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互相算計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1      字數:3450
  據徐逢來的暗中奏報,漢陽府雖然已經被李中易重新奪回,可是,原本極為富庶的漢陽府,已經變成了一座窮鬼之城,大量的庫存糧食,以及無數金銀財寶,都被李中易給得了去。

  一想起奸詐至極的李中易,王昭心裏的氣就不打一處來,那家夥帶領的兵馬,究竟是友軍呢,還是一夥黑吃黑的強盜?

  和徐逢來一樣,王昭對李中易那種黑吃黑,大撈特撈的行為,亦是有苦難言。

  李中易如果直接搶劫高麗手上的漢陽府,王昭倒可以直接向柴榮上奏章,彈劾李中易肆無忌憚的搶劫行徑。

  可惜的是,李中易擊敗的是一仙門的叛軍,又幫著高麗人重新拿回了漢陽府,即使李中易得了無數的好東西,王昭也隻得幹瞪眼。

  而且,開京附近的防禦力量極其空虛,王昭即使異常之窩火,也隻得捏著鼻子默認了李中易“無恥”的黑吃黑。

  王昭找來翰林學士雙冀,愁眉苦臉的問他:“如之奈何?”

  = 雙冀是正兒八經的漢人,王昭眼巴巴的望著他,指望從雙冀那裏找到對付李中易的良方。

  “大王,那李某確實異常可恨。他畢竟是大周的臣子,咱們雖然製約不了他,可是,大周皇帝的旨意,他是不敢不聽的。不如這麽著,大王派使者速去開封,請求大周朝廷派來全權的天使,統管軍政大權。隻要那李某人無法隻手遮天,就好辦多了。”雙冀感念於王昭對他的提拔之恩。果斷忘卻了他本是漢人,居然幫著高麗人出謀劃策,暗中對付李中易。

  王昭聞言後。一陣大喜,他雖然製約不了李中易,可是,大周的皇帝柴榮卻可以!

  於是,雙冀當場寫了一份聲情賓茂的奏章,王昭用過印之後,立即派選官(吏部)尚書白正息乘快船。連夜渡海,趕赴開封,去向柴榮告刁狀。

  告李中易的狀是一回事。王昭要想解決高麗朝廷麵對的兩麵皆敵的艱難處境,卻是難上加難。

  歸根到底,如果高麗的精銳在南方將倭軍趕下了海,一切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誰叫高麗軍比豆腐渣還不如呢?

  李中易聽說全一準開始向北方進軍。他笑著問楊烈:“小烈,如果你是樸金健,現在會怎麽做?”

  楊烈輕搖折扇,輕聲笑道:“如此的大好時機,那樸金健如果不知道猛力向西進攻,可想而知,也不過是徒有虛名的無能之輩。”

  “嘿嘿,樸金健都這麽長時間了。既攻不破馬轉裏城,又不知道轉兵北進或是南下。實在是太過愚蠢了。”李中易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不能繼續等樸金金健變聰明了,所以,我決定,等時機成熟了,就私下裏幫幫全一準。”

  楊烈一聽此話,頓時來了興趣,小聲問李中易:“老師,你打算怎麽做?”

  李中易拿手指著桌麵上的一小包硝石,嘿嘿一笑,說:“開京城太過堅固,不如就由我來弄塌城牆,讓全一準快點殺向開京。”

  楊烈看著桌上極富有刺激性的硝石,心中頗有些疑惑,就憑此物難道就可以搞塌馬轉裏城的城牆?”

  這開京城乃是高麗的國都,自高麗建國以來,曆代大王一直苦心經營,逐年加高加厚,城防可謂堅固之極。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我有一大法寶,可以搞塌開京的城牆,你等著瞧好了。”

  占領了漢城之後,李中易發覺府庫裏邊,藏有大量的硫磺,和少量的硝石,木炭更是堆積如山。

  高麗國本身的硫磺極少,倭國卻盛產硫磺,漢城府庫裏的硫磺應該是和倭國的貿易所得。

  李中易命人仔細的稱量了搜刮來的硝石,足有千斤之多,硫磺更是超過了萬斤。

  當初在後蜀的時候,李中易就利用黑火藥,忽悠過孟昶。如今,李中易自然不會錯過,拿高麗人的厚城牆,做實驗的大好機會。

  李中易命人把硝石、硫磺以及木炭,按照記憶的配方,混合到了一塊。

  由於,李中易擔心運輸途中,劇烈的顛簸會產生沉澱,影響爆炸的效果。

  李中易索性命人熬了一大鍋米湯,將完全混合在一起的黑火藥,做成了顆粒狀。

  自從高麗的太祖王建定都開京之後,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開京已經成了當之無愧的半島第一大城。

  如果,富甲整個半島的開京被攻破,嘿嘿,高麗人的元氣必定大傷,至少五十年內,再也難以翻身。

  拿下漢城的收獲,已經讓李中易比較滿意,戰費以及物資的消耗,都得到了充分的補充。

  說白了,李中易現在就是拿著高麗人自己的錢糧,進行著搞垮高麗朝廷的陰謀。

  如果,順手再搞定開京,嘿嘿,此次出兵高麗必將功德圓滿,善莫大焉。

  “倭人現在到了哪裏?”李中易始終高度重視倭軍的動向,他放下手裏的茶盞,含笑問楊烈。

  楊烈走到巨大的軍事沙盤前,提起靠在一旁的長木棍,指著全州以北的一座大城市,笑著介紹說:“據哨探的報告,倭軍拿下全州之後,如今正在圍攻高麗中部的清州。”

