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突破點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0      字數:3395
  “搬來開封的時候,阿爺的家當全都陷在了成都,瓶兒,你回頭從帳房上,取兩千貫錢給阿爺,具體怎麽個說法,你自己看著辦吧。”李中易不缺錢,最缺的是家庭的和睦親情。

  “嘻嘻,奴就說,是公中暫時借給老太爺的錢。”瓶兒笑嘻嘻的把理由端了出來,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這個小妾沒白娶。

  隻要是人,都與尊嚴,李達和雖然話不多,也不善於交際,可是,骨子裏卻頗有股子封建士大夫的剛硬。

  瓶兒如果直接說是李中易給的開醫館的錢,李達和八成不會接受這種饋贈。

  與此相反,如果是借的錢,李達和暗中替二兒子李中昊積攢家底,心理上也會舒服得多。

  “爺,吃個花紅果吧?”芍藥見李中易和瓶兒談完了正事,趕緊見縫插針,獻上殷勤。

  李中易接過花紅果,小小的啃了一口,隨口誇獎芍藥,“這果子用井水鎮得不錯,很有味道。”

  芍藥喜笑顏開,瞥了眼++瓶兒,心裏多少有些小得意。她雖然不會管家,幫不了正經事,可是,撒撒嬌,逗李中易笑上一笑,這點小本事還是有的。

  “嘔嘔……”瓶兒忽然沒來由的幹嘔起來,吐的全是黃水。

  李中易起初沒在意,轉念一想,兩眼不禁瞪得溜圓,莫非是有了?

  擒過瓶兒的右手,李中易深吸了一口氣,定神把了脈。脈相搏動有力,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圓滑。

  嘿嘿,這不是喜脈,那什麽才是喜脈?

  望見李中易臉上漸漸綻開爽心的笑意,冰雪聰明的瓶兒,羞澀的別過腦袋,心裏甜絲絲的,她終於懷上了!

  李中易心裏美得很。他終於又要當父親了,瓶兒肚子裏的孩子,是他徹底融入這個時代的見證。

  芍藥發覺李中易和瓶兒的眼神有些不對。起初她還不太明白,等李中易吩咐瓶兒多注意休息,不要太過勞累的時候,她這才隱約有些明白了:瓶兒搶在了她的前頭。懷上了爺的種!

  李中易開心了一陣子。發覺芍藥的臉色越來越白,就攬住她的細腰,將她抱坐到腿上,安撫說:“急啥?你遲早也會懷上爺的孩兒。”

  芍藥至今都不知道,她最愛喝的湯裏,一直添加了溫和的避孕藥物。

  在芍藥的身體各方麵條件成熟之前,李中易絲毫也不打算,讓自己的女人去闖生育的鬼門關!

  薛夫人順利的產下一對雙胞胎。除了她以前生過李中易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李中易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從營養、運動、精神等各個層麵,給予了充分的照顧。

  從優生學的角度,身體遠未發育成熟的初次生孩子的孕婦,難產的機率,高得驚人。

  即使李中易是頂級名醫,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女人,絕對能夠順產。

  當然了,瓶兒懷孕,李中易可以使用的手段就比薛夫人要多得多,起碼,他可以隨時隨地摸清楚胎兒的腦袋所在。

  自家的老娘再親,李中易也不可能摸她的肚子,總有點隔著靴子搔癢的無奈感。

  早上,城門剛開不久,李中易就乘坐馬車出了城。沒辦法,任務重,時間緊,工匠還缺得厲害,他隻能多用點心思了。

  坐進公事廳後,李小七站到李中易的身前,小聲說:“公子,昨晚大家扯談到很晚才睡。據老工匠們說,這造箭最難的就是三棱箭頭,和伐木造箭杆,至於其他的,都還好說。”

  李中易點點頭,示意李小七繼續說下去,李小七咽下一口唾沫,解釋說:“這箭頭需要鐵匠一錘一錘的去敲出尖錐形,還要留出插入木箭杆的孔洞,不僅工序繁瑣,而且廢品率極高。”

  “是啊,可是,我現在手上沒有鐵匠啊。”李中易歎了口氣,孫大清和周衝暗中把事情做絕了,讓他有苦難言。

  周衝昨晚中了風後,李中易算是要回來了一點債務,隻是,造箭的難題卻沒有得到絲毫的緩解。

  “我昨晚想了一夜,臨時調集鐵匠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唉,隻能考慮製作箭頭的模具了。”李中易昨晚確實睡得不怎麽踏實。

