何越過眾宰執,詢問楊廷賀的意見。

  在聽了楊廷賀的意見之後,楊炯這才恍然大悟,敢情,王溥想挑起政事堂陷入惡鬥的險惡用心,早就被範相公看破。

  楊廷賀與王溥的不和,朝臣之中,幾乎無人不知。

  範質特意抬舉楊廷賀的舉動,其實是在暗中警告王溥,王齊物,你也不看看,政事堂是誰家的地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