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撿到寶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1      字數:3434
  大唐貞觀元年,突厥頡利可汗率軍攻到了長安城外,神武的李世民也隻得放軟了身段,拱手求和。

  可是,短短的三年後,唐軍就深入草原,滅了東突厥。

  與此相對應的就是西漢休養生息了幾十年,直到漢武帝的時候,才擁有了反擊匈奴的實力。

  不誇張的說,唐初府兵製度的確立,才是盛唐東征西討的基礎!

  隻不過,由於權貴們肆無忌憚的土地兼並,破壞了府兵製度的經濟基礎,農民再也養不活自家的戰士。

  曆史上,在改行募兵製之後,唐軍的戰鬥力每況愈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中易望著李雲瀟,語重心長的說:“俗話說得好,看家犬最凶狠。靈州地處西北邊陲,邊軍的待遇自然要和開封的朝廷禁軍,待遇有所不同。”

  李雲瀟瞪圓著兩眼,緊盯在李中易的身上,惟恐漏掉半個字。

  李中易喝了口茶,潤過嗓子之後,笑眯眯的望著自己的心腹愛將,{:“老天是公平的,大家都會算帳,而且,算得比你更精。你若要讓人家替你賣命,就必須拿出足夠的本錢,讓人家好好的算一算,經濟帳、政治帳目。”

  “鑒於大唐的府兵製度的崩壞,所以,咱們收繳來的土地,既要分給願意為國效力的農家,又不能讓他們在麵臨天災的時候,隻能賣房子賣田地,甚至賣兒賣女。”李中易微微一笑。詳細解釋說,“地確實需要分下去,但是。那些土地禁止買賣。”

  李雲瀟十分奇怪的問李中易:“那分到地的人家,萬一手頭很緊,怎麽辦?”

  李中易摸著下巴說:“我打算在州衙內,設一個借貸務,專門負責給臨時遇到困難的府兵之家,發放低息,甚至是無息的貸錢。一年還不清。可以申請延期到五年,五年也還不清,那就推遲到十年。越是困難的府兵之家。息錢就越低。”

  “瀟鬆,你琢磨下,這麽幹,有何好處?”李中易微笑著鼓勵李雲瀟暢所欲言。啟發他多多開動腦筋。

  “嘿嘿。公子此舉,實在是高明啊!”李雲瀟想了一陣子,歎息道,“錦上添花,哪如雪中送炭?對於一般的淳樸老百姓說,隻要官府願意在最困難的時候出手相救,等到需要他們賣命的時候,就算是咱們不說話。府兵家的長輩也會再三叮囑,不能忘記了官府的恩情。別讓家族蒙羞。”

  “嗯,咱們如果不在危難之時出手,潑天的大好處,可就全讓大官僚大地主們給得了去。”李中易冷冷的一笑,“這些權貴們,即使挖空了朝廷的牆角,卻不會對朝廷有絲毫的感激。”

  李雲瀟以前就是河池縣的窮山民,也曾經背上過利滾利的貸錢。他一年忙到頭,即使打下野味無數,非但沒有半文積蓄,反而欠的更多,生活簡直沒有絲毫的盼頭。

  這時左子光抬起頭,插話說:“土地歸州衙所有,還有個好處,免得朝廷裏有壞人攻擊咱們大帥,邀賣人心,圖謀不軌。”

  李雲瀟憤憤不平的說:“如果不是孟昶懦弱無能,出賣了我家公子,咱們擁立……”

  “嗬嗬,今天的天氣不錯呀!”左子光心明眼亮的插過話頭,打斷了李雲瀟還未說出口的悖逆之言。

  李中易瞥了眼猛然警覺失言的李雲瀟,淡淡的說:“事在人為,就看誰笑到最後?”

  左子光放下手裏的毛筆,揉動著手腕,說:“法術勢,缺一不可!”

  李中易和左子光打的啞謎,李雲瀟有聽見,卻沒聽懂。隻是,他心裏麵,微微的泛起了一絲異樣的漣漪,腦子裏的某個念頭,一旦紮下根,就再也揮之不去。

  等李雲瀟退下之後,左子光雙目炯炯有神的望著李中易,緩緩的說:“邊陲終非長久之計。”

  李中易淡淡笑道:“滅定難軍之日,就是我奉詔回開封之時。我在朝中的根基尚淺,接任之人,很可能另搞一套,到時候哇,靈州還有得亂呢。”

  左子光心領神會的連連點頭,笑道:“誰敢把分出去的東西,再拿回來,那就等著掉腦袋吧。”

  李中易哈哈一笑,說:“知我者,將明也!”甩了甩衣袖,緩步踱向州吏們辦公的三堂東廂。

  由於,李中易的鋤奸行動,規模實在太大。靈州官吏們,包括錄事參軍事高曉雲在內,大多牽連進了暗中勾結黨項人的大案之中。所以,整個三堂東廂的公事廳,依然堅持辦公的佐吏,已經不多了。

  等李中易出現在東廂的時候,聞訊趕來迎接他的六曹吏員,在判司這一級,僅剩下士曹判司宋雲祥,一個人而已。

  其餘的五曹判司及其家族,全都被李雲瀟帶兵,抓了個精光大吉。

  李中易在正廳居中而坐,瞥了眼並沒顯得慌亂的宋雲祥,淡淡的問他:“我聽說,士曹隻有一個皂役暗通黨項,莫非有人蓄意相護?”語帶威脅之意。

  宋雲祥不慌不忙的拱手解釋說:“回使君的話,卑職忝為士曹判司,一向隻知道謹守本職,並無非分之想。卑職既然沒胡亂伸手,甘於清貧,下邊的皂役若要幹一些出格的事,勢必要多多掂量一下了。”

  李中易仔細的打量了一番宋雲祥,這家夥麵白無須,貌不驚人,說的話卻很有些道理,隻是不知道,他是否有治理州務的真本事?

