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怪事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1      字數:2511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黃景勝走後,李中易順手將桌上的一疊情報,扔進了火盆之中。

  李中易瞥了眼漸漸燒成灰燼的資料,嘴角微微的翹起,黃景勝傳來的情報,恰好印證了他此前的疑惑。

  柴榮率軍出征之後,留守京師的禁軍部隊,看似異常平靜,實則暗潮洶湧。

  趙匡胤雖然人在前線,可是,留守開封城的石守信等人,最近的活動異常頻繁,且詭密。

  李重進不顧政事堂的反對,借口養病,躲回了他的地盤。

  據樞密院的密報,李重進回去之後,一直暗中招兵買馬,意圖晦暗不明。

  倒是張永德的舉動,令李中易察覺到了,幾許陰謀的氣息。

  自從柴榮走後,張永德就托詞身體不適,再也沒有上過朝。而且,張永德一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擺在人前的是,一副謹小慎微、與世無爭的模樣。

  嘿嘿,點檢做天子,張永德背負著這麽重的包袱,沒被柴榮砍掉腦袋,已是萬幸。

  事物反常即為妖,一直是李中易篤信的逆推邏輯!

  張永德和趙老二之間的瓜葛,簡¢↙,直是,深不可測,令人大跌眼鏡!

  數年之前,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的時候,趙老二就是柴榮安插在軍中,監視張永德的親信。

  除了李中易之外,包括柴榮在內,誰都料想不到,派去監視張永德的趙老二,居然和被監視的張永德,早早的就在暗中結成了同盟。

  反推回去。張永德和趙老二,都是聰明決頂之人。他們深深的懂得一個道理:狡兔死,走狗烹。

  李中易摸著下巴。微微搖頭,養寇自重,才是最符合張永德以及趙老二根本利益的最佳選擇。

  處理完畢正事之後,李中易正欲去看兒子狗娃,卻見李雲瀟回來了。

  “爺,魏王府的符郡主,確實病了。”李雲瀟小聲稟報說,“據老太爺所說,符郡主突然停了葵水。實在是世所罕見的怪病,實難立下定論。”

  李中易微微眯起兩眼,這個時代的少女,一般十四、五歲的時候才來月事,和後世比起來,普遍偏晚一些。

  隻是,未滿十八歲的符茵茵,突然停了月事,李中易首先想到的就是。懷孕。

  不過,以李達和久任禦醫的豐富經驗,絕不可能漏診女子懷孕的喜脈。

  排除了符茵茵私通偷人的可能性之後,李中易暗暗搖頭不已。如果。符茵茵是因為環境因素,引起的閉經,並不需要特別的擔心。大致在半年之內,就可以恢複正常的月事。

  若是卵巢性閉經。或是垂體性閉經,嘿嘿。以現在的醫療條件來說,簡直就是宣告了符茵茵,徹底喪失了生育的能力。

  對於名門望族來說,傳宗接代,讓家族的血脈不絕,乃是重中之重。

  百善孝為先!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七出之條的第一條,就是女子婚配後三年之內,如果不能產子,男方完全有理由,一紙休書,就將聘妻趕下堂。

  得知了詳情之後,李中易也就十分理解,老父親李達和竟然在魏王府內,待了如此之久。

  以魏王符彥卿的身份和地位,符茵茵自然不會愁嫁。問題是,符茵茵將來嫁進婆家之後,難免會被人戳著脊梁骨,指指點點。

  家中妾室的子女,卻要喚符茵茵為娘親,其中的苦楚、心酸,也隻有當事人才有可能明白。

  李中易心中有數,如果不是符家人在暗中請遍了名醫,端無可能請李達和前去。

  父子連心,李達和知道了符家不可告人的隱私,其實也就等同於李中易也跟著知道了內情。

  李中易站起身子,仰天吐了口濁氣,嘿嘿,符家人的最終目的,恐怕是要他這個神醫出馬吧?

  李達和是典型的儒家士大夫的做派,李中易隻要在家裏,每天的晨昏定省,一家人一起吃晚飯,那是必不可少的,體現孝心的大事。

  吃晚飯的時候,李中易照例陪坐在李達和的左側,二弟李中昊,三弟寶哥兒,兒子狗娃,分坐兩旁。

  由於家中沒有主母,李中易的妾室們,除了被禁足的金家兩姊妹之外,全都圍坐在薛夫人的身旁。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李達和雖然信奉儒門的那一套生活模式,李家的規矩卻也有著不小的變通之處。

  原本,妾室非但沒有座位,反而需要站在一旁,伺候李家的主人們,添湯夾菜。

  如今,李達和開明的免了這些俗禮。隻是,食無語的規矩,卻一直被嚴格遵守著。

  飯罷,李達和把李中易叫到他的書房,父子倆一邊品茶,一邊閑聊談事。

  “昨日,濟民局的一位同僚,暗中試探著,想給咱們家二郎提親。”李達和笑望著李中易,緩緩提及家事,想征求下李中易的意見。

  李中易點點頭,說:“時間過得真快啊,眨眼間,二弟也該娶親了。”

  李達和撫摸著胡須,笑道:“不急。咱們先替二郎選個好人家的閨女,先訂了親,等你成親之後,再給他辦了這樁大事。”

  李中易不想摻合李中昊的婚事,這是一件吃力,卻不可能討著好的苦差事。

  李達和聽出李中易的推托之意,不由長聲歎息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李中易想起李達和當年暗中替他準備婚宅,又藏了兩百兩銀餅的私房錢,心頭不由一軟,老父親說的確實沒錯,手心手背都是肉。

  站在李中易自己的立場上,他對李中昊已經盡了手足之情,至於李中昊是否領情,他根本就沒所謂。

  “二郎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多虧了你這個好兄長。”李達和露出欣慰的笑容,“二郎從小被曹氏慣壞了,難免有些惡習。不過,近幾年來,二郎逐漸成年,比起以前,懂事得多。”

  大周朝立國,至今不過九年而已,科舉取士,並沒有成為定製。

  所以,李中昊在國子監學習期滿,通過嚴格的課考之後,就可以直接授官。

  按照朝廷的規矩,李中昊初入仕,隻能授予從九品的微末小官。

  當朝副相之弟,和九品芝麻小官,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家有尊長在,兄弟不許分家,這是固有的倫理規矩,李家也不例外。

  見李達和一直眼巴巴的望著自己,李中易在心中暗暗一歎,臉上卻露出笑容,說:“隻要父親選好了人家,兒子一定托朝中重臣,前去提親。”

  李達和等到了想要的結果,老懷大慰,笑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老話說的好,長兄當父,我去九泉之下,拜見你祖父之後,若是二郎成氣,你就幫幫他。若是他對你忤逆不敬,哼,老夫權當沒有這個逆子,你可開宗祠,大義滅親,免得禍及整個家族。喏,這個你先收好。”

  李中易接過李達和遞來的信函,仔細一看,卻是一封痛斥李中昊忤逆不孝的遺書。

  周承唐製,做兒子的,一旦被父母告上公堂,指其不孝,隻有死路一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