  冶鐵業屬於官府壟斷管製性的行業,民間的鐵匠大多隻會打造一些農具之類的東西,修補一下菜刀或是剪刀,即使這些民間鐵匠來了,也頂不了多少用處。

  鐵匠嚴重缺少,那就隻能從提高工作效率入手了,李中易決定搞出箭頭的模具來。

  有了模具,就可以利用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加快造箭的速度。

  “小八,我記得開封城郊有賣石炭的,你去賣幾大車來。”李中易吩咐李小八去買東西,就把昨日碩果僅存的那個鐵匠,謝小三給找了來。

  “能不能用耐火泥造出箭頭的模具?”李中易也不想耽誤時間,開門見山的就問謝小三。

  “模具?”謝小三一臉懵懂的望著李中易,李中易啞然一笑,模具是現代詞匯,應該叫範式才符合規矩。

  經過李中易的解釋之後,謝小三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摸著腦袋回答說:“用泥做的範式,很容易破損,下次就沒辦法再用了。”

  泥?謝小三的誤解,卻讓李中易的眼前,陡然一亮。

  史書上記載過,有人用泥土製造出炮範,極大的增加了火炮的生產效率。

  雖然,泥製炮範的不合格率很高,一般在30%左右,可是,那是工藝太過複雜。

  泥製的箭頭範式,隻要提前做好了三棱錐形狀的箭頭木模,剖成兩半。在其中夾實泥土,曬幹之後,就隻需要倒入鐵水。就可以了。

  這麽一來,所有工匠經過短暫的培訓,都可以參與到造箭頭的工作中來,其效率必定大大提高。

  即使有廢品,也可以直接回爐再用,不至於浪費了鐵料。

  一個月三十天,昨天已經浪費了一天。也就是說,滿打滿算,還有二十九天的時間。

  現在正是大熱天。開封城郊的氣溫很高,泥製的箭頭範式,相信很快就會曬幹。

  再說了,就算是天氣不好。李中易也可以燒起大炕。人為的提高室溫,加快泥範幹透的速度。

  謝小三沒做過泥範,李中易也僅僅是憑借想象罷了,最終的成果,還需要實驗一下。

  “李公,幸好煉鐵爐沒有熄火,小人昨晚又加了一些木炭,保持了爐溫。不然的話。要想重新點火,至少需要五天以上的時間。”謝小三的解釋。讓李中易覺得非常幸運。

  現在的節骨眼上,白白的耽誤五天時間,他還真是受不了!

  造箭坊內,隻有小型的煉鐵爐,其實就是這個時代的化生鐵的坩堝爐,隻是李中易不懂罷了。

  首先是木匠上場。由王小乙領頭,比照著鐵矢箭頭的三棱錐形狀,在一個時辰內做出了一隻木製三棱箭頭的模具。

  王小乙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將木模具一切為二,方便將濕泥夾出箭頭的形狀來。

  有了第一個實物的木模之後,王小乙就領著他的木匠班,照著葫蘆畫瓢,在兩個多時辰內,製造出了二十支這種木模。

  李中易抽查之後,他發覺,除了王小乙親手製作的第一個木模之外,其餘的木模外形都非常難看,不過,這種時候,李中易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隻要裏麵頂用,外形難看,李中易完全沒有辦法計較。

  這箭頭的木模,比羽箭上的鐵矢要大上一圈,看得出來,王小乙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五萬個箭頭,還剩下29天,黃泥幹透大約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大約每天要生產出二千二百個箭頭。拋開次品的比例,每天至少要捏出3000個空心的泥箭頭,才有可能順利的造出合格的鐵箭頭。

  好在到處都是黃泥,原料根本不需要發愁,於是,李中易調集了幾十個工匠,一邊擔水,一邊稀釋挖來的黃泥。

  與此同時,李中易為了提高黃泥幹透的效率,方便晚上可以烘幹黃泥,命人又搭建起了一座建有火坑的木板房,大約三百平米的樣子。

  危機關頭,一切從簡,火坑的夾縫,李中易隻是命人用稀黃泥塗抹了一層,就草草了事。

  李中易暫時隻有二十個箭頭的木模,也隻能安排二十個年輕的工匠,夾黃泥的箭頭模型。

  別看人不多,由於工作簡單,黃泥充足,據李中易的私下觀察,最快的一個工匠,一個時辰內,居然夾出了二百個泥模。

  嗯,李中易非常滿意,箭頭的工作,總算是有了著落。

  接下來,李中易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鐵匠這一塊,為了實驗箭頭的泥模,究竟是否頂用。

  李小七花了兩個多時辰,硬是在火上烤幹了二十隻空心泥箭頭。

  李中易命李小七就在煉鐵爐的旁邊,挖了個小土坑,形狀隻比空心泥箭頭略大一點,方便擺進去就可以了。

  謝小三那邊有三十個工匠,六人一組,輪流上前拉動巨大的鼓風風囊,一個個累得滿頭大汗,卻咬緊牙關,等待換班的那一刻。

  李中易見了此情此景,不由暗暗要頭,靠人力鼓風,效率太低,而且很難持續。

  如今是沒了辦法,李中易即使有心改進將風囊改進為了可以反複鼓風的活塞式風箱,也已經沒有了那個時間來做實驗。(未完待續。。)

  ps:今天的三更送上,繼續碼第四更,如果在淩晨24點之前,月票超過了338張,司空就加更。沒有月票,司空也不怪大家,酌情加更,多謝兄弟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