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攢家底(求賞推薦票)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0      字數:3605
  (兄弟們,衝榜已經進入血拚化,大家再咬緊牙關,多砸幾張推薦票,司空就能榮登前三了。司空承諾,隻要衝入前三,一定加更,絕不失言!)

  李中易對郭懷隻提了兩個要求:一是,敵軍攻城的時候,這些弓手和駑手必須聽從統一的指揮,把箭射向指定的區域;二是,必須想方設法的練膽量,杜絕臨陣脫逃的現象發生。

  可是,郭懷撓著頭,困惑地說:“李公,下官的部下都見過血,射術也不錯,而且指揮得動,沒啥可擔心的。倒是那些鄉兵,沒有幾年的訓練……恐怕有負您的托付……”

  麵對郭懷的擔心,李中易也很頭疼,讓這些完全沒有紀律性的鄉兵射手,變得紀律嚴明,該怎麽辦呢?

  李中易一宿沒睡,不管是坐在書桌旁,還是躺在床上,他的腦子裏一直在琢磨,怎麽加強隊伍的紀律性?

  一連三天,李中易雖然有些頭緒,但還沒有完整的訓練思想。

  這時,李中易注意到了一個現** 象,郭懷手下的士兵,並不是每天都進行軍事訓練,而是三日一操。每次出操,也僅為兩個時辰。

  李中易帶著疑問把郭懷找來,誰知,郭懷卻回答說:“回李公,三日一操,已經是精銳官軍的標準了。咱們大軍裏邊,一般是五日一操,甚至是一月四操。”

  “為何?”李中易有點想不明白。

  郭懷歎了口氣,說:“不瞞李公,就算是三日一操,士卒們的體力也僅僅是勉強可以支撐。”

  這個解釋,引起了李中易的高度重視,也給他帶來了新的思路。

  吃午飯的時候,李中易特意在軍營裏轉了很長的時間。他注意到,郭懷的部下,飯碗裏並不是白米飯,而是有些泛黃的陳黍,佐餐的菜就一個:用粗鹽醃製的淡黃色蘿卜條。

  李中易又找來郭懷,郭懷苦澀地說:“營裏每月發下來的餉錢、糧食、佐餐的菜,都……都有缺額……下官自己也領不了全餉,每月還給弟兄們貼了半貫錢……”

  在李中易的追問和逼迫下,郭懷這才說了實話。

  在這個時代,普通士卒,尤其是輕步兵,大多屬於消耗品的範疇。他們不僅沒有甲胄的保護,很多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肉食了。

  這些普通士卒,本就很少的餉錢,由於長官們層層剝皮,再扣除吃飯和住宿的錢,到手的也就所剩無幾了。

  另外,去輜重營領糧食和佐餐菜的時候,一般都會短斤少兩,慣例是二成。

  這還不算,如果沒有給輜重官私下裏塞好處,領到手上的佐餐菜和糧食,很可能是發黴的醃蘿卜和陳年舊黍。

  李中易大為震驚,看來,還真的是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李中易聯想到,後世的某個世界霸主——鷹國。

  即使是最前線作戰的鷹國普通士兵,除了吃得飽穿得暖營養豐富之外,每天還有很多的額外供應:兩盒香煙、三個蘋果、咖啡敞開供應,甚至連《play-boy》都可以做到每期人手一本。

  李中易不禁一陣汗顏,再怎麽說,郭懷的部下,已經是他的兵。連自己身邊的兵,都吃不飽吃不好,穿不暖,拿很少的“工資”,真到了危難的時刻,有可能指望他們拚死“報效”麽?

  這樣可不行!

  李中易掉頭回到書房,在他紙上談兵的訓練大綱上,重重地添加上了諸多後勤保障的計劃。

  當李中易帶著後勤供應計劃,去找孟仁毅的時候,孟仁毅正忙著批公文。

  “兄弟,我正忙著,你有啥想法,自己拿著令符和令箭去辦吧。”孟仁毅知道李中易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反正城裏東西多,由著他自己去折騰吧。

  接過孟仁毅遞來的令符和令箭,李中易二話不說,回營裏集合隊伍,到輜重營裏去領物資。

  輜重官是孟仁毅的最寵愛小妾的親哥哥,他早就認識李中易,而且也知道李中易在孟仁毅心目中的超級分量。

  見李中易今天居然騎著孟仁毅的那匹寶馬“青璁”,親自帶隊來領東西,輜重官屁顛屁顛跑過來,諂媚地巴結說:“李公,您怎麽親自來了,要啥東西,直接吩咐小的便是了。”

  李中易冷冷地說:“我是來領東西的,不管營裏現在有的還是沒有的,都必須給我置辦齊了。”

  “是,是,是,小的一定包您滿意。”輜重官見李中易來者不善,趕忙夾起小尾巴,點頭哈腰地答應了李中易的一切要求。

  十頭肥羊,兩百石新米,一千貫錢,佐餐菜除了上好的大白醃蘿卜之外,還有韭菜、芹菜、菠菜、白菘等等。

  “衣衫、兵器和盔甲都配齊後,記得送到我的營裏去。”李中易扔下這句話,押著大車滿載而歸。

  “是,是,是,哪怕是砸鍋賣鐵,小的也一定讓您滿意。”輜重官低眉順眼的服從態度,讓跟著李中易來領東西的官兵們,一個個喜笑顏開,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抬高視線。

  李中易注意到這個現象後,暗暗有些得意,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成天低著頭的渣兵,怎麽可能在關鍵時刻,替他賣命呢?