  公生明,廉生威,當長官的以身作則,下邊的人確實不敢亂來。

  “宋判司,在你看來,靈州當前最棘手的問題,為何?”李中易有心考一考宋雲祥,故意給他出了個十分寬泛的難題。

  “回使君的話。靈州最大的難題,已經被您一舉消彌,下官佩服之至。”宋雲祥輕咳一聲。接著又說,“不過,靈州還有個大問題,急需解決,那就是糧食一直不足。”

  “使君,物以稀為貴,老百姓一旦買不起糧食。或是無糧可買,必出大問題。”宋雲祥不卑不亢的侃侃而談,“使君平了蠻亂。固然是件大好事,可是,歸根到底,靈州無糧不穩。”

  李中易淡淡的問宋雲祥:“你可有辦法解之?”

  宋雲祥蹙緊眉頭。有些遲疑的說:“靈州雖然嚴重缺糧。可是,朔方觀察處置使的轄境之內,還有一個出產上等好鹽的鹽州。據卑職所知道,鹽州的鹽池共有四處:一烏池,二白池,三細項池,四瓦窯池。尤其是,烏、白二池所出鹽。暢行天下各州,十分搶手。”

  “使君。卑職以為,要想徹底解決靈州和鹽州缺糧的弊端,不如以鹽州之鹽引為餌,吸引糧商們千裏送糧過來,則官商民,三獲其勝,大善之策也!”宋雲祥的一席話,確實出自肺腑之言。

  宋雲祥心裏隱約有一種感覺,李中易今天的突然露麵,未嚐不是給了一直混跡於下僚之中的他,一次大好的良機?

  良禽擇木而棲,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誰不想獲得上司的賞識呢?

  李中易表麵上沒有任何異樣,心裏卻已是翻江倒海,暗暗歎息不已:他太過小看古人了。

  鹽鐵官營的時間已經很久,鹽引需要商人們拿錢去買,也行之有年。

  開中法——鹽引代幣,這可是直到明朝之時,才創造出來的保證九邊將士糧食供應的一個妙招。

  李中易原本就打算利用鹽州豐富的池鹽資源,吸引糧商們前來,用糧食換取利潤更大的鹽。

  沒想到,小小的靈州士曹參軍宋雲祥,竟然提前好幾百年,找到了利用固有的本地資源,和糧商們做交易的好辦法。

  “朱重八和胡惟庸鬧翻了麽?”李中易心裏異常緊張,表麵上卻絲毫不顯,故作淡定的詢問宋雲祥。

  “使君,胡惟庸是誰?卑職好象不認識此人啊?”宋雲祥凝神思考了很久,想破了腦殼,也始終不記得,胡惟庸是老幾?

  李中易死死的吸住宋雲祥的雙眼,仔細的觀察了好一陣子,沒發現任何異常,他不禁暗暗搖頭,顯然他太過多慮了,這個宋雲祥並不是穿越人士。

  一切政治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極深的經濟因素。比如說,老百姓吃不飽飯,才會鋌而走險,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亡命造反。

  老百姓的經濟條件,越是優越,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還有土地安身立命,朝廷的政治局麵,也就越穩定。

  一旦土地兼並嚴重,或是外敵入侵略,打破了穩定的平衡,那麽天下大亂,為時不遠。

  “靈州的鹽價幾何?”李中易不希望重用隻會誇誇其談的嘴炮官員,所以,打破了砂鍋問到底,要看清楚,這宋雲祥究竟是騾子,還是馬呢?

  宋雲祥拱著手說:“靈州市麵上的鹽價,一斤三十六文之多,合七百八十多文一鬥,百姓之家,久苦食鹽之貴。”

  李中易暗暗點頭,這宋雲祥能夠一口說出食鹽的物價,顯見,平時做足了調查的準備。

  “鹽鐵乃是朝廷專營,本官若是換多了糧食,朝廷那邊恐怕會有麻煩啊?”李中易想考查一下宋雲祥政略,有意出難題刁難他。

  宋雲祥笑著解釋說:“使君何必為難下官呢,咱們隻須事先算好,用鹽換糧的分額便可。隻要在分額之內,糧商們誰先送來糧食,就先得鹽引,領完為止。”

  李中易淡淡的說:“如果送來了糧食,卻沒換到鹽,糧商們來年還會來靈州麽?”

  宋雲祥拱手道:“這部分不會太多,咱們還可以拿銅錢、絹帛或是好馬來換。”

  ‘好!說得好!“李中易心裏異常驚喜,他確實沒有想到,在邊陲之地,竟然有精通商道的州衙館吏,這一次,撿到寶了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