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助人為樂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0      字數:3567
  (很久沒拉推薦票了,求兄弟們賞幾張吧,謝謝了!)

  趙老太公見李達和不似做偽,又發覺李中易一臉震驚的樣子,心下立時了然,定有此事。

  既然已經定了親事,趙老太公也許是不想惹來李中易的不滿,就略過不提,而是直接向李達和提議說:“達和老弟,不知老夫可有資格替珍哥兒取字否?”

  李達和根本就沒看李中易,站起身子,深深地作揖,歡喜地說:“老太公如此提攜犬子,實在感激不盡,請受在下一拜。”

  “嗬嗬,達和老弟,我這條老命都是你救回來的,又何必如此客套呢?”趙老太公笑容滿麵地扶起李達和,緊緊地拉著他的手,坐到自己的身旁。

  唉,有這種極品老爹,還真是沒轍啊!

  眼見著木已成舟,生米被煮成了熟飯,李中易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卻毫無辦法去阻止!

  趙老太公命人磨墨,沉思良久,眼前忽然一亮,提筆在紙上寫下了兩個大字:無— 咎。

  李達和雖然沒有功名在身,卻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他略微一想,馬上念道:“《易經》有雲: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李中易也讀過《易經》,他知道,無咎,既有無悔的含義,也有一生平安,沒有災禍的美好祝願。

  這下子,李中易以後又可稱為李無咎。因李家祖籍在成都縣,將來李中易飛黃騰達之後,還可被稱為李成都。

  類似的例子有:李合肥(李鴻章),翁常熟(翁同和),林侯官(林則徐)

  “達和老弟,不如選個黃道吉日,替無咎把加冠禮給辦了?”趙老太公步步緊逼,絲毫也不放鬆。

  李達和光顧著高興了,也沒想過要問下李中易的意見,當即點頭應承下來。

  見李達合如此的配合,趙老太公心情越發的舒暢,他心想,和李中易那個“妖孽”比起來,李達和的確是個老實人。

  老實人好啊,隻要把這個老實人籠絡好了,就不愁小“妖孽”逃出手心去。

  按照老傳統,趙老太公就是幫李中易加冠取表字的“大賓”,終李中易一生,都必須以師長之禮相待。

  李家和趙家有了這麽一段淵源,關係自然比剛才近得多,言談之間少了幾分客套,多了幾分親近。

  趙老太公命人喚來家中的孫輩,逐一介紹給了李中易父子。據李中易的暗中觀察,趙老太公的長孫趙崇祚,文才確實不錯,隻可惜不太懂人情世故。

  滿堂的賓客俱在,趙崇祚居然不顧場合,要拉著李中易出去賞花作詞。

  次孫趙崇韜,一張嘴就是經典戰役,口沫橫飛地說,趙括太笨了,如果是他帶領趙軍的話,就一定要猛打猛衝,迅速擊敗當麵的秦軍,然後大破白起,生擒始皇。

  李中易是個典型的現代人,對於古代戰爭的形態,幾乎是一竅不通。不過,他卻知道,包括趙崇韜在內的趙家軍,輸給了張業的張家軍,敗逃出了成都。

  一個文癡,一個武吹,李中易和他們完全聊不到一塊去,始終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好在很快開了家宴,趙老太公當仁不讓地坐到了首席,李達和居然被安排在了次席。

  以至於,從沒有受過如此高規格禮遇的老李同誌,樂得找不著北。

  開席的時候,美味佳肴,一碟接一碟地往上端。整個飯廳裏奴婢滿堂,人來人往,李中易卻連腳步聲都聽不見,可想而知,趙家的規矩有多嚴?

  在這個時代,貴為成都侯的孟仁毅,在吃的方麵,花樣都很貧瘠,除了蒸煮炸炙之外,完全沒有炒菜的蹤影。

  所以,趙家所謂豐盛的家宴,對於吃慣了炒菜的李中易來說,沒有絲毫的吸引力。

  查過一頓略顯沉悶的晚餐後,眾人聚集到花廳裏,喝茶閑聊。

  趙崇祚和趙崇韜,顯然不耐煩這種令人感到拘束的無聊應酬,兩兄弟先後找由頭,趁機溜之大吉。

  趙老太公看著兩個親孫子的背影,不由暗暗搖頭,都說龍生龍鳳生鳳,他這一對寶貝孫兒,卻是一個癡一個狂,眼看著沒啥出息了。

  閔子豪的視線不經意的和趙老太公碰在一起,他發覺,老太公滿眼滿眼的無奈和黯然。

  虎祖犬孫,閔子豪的腦子裏,馬上浮現出這四個字。想當年,趙老太公隻帶了幾十個老弱之兵,就擊敗了來偷襲的荊南近千精兵,那個聲威何其顯赫?

  隻可惜,為趙家掙來偌大地盤的趙老太公,漸漸的老了,大郎君趙廷隱固然很勇猛,智略卻頗有不足,勉強做個守成之主罷了。

  眼看著家道即將敗落,趙老太公原本烏黑的頭發,幾年間就全白了,還不都是憂心家業鬧的心病?

