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謠言四起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1      字數:3369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郡公,外麵今日突然傳出謠言,說什麽梁王遭了天譴,危在旦夕,恐怕做不成皇太子了。”劉金山稟報的消息,讓李中易的心頭猛的一驚。

  無風不起浪!

  明眼人都知道,梁王柴宗訓其實是沒有正式詔告天下的皇太子,謠言居然將他給卷了進去,可想而知,其中的背景很可能深不可測。

  以李中易的政治智慧來判斷,傳出這種謠言,嫌疑最大的不是秦貴妃,就是杜貴妃。

  但是,政治從來不可能用線性思維去判斷問題,也可能是有人想利用謠言,故意陷害秦、杜二位貴妃。

  在柴榮即將北伐之際,整個大周帝國也很可能跟著陷入到風雨飄搖之中,值此關鍵時刻,李中易絲毫也不敢大意。

  李中易心中有數,藏在暗處的人,既然敢傳出這種要滿門抄斬的謠言,必然會有縝密的預先準備。

  如今的開封府,可不是電子眼遍布各大城市的紅朝,

  “光清,咱們應該招募一批便服探子了。”李中易琢磨了一陣子,突然想到了“便衣警察”,這四個字。

  目前,經→↗,常穿便衣在街上暗訪的,幾乎都是武德司的眼線。

  可是,武德司的人手畢竟有限。由於柴榮的可以限製,武德司的人,隻有打聽權,卻沒有抓捕權,也限製了他們發揮更大的偵探作用。

  開封府衙是名正言順的京師最高行政衙門,擁有治安大權,民政大權。甚至還掌握著數量不少的京師廂軍,以及協助治安的民壯。

  換句話說。李中易要想搞特務政治,可謂是名正言順。輕而易舉。

  “便服探子?”劉金山眨了眨眼,突然意識到,李中易很可能指的是,穿便服的衙役。

  “郡公,這便服探子,隻怕需要多多招募本地的閑漢?”劉金山不愧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說到了點子上。

  李中易的點點頭,說:“光清,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千萬注意。一定要悄悄的進行,不可讓別人的眼線混入進來。”

  劉金山手撫頦下的胡須,笑道:“不瞞郡公,三班皂役副總捕頭,乃是在下的內侄,整個開封城中,大多數閑漢的底細,就沒有他不清楚。”

  李中易捧起茶盞,小飲了一口。劉金山確實沒有說錯,所謂的閑漢,其實就是本地的地痞流氓的代名詞罷,也就是後世所謂的無業遊民。

  這些混混們。成日裏無所事事,經常偷雞摸狗不說,而且。城裏大多數的壞事,基本上和他們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劉金山匯報完畢之後。見李中易麵帶倦容,趕忙抓緊時間告辭離開。

  臨出門的時候。劉金山忽然轉過身子,小聲說:“郡公,李小九挺機靈的,自愛下想借他一用。”

  李中易微微一笑,擺著手說:“我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光清,你不必多慮,盡管去辦。哪怕是捅破了天去,也有我頂著。”

  劉金山大聲說:“喏。”再不言語,異常滿意的離開了二堂公事廳。

  李中易能夠把如此重要的探報機構,交給劉金山去管轄,這事本身就透露出,李中易對於劉金山的高度信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劉金山又怎麽可能不感動呢?

  等劉金山走後,李中易挑燈夜戰,抓緊批閱積壓下來的公文。

  開封府是天下第一大府,除了日常的庶政之外,還要兼顧刑民案件的審理。

  超過幾十萬人口的開封府,實在是太大了,李中易如果每件事情都親自處理,肯定忙不過來。

  所以,朝廷才設置了左廳判官和右廳推官,協助李中易這個府尊,處理府中轄地內的大小事務。

  按照分工,劉金山處理行政和民政方麵的事務,推官何重江則主要負責審理刑事和治安案件。

  相對而言,劉金山的職權範圍,油水比較肥厚。不過,何重江那邊的收益,應該也不差。

  打刑民官司,打到傾家蕩產的大戶人家,別說在開封府了,就算是在以前的靈州,也是司空見慣的常事。

  由於李中易長袖善舞,大力推廣的重商主義,整個大周帝國的國力正處於蒸蒸日上的快速崛起期。

  以前,庫房異常之幹癟的三司衙門,如今已是糧食滿倉,銀錢堆積如山。

  而這一切的變化,不過發生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而已,由此可見,商業的確是整個社會順暢運轉,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錢,最講究的就是使用周轉率,這才能夠做到錢生錢,錢生利。

  在李中易的帶動之下,很多權貴私下裏,也都參與進了利益豐厚的商業活動之中。

  由於,錢莊的提前出現,使銀錢的周轉效率,達到了遠超本時代的驚人程度。

  以至於,除了掛在黃景勝名下的黃記錢莊之外,大大小小的錢莊,如果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隻不過,和黃記錢莊比起來,各個權貴名下的錢莊,最欠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密碼的編製。