  回到營地後,李中易把所有人都召集到操場上,指著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大聲宣布說:“從今天起,凡是聽老子命令的,就有肉吃,不聽話的,打軍棍攆他娘的。”

  和這些士卒混在一起的時間長了,李中易意識到,文謅謅的那一套,對於這些大字不識幾個的丘八們,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李中易索性把自己也變成粗人,學的髒話連篇。

  在郭懷的幫助下,李中易費了很大的勁,才把全體士兵,按照高矮的順序,排成了歪歪扭扭的幾列橫隊。

  然後,黃景勝帶著他的人,拿出準備好的紅布條,纏到每個人的左臂上。

  李中易站在用大木板搭起來的台子上,當眾示範了幾個以前讀大學時,軍訓的動作。

  其實,由於年代久遠,李中易的動作,多有變形之處。沒辦法,就他一個人懂這些,勉強將就吧。

  “這邊是左,另一邊是右。”

  ‘錯了,拖出去,打三棍。”

  李中易發覺,根本沒辦法和這些士兵講道理,講也白講,簡直是對牛彈琴,索性祭出簡單粗暴的懲罰。

  黃景勝領著他那隊人,手持軍棍,虎視眈眈地盯著訓練中的士兵。隻要發現動作嚴重走樣的,就揪出來,打三棍,再放回隊列繼續訓練。

  當天的訓練結束時,李中易非常遺憾的發現,能夠分清楚左右,動作學得有些樣子的士兵,隻有區區八個而已。

  萬事開頭難,畢竟還有八個聰明的嘛,李中易一邊安慰自己,一邊大聲說:“你們看那邊。”

  眾人不約而同地扭頭,看向李中易手指的方向,卻見,那邊的空地上,架了幾口大鍋,廚師們正在忙活著今天的晚餐。

  熱氣騰騰的白米飯,香氣襲人的羊肉燉蘿卜,青油油的韭菜炒雞蛋,油水十足的羊肉白菘湯,看著就有食欲的羊肉末蒸竽頭。

  “咕嘟咕嘟……”有人的肚子,咕咕亂叫,正在狂咽口水。

  李中易暗暗有些得意,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一聲令下,今天訓練合格的八個人,享受大餐,敞開肚皮隨便吃。

  其餘的人,繼續吃黃黍飯,咽醃蘿卜佐餐。

  不患貧,唯患不均,這可是中國幾千年沒什麽大變化的,具有普遍性的思維模式。

  隻有,拉開了差距,才能促使人為了改善生活,努力拚命。

  開飯的時候,李中易故意拉著那八個人,和他共一個桌子進餐。

  其餘的人,隻能端著破了口的粗瓷碗,蹲在地上,眼巴巴地望著他們大快朵頤,胡吃海塞。

  不料,半夜的時候,這八個人無一例外,上吐下瀉,折騰得昏天黑地。

  李中易這才意識到,他疏忽了一個大問題:一直吃素的人,麵對肉食的時候,不能敞開來暴飲暴食。

  好在,李中易自己就是頂兒尖的名醫,救護營裏又有的是藥材,開出止泄和止吐的藥,熬了藥湯,給這八個人喝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想吃肉,想過上好日子的欲望,是抑製不住滴。

  第二天,吃午飯的時候,已經有十七個人達到了訓練標準,不僅分清了左右,而且也學會了用腳後跟,原地轉向。

  七天之後,所有人都學會了第一階段的動作,隊列也在軍棍的威脅之下,漸漸的排成了直線。

  “向左轉……”

  “向右轉……”

  “起步走……”

  “立正,稍息……立正,稍息……”

  雖然轉向的時候,隊列很容易變成扭曲的斜線,不過,李中易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過了半個月後,李中易開始琢磨著,下一步的訓練。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腳功不行,逃命都比別人慢,那就徹底悲劇了。

  時間已進六月,根據前方的軍報,周軍到達鳳祥府(今寶雞市鳳祥縣)之後,居然詭異的並沒有馬上出兵。

  李中易心想,多一點準備的時間,就多一分活的機會。

  郭懷的這個都,被一分為二,他領著手下的弓駑兵,按照一管九的比例,去挑選合適的鄉兵弓手。

  剩下的普通步兵,就全部編入了李中易自己率領的步軍,同樣是一個見過血的老兵,帶領九名菜鳥鄉兵。

  李中易怕惹來麻煩,並沒有改變蜀國固有軍製的編成。這支兩千六百多人的隊伍,被他分為五個營,每營轄五都共500人,每都轄兩隊共100人,每隊50人,隊下有五火十伍,每伍5個人。

  剩下的一百多人,加上黃景勝帶領的50人,被李中易當作旗鼓官,進行單獨的訓練。

  在李中易的訓練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郭懷。他的部下,即使以前是個普通的小兵,如今混得最差的也是個火長。

  雖然帶領的並不是正規官軍,而是名聲一向不好的團結鄉兵,但火長有十個手下,卻也是實打實的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