  就在趙家坐困愁城之際,李中易這小子橫空出世,一連串令人匪夷所思的超凡表現,令人極為震撼。

  僅僅是有智慧倒也罷了,李中易這小子還很會做人,更有令人驚歎的好運氣,短短的數日之間,不僅和黃清成為兄弟,更結識了深受陛下信任的成都侯孟仁毅。

  昨晚,據禁軍中的線報,陛下偷偷地去了成都侯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中易居然也被召進了侯府,直到天光大亮了,才離開。

  這一切,全都聯係到一塊進行分析,任何有些見識的人,都會意識到,李中易身份雖低,其重要性卻絕對不容低估。

  陛下雖然忌憚張業,但是,對手握兵權的趙家,同樣很不放心。

  換句話說,要想獲得陛下的支持,最佳的路徑是通過成都侯。

  以前,趙老太公想盡了辦法,都一直無法勾搭上,滑不溜手的成都侯孟仁毅。

  如今,有了李中易這個絕佳的中間紐帶,趙老太公怎麽可能輕易放手呢?

  趁著李達和內急的機會,趙老太公笑眯眯地對李中易說:“老夫已經派人,八百裏加急趕往萬州,想必不日就可拿到曹家族長的書信。”

  李中易略微一想,不由暗暗歎息,趙老太公明顯是抓住了他目前最大的難題做文章,逼著他欠下趙家的人情。

  顯然,趙老太公已經知道了曹氏回家大鬧的事。那麽,以趙老太公尊崇的身份,親自寫信去萬州的曹家,想必曹家當家人們,肯定會好好地想一想拒絕的嚴重後果。

  這麽一來,就等於是,幫著李中易解決掉令人頭疼的家務事。

  人情大於債,欠啥子,都不能欠別人的人情啊!

  李中易完全猜得到,趙老太公想讓他去做什麽事,而且他也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但是,李中易並不想如此輕易的就讓趙老太公得償心願。

  張業不僅僅是趙家的死敵,而且,是手下有數萬精銳丘八的實力派。

  問題不在乎張業該不該垮台,而是,張業垮了後,趙家明顯會勢力大漲。

  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自古就很尖銳。一旦夾雜著對於軍權的掌控,就更加複雜和血腥。

  李中易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李家冒著滅族的危險,站到趙家這一邊後,究竟值不值得?

  這確實是個要命的大問題!

  “多謝老太公伸手相助,無咎感激不盡。”李中易隻是表達了感謝之意,卻並沒有說出趙老太公最想聽的話。

  趙老太公顯然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他絲毫不以為意地擺著手說:“區區書信罷了,何足道哉?”

  因為曾經狠狠地交過手,李中易對趙老太公的稟性,有著異於常人的深刻了解。

  這是一隻很有耐心,也很有手腕的老狐狸,不能輕視。

  趙老太公主動拋出橄欖枝,沒有得到李中易的積極響應,他也沒有再提相關的事情,隻是談一些以往的老皇曆,以及軍中的一些見聞。

  李中易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隊,確實存有很大的好奇心。

  自從晚唐以來,先是軍閥割據,彼此混戰。接著,各路壯大的軍閥,又紛紛自立為王,或是皇帝。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根據權威曆史學家的研究,在曆史上,每逢改朝換代,天下大亂的混戰年月,中國的人口就會以驚人的幅度銳減。

  就以著名的三國時期為例,東漢恒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全國戶數是1607萬多戶,其人口是5006萬多口。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國,合計隻有戶數149萬多戶,總人口隻剩下560萬零200多口,活下來的僅有十分之一。

  “大軍紮營,首重水源。如果取水艱難,且敵強我弱,則難以堅守。反過來說,如果在河邊紮營,則須慎防水攻……”趙老太公也是個妙人,既然李中易愛聽,他也願意講一些老段子,教他怎麽打仗。

  聽趙老太公說得有聲有色,李中易忽然想到了一部老電影裏的經典台詞: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長江防線能否守得住,各位仁兄,拜托啦。

  現場的氣氛很好,夜已深,賓主盡快而散。

  離開趙府後,李達和歎息著勸李中易:“大郎,你母親就是頭發長見識短,你就別和她一般見識。”

  李中易反問李達和:“阿爺,那曹猛為何欺到我家?”

  李達和一時間沒了話說,顯然,如果不是曹氏去哭訴,曹猛怎麽可能無緣無故地帶人打進李家呢?

  “阿爺,我暫時不回去了。尚藥局內輪值,出不得半點差錯。”李中易擺出的理由,光明正大,李達和也不好說什麽,隻得黯然登車離去。

  李中易回去後,略微洗漱了一番,倒頭就睡。

  按照楊明光的介紹,隻要不是休沐日,每天的五更二點,五品以上的大員必須參加常朝。

  依朝廷的製度,醫官並不需要全體都在這個時候到崗,但是,他們尚藥局在宮中值夜班的醫官,卻是在這個時候下值。

  那麽,被安排接崗輪值的醫官,就必須和上朝的大員一樣,提前進宮接同鏈的崗。

  不巧的是,李中易因為資曆最淺,按照規矩要在五更前,進宮接替值夜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