  “嗯,倭軍的裝備如何?”李中易還沒親眼見過倭軍,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楊烈笑道:“倭軍少有馬軍,幾乎全是步軍,據哨探的暗中仔細觀察,倭軍的武士主要是以長竹槍、太刀和長的打刀為主,他們所用的弓很長,卻是竹製。據哨探觀察,倭軍的這種竹弓殺傷力極小,很難射穿高麗人的鎧甲。另外,倭軍的竹槍和我軍”

  李中易點點頭。倭軍的太刀和長打刀,由於是私人所製,又繼承了唐代傳過去的百煉鋼的冶金技術。所以,客觀的說,刀還算是鋒利的。

  隻是,倭軍的竹弓,確實是個神奇的存在。著名的倭人戰國時期,許多武將即使被弓箭射成了刺蝟,照樣可以活蹦亂跳。

  換句話說。倭人的竹弓,在李中易的眼裏,就是個渣渣。

  “高麗人的弓怎麽樣?”李中易心中有數。高麗人根本不會玩弩,所以隻問了弓的情況。

  “老師,高麗人最強的弓,也就相當於咱們大周的一石弓。”楊烈搖了搖手裏的小扇子。“自從查抄了漢城軍器庫之後。學生已經命人從中挑選出五千張可用之弓,打算配備給廂軍的士兵們。”

  “廂軍的士兵,大多數不會射箭呢,我的小烈啊。”李中易故意想為難一下的楊烈。

  楊烈笑嘻嘻的說:“我的老師啊,這麽簡單的問題,我破虜軍中的三歲小孩子都知道哦。嘿嘿,老師您不是曾經教導過,利用弓箭攻擊敵軍。其實最重要的是射擊密度的問題麽?學生不才,也不要求廂軍士兵的準頭。臨戰的時候,隻要能夠聽從號令,把弓箭射到指定的方位,隻要不是南轅北轍,也就足夠了。”

  “嗯,那為何不給破擄軍的將士們都配上弓呢?”李中易又給楊烈出了個難題。

  楊烈賊賊的一笑,說:“老師啊,您以前講過的哦,將士們的體力非常有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比如說,弓弩隊專門負責遠距離射擊,刀盾隊就負責掩護長槍兵,長槍兵則主要是提防敵軍的騎兵突然衝擊我軍的方陣。”

  楊烈的解釋,可謂頭頭是道,而且,字字句句都是李中易曾經傳授過的作戰知識。

  “嗯,你說的的確沒錯。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盡可能的揚長避短,發揮我軍之所長。”李中易喝了口茶,侃侃而談,“倭軍除了太刀之外,幾乎人人都有長柄的打刀,這麽一來,如果不能把倭軍的隊形擊散,那麽,短兵相接的時候,我軍勢必會吃虧。”

  “嘿嘿,吃虧的買賣,可不能幹啊!”李中易笑望著楊烈,繼續補充說,“既然倭軍已經拿下了高麗南部的全州,想必已經獲得了比竹弓更強的高麗弓。”

  楊烈心頭猛的一震,李中易的提醒,來得非常及時。否則的話,他主管下的參議司,很可能犯了刻舟求劍的主觀錯誤。

  “多謝老師教誨,學生知錯了。”楊烈恭恭敬敬的衝著李中易一揖到地,態度異常之誠懇。

  “嗯,知道該怎麽幹了吧?”李中易欣慰的望著楊烈,這是他最好的學生,心血可是花了不少啊。

  “學生這就安排下去,讓全體將士,無論破虜軍還是廂軍,每個都要背上一張弓和兩壺箭。”楊烈這一次可不敢疏忽大意了,仔細的琢磨了一陣,這才提出了解決的方案。

  “為將之人,必須因地製宜,不能太過拘泥於常規。”李中易抄起一支長木棍,指揮著漫長的高麗海岸線,“作為參議司的職責,就是要在作戰之前,把所有可能性都考慮進去,尤其要推敲不可能的各種情況。比如說,萬一倭軍不走陸路,反而利用水軍偷襲漢城,咱們該怎麽辦?”

  楊烈的身子陡然一僵,如果不是李中易及時提醒,他還真就沒往這個方向去想。

  老師,學生這段日子,過於狂妄了。“楊烈心悅誠服的認真下拜,感謝李中易的無私指點。

  李中易摸著下巴,眨了眨眼,說:“高麗國的中部地區,已經被各地的叛軍搞得烏煙瘴氣,遍地哀鴻,難於就地取糧。如果你是倭軍的總大將,你會怎麽做?”

  楊烈凝神細細一想,突然驚叫出聲:“老師,學生明白了,您布了個天大的局……”

  李中易忽然哈哈一笑,說:“佛曰不可說,天機不能泄露也!”說罷,轉身去了後堂。(未完待續。。)

  ps:現在是622張月票,如果淩晨前超過了642張月票,司空一定在24:10分左右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