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封賞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1      字數:2239
  “文素,李中易幹得非常漂亮,短短的的幾個月內,就平定了鹽靈二州的夷亂。”柴榮笑眯眯的將手裏的奏折,交回到範質的手上。

  範質接過李中易的奏折,輕輕的塞進袖內,奏折裏頭的內容他就算是閉著眼睛,也可以背得一字不漏。

  說實話,範質能夠兩朝為相,過目不忘的特殊本領,幫著他度過了無數次刀光劍影和宮廷傾軋。

  “陛下,西北乃是產馬重地,這李某人降服了數萬黨項人,坐擁上萬騎兵,萬一他……”範質一直以純臣自詡,盡管他和李中易的交情還算不錯,可是,該說的不該說的,站在首相的立場上,他都必須主動提醒柴榮。

  柴榮把玩著手裏的玉鉞,漫不經心的說:“文素過慮了,西北缺糧,就算是李某擁兵百萬,養得活麽?”

  範質早知此理,心裏也很明白,遠在西北的李中易,至少在目前,根本不可能造反。

  提前把話說清楚,一直是範質穩立相位的一大法寶,省得< 將來被皇帝秋後算帳。

  “文素,軍糧軍器都轉運妥當了?”柴榮淩空揮舞著手中的玉鉞,忽然歎了口氣說,“錢、糧都不夠花啊。”

  柴榮雖然沒有把話講白,意思卻是清楚的,擅長撈錢搞糧的李中易沒在京師,後勤工作居然出了不少的問題。

  範質早就修煉成了精,臉不紅心不跳的拱手說:“陛下。軍需要轉運事宜,朝廷自有法度,冒然改動。反而會讓下僚們無所適從。”

  柴榮沒吱聲,轉移話題說:“既然李某人打了大勝仗,朝廷應該如何獎賞?”

  範質毫不猶豫的說:“本朝尤重軍功,必須重賞,不過,那李某未滿而立,已是二州之觀察處置使。臣以為,官職方麵不宜恩賞過重,爵位和宅田倒是可以放寬一些。”

  柴榮的眼眸閃了閃。笑道:“文素,你也不怕寒了邊軍將士的心?”

  範質搖著頭說:“朔方軍的將領們,倒是有必要賜下重賞。”

  柴榮突然哈哈一笑,說:“文素啊。文素。你的確是個聰明人。不過,朕決意北伐,有功不重賞,誰還會拚死賣命?”

  “陛下,微臣更擔憂江山社稷是否穩固。”範質暗暗鬆了口氣,恩出自於上,該說不該說的話,他已經提前說盡。至於怎麽對待李中易,那就是柴榮的問題了。

  柴榮莞爾一笑。滿是自信的說:“李無咎若是要反,早在高麗的時候,就完全可以自立為王了。”

  範質暗暗點頭不已,柴榮看人的眼光一向精準,李無咎靠著萬餘破虜軍,便在高麗國內,整出偌大的好局麵,確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李中易即使在高麗國自立為主,朝廷恐怕也難以發大軍遠渡重洋,去平叛。

  歸根到底,柴榮手頭隻有打一場大仗的糧食和物資儲備,為了達成北伐成功的戰略構想,就隻能暫時容忍次要方向出的妖蛾子。

  李中易明明有機會自立,卻異常順從的帶兵回了開封,如果這李某人不是大奸大惡之徒,那麽,足以證明他對大周朝廷的忠誠。

  “文素,關於李某的封賞,朕希望政事堂早日議妥。”柴榮囑咐完畢之後,又和範質商量了一陣子,怎樣削弱張永德和李重進的潛勢力的方法。

  擁重兵於京畿的張、李二人,才是柴榮必須時刻警惕的心腹之患!

  遠在靈州的李中易,一天都沒閑著,從俘虜來的幾萬黨項奴隸之中,又挑選了兩千人,補充進了郭懷的騎兵部隊之中。

  這麽一來,李中易的手頭的機動力量,眨個眼的工夫,就壯大成了五千多人。

  左子光有些擔心的提醒李中易:“老師,五千騎兵,我漢軍隻占四成,黨項人倒占了六成,萬一將來有啥變故,後果不堪設想啊。”

  李中易微微一笑,解釋說:“我漢軍騎兵人數雖少,卻是抱拳成團,何怕之有?再說了,黨項騎兵的人數雖多,最高編製也不過是百夫長一級罷了。將明,我來問你,秦為啥可以滅了六國?”

  “六國心不齊,讓秦遠交進攻,各個擊破。”左子光毫不遲疑的給出了正確的結論。

  李中易點點頭說:“自從我掌軍之後,一直強調製度大於一切,隻要定期輪換製度得到有效執行,黨項奴隸騎兵之中,即使藏有野心家,也難以壯大嫡係勢力,此所謂流官製是也。”

  “老師,您不是一直強調,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麽?”左子光自己就管著軍令事宜,他當然知道,就算是郭懷,要在靈州轄境內私下裏調動兵馬,都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左子光心裏很清楚,軍政和軍令分離,並不是李中易的創舉。從中唐時期開始,朝廷以樞密院分禁軍和宰相之軍權,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是,李中易掌軍,比朝廷更注重製度和細節。撇開步軍不提,在朔方馬軍之中,十夫有假鎮撫,百夫有鎮撫,千夫有鎮委。

  統軍大將要想調動區區一都的兵馬,都必須同時出示李中易的簽押,以及由參議司發出的調兵令,並且需要平級的鎮委認可。否則,就是謀反。

  有了這種控製嚴密的軍事調度的製度保障,大將們私下調動軍馬的難度,令人難以想象的高。

  假鎮撫、鎮撫以及鎮委,這些人全都出自李中易的牙兵營,經過長期近距離的考察,才下放到各個基層部隊的編製中去。

  當然了,有得必有失。如此嚴密的調兵製度,在帥府麵對倉促的變亂之時,諸軍的反應速度必定會大大降低。

  不過,這個左子光眼裏的大問題,並沒有難倒李中易,在靈州的幾個月中,他的牙兵營已經擴充到了千人。

  一千多武裝到牙齒的牙兵營,在靈州城內,足以應對任何突然事件。

  左子光心想,如果朝廷也采取了李中易的掌軍方法,這天底下還會出現藩鎮麽?

  聽了左子光的疑問,李中易慢條斯理的喝了口茶,這才笑著解釋說:“咱們靈州和朝廷的局麵大不相同。如果陛下想這麽幹,別說張永德和李重進不可能答應,就算是趙匡胤都必然會和朝廷離心離德。嘿嘿,朝廷家大業大,牽扯和顧慮也比咱們大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