  在這個沒有電報、電話、傳真的年代,可以異地兌換現錢的錢票,開出去之後,如果密碼被輕易破解,損失必然巨大。

  李中易雖然學的醫科,好歹也考過微積分,以他在數學方麵的造詣,絕對是遙遙領先於時代的,高不可攀的巔峰。

  黃記錢莊發出的錢票,即使能夠被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版式,最終,密碼這最後一關,卻讓人無可奈何,隻能幹瞪眼。

  劉金山非常幹練,凡是遞交到李中易案頭的公文,全都夾帶著言簡意賅的節略。

  李中易隻需要看過節略,就知道公文裏邊說的是啥,批閱的速度,自然也就快很多。

  夜已深,李中易這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在李雲瀟等元隨的護送之下,登上馬車回府。

  沿途的各個街和坊,全都關門閉戶,家家戶戶都漆黑一片,人們都誰得很早。即使,偶有絲竹之聲,也是從大戶人家的院內傳出。

  李中易沿途經過的裏巷街口,都有隸屬於開封府的巡卒,在四下裏巡邏、警戒。

  這就是宵禁製度!

  宵禁,從秦朝開始,一直為曆朝曆代所嚴格遵循。到了本朝之後,由於中原逐漸承平,大周朝國力日盛,導致開封城內外的人口日益增多。

  李中易所倡導的商業大發展,帶來的人口大聚集,使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市民,大量湧現出來。

  農民基本沒啥夜生活,市民對於夜生活的需求,卻是迥然不同。

  李中易心裏有數,隨著開封城的興旺發達,執行了上千年的宵禁製度,也變得日益不合時宜。

  而今,除了喜歡玩鬧的勳貴世家的公子哥兒們,普通老百姓還沒有公開犯禁的膽子。

  經過桑家瓦子的時候,李中易分明聽見此起彼伏的喧鬧、歌舞、器樂之聲,卻隻作沒聽見。

  嘿嘿,不說普通老百姓,就連李中易也有過夜生活的需求,成天窩在家裏造人,也不是個事,對不對?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搶,搶不搶不著,始終惦記著,才最銷*魂。

  逛逛夜市,品嚐一下小吃,觀賞一番百戲雜耍,其實可以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回到府中,一直沒睡的唐蜀衣,親自伺候著李中易沐浴更了衣。

  李中易仰麵躺在唐蜀衣的胸前,發出的愜意的哼哼聲,累了一天,回家後,享受著小老婆的溫存,確實挺美。

  淩晨三更天,鼓樓那邊鍾鼓齊鳴,隻睡了兩個時辰的李中易,再次被唐蜀衣喚醒,唉,上朝的時間到。

  沒辦法,凡文官五品以上,以及兩省的供奉官、監察禦史、員外郎和太常博士,都必須每天登殿議事。

  三更三刻,李中易再次登車,直奔皇宮而去。進宮之後,一襲紫袍的李中易,混在人群之中,格外顯眼,令人羨慕嫉妒恨。

  李中易和大周朝的文官係統,幾乎完全沒有瓜葛,可是,他又和軍功勳貴集團之間,總有一道看不見,卻摸得著的無形之門擋著。

  柴榮坐穩皇位之後,大周朝的軍功勳貴集團,分為三大集團。其一是以李瓊為首的老軍功勳貴集團,另一個則是以張永德和李重進為首的新軍功勳貴集團,最後一撥則是新近提拔起來的柴榮的心腹勳貴集團,主要成員就是包括趙匡胤在內的義社十兄弟、慕容延釗以及韓通。

  李中易這個新貴,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屬於柴榮的心腹勳貴集團成員之一。可是,他又屬於文官集團之中的重要一員,其身份異常之曖昧難定。

  也正因為李中易的身後並無樹大根深的派係力量,所以,柴榮才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力予以拔擢,並安置在了開封知府,這個異常敏感的職位之上。

  貳臣、孤臣、名帥、奸商以及神醫,李中易集這五種身份於一身,倒也是大周朝的頭一份。

  “哈哈,無咎,好久沒見了。”

  李中易正邁著四方步,跟在人群之中,朝著文德殿的方向行去,突聽一個既熟悉,又顯得有些陌生的蒼老嗓音。

  他抬頭順著聲源看過去,卻見開平郡王李瓊,手捋白須,站在不遠處,正笑眯眯的望著他。(未完待續。。)

  ps:汗死,由於回家晚了,司空又喝得很有些多,居然史無前例的出現了錯漏,上一章的符茵茵,其實是柴玉娘,司空修改的時候出了錯,又沒辦法修改之,請兄弟們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