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踢屁股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1-11-03 02:28      字數:3175
  科教興國,才是王道。

  真正的大國競爭,歸根到底,其實是現代教育水平和教育人口比例的比拚。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二戰後的日本和德國。

  戰前,德國有8000萬人。戰後,死了800萬戰士,傷殘了2000多萬,女人也被美軍和蘇軍欺負了一百多萬。

  日本和德國戰敗後,整個國家都被打爛了,各種頂級科研人才也分別被美蘇兩國瓜分的很幹淨,很徹底。

  但是,戰後僅僅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這兩個國家又重新在經濟上崛起了。

  不僅如此,這兩國在國防上,雖然都瘸了腿,但是實力也不弱。

  德國的常規潛艇、火炮和坦克,暢銷全球。

  日本的常規潛艇,以及反潛水平,也是名列前茅的。

  從李中易當上執政王開始,到今天,已經十餘年了。

  這十餘年間,李中易苦心培養的新學弟子,也就三百餘人而已。

  但是,這三百餘人,先後被派赴各個軍州當學官之後,新學的發展就有了質的飛躍。

  學官到任後,來參加學習的學生,聊聊無幾。

  這是因為,廣大讀書人鑽研了一輩子的儒家典籍,一時間還轉不過彎來。

  不過,李中易早有準備,他早早的就頒布了上新學的補貼法。也就是說,凡是上新學的學子,除了夥食及住宿免費之外,每月還可得兩貫錢。

  客觀的說,除了開封和少數十幾個大府之外,一般的中西部軍州之中,隻要省著點花,一貫錢已經足夠一家三口一個月的開銷了。

  這主要是,糧食的庫存太多了,糧價低到三文錢一升的程度,大約1.25市斤。

  另外,食鹽采取區域招標製之後,鹽的價格也跟著大幅度的下降了。

  魔鬼都藏著細節之中。

  當郊區的菜農們送菜進縣城時,不再交納任何稅賦之後,經濟規律很快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的縣城,十裏內幾乎全是菜地了。

  換句話說,城裏人,也吃得起菜了!

  以前,縣城裏的窮人,隻有一種菜,那就是醃蘿卜條。

  如果沒有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運來糧食,誰敢讓縣城周邊地區的良田,全部變成菜地?

  華夏民族,對於饑餓的記憶,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持續了幾萬年之久。

  讀書不要錢,住宿不要錢,還要給錢你花,上哪裏去找這樣的好事兒?

  結果是,地主家的公子一個沒來,窮人家的孩子哭著喊著要來上學。

  新學分為小學和中學,小學的學製五年,主要是識字,知道加減乘除等簡單的數學知識。

  中學也是五年製,主要是能夠熟練的起草公文,掌握各種數學、物理和化學公式,並進行簡單的計算。

  中學的學習,主要以數理化為主,語文方麵隻需要做到通暢的閱讀朝廷法令並正確理解其中的意思,可以用標準的河洛官話念出來,即可。

  朝廷養兵的錢和糧,高麗人都承擔了。朝廷養官吏的錢,每年收的田稅和商稅,也是綽綽有餘。

  海外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送進來,徹底解決了饑餓的致命威脅。

  抓來的工奴們,每天都在監工們的皮鞭威懾之下,辛苦的修橋築路。

  整個帝國的國力,可謂是蒸蒸日上。

  如今的科舉,其實是兩條腿走路。死抱著儒學不放的人,李中易也給了出路。

  三年一次的鄉試和省試,繼續保持了下來。隻是,殿試合格者,不管是進士及第、進士出身,還是同進士出身,都隻能進入翰林院內,成為研究國學和國史的官員。

  而新學就不同了。新學的禮部試之後,新學進士就分赴各州縣或是十二部衙門,出任吏員。

  這種安排,依據的是,弘盛十一年七月初九,弘盛帝,也就是李中易,頒布的上諭。

  上諭裏講得很清楚,從弘盛十二年元月起,各地的吏員出缺,一律從新學進士之中,選拔考試產生。

  儒學,擅長務虛,盡培養偽君子。

  那就讓儒學進士們,待在翰林院裏,修修史,編編書。朝廷,又不是養不起閑人了?

  儒門讀書人,雖然手無縛雞之力,秀才造反一億年也無成。但是,他們耍陰謀詭計的破壞力也是驚人的。

  不給儒門讀書人出路,讓讀書人徹底的沒了前程,他們就會絞盡腦汁的挖空你的統治基礎。

  在隻有新學進士才可以拿到實權的科舉指揮棒之下,舊儒學弟子再頑固不化,遲早也會改弦更張的。

  總之一句話,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不能走極端的一刀切!

  這些都還好辦,長子和次子一天天的長大了,他們婚事也該提上議事日程了。

  按照曆代慣例,皇家擔心子嗣不多,往往在皇子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讓他們大婚了。

  現在,李中易的長子李繼易,已經年滿二十歲,次子李繼孝也有十九歲了。

  左子光和李延清,早在三年前,就按照皇帝的暗中授意,已經將九品以上官員家的小娘子們,全都登記造了冊。

  有些特別出眾的小娘子,甚至都暗中畫了像。

  以前,小娘子們長到十五歲後,如果還沒成婚,每年要交給官府五百文錢,直到成婚之後為止。

  李中易登基後,就改了規定,女子未滿十八歲就私自婚配的,每年都要給朝廷交三十貫錢。

  據不完全統計,因為太過於早婚,以及接生技術的落後,每年死於難產的女子,至少超過了五十萬。

  不誇張的說,生孩子,是這個時代,女人們最大的鬼門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長子都年滿十九了,尚未大婚,可見皇帝肯定是玩真的。

  李中易希望女子晚婚晚育,從官場到民間,很快就接受了女滿十八才結婚的新風俗。

  和李中易的心裏有底不同,賢妃唐蜀衣可著急死了。

  兒子都這麽大了,竟然還未成婚,當媽的,豈能不著急上火?

  但是,皇帝不表態,誰敢多嘴多舌?

  皇子們,從很小開始,就由皇帝親自教導,當媽的幾乎插不上手。

  李延清站在龍案的一側,低頭看著殿內地麵的金磚,默默的等待著皇帝的吩咐。

  李中易的龍案上,擺了三副精美絕倫的淑女彩繪像。

  他低著頭,審視了很久,也不知道想到了啥,就問李延清:“照你這麽說,這劉瑤娘的母親,是個嘴巴不嚴的女子?”

  李延清的頭皮一陣發麻,他啥時候說過這話?他敢說這種話麽?

  事關候選皇長子妃的生母,她的閑話,李延清就算是權勢熏天的警政寺卿,也是不敢亂說的。

  “回皇上,她曾經公開說過,皇長子喜歡她家的小娘子。當時有好幾位侯爵和公爵夫人在座,臣已經列出了她們的名單,就在密報的後邊。”李延清小心翼翼的解釋了一番。

  李中易瞥了眼有些委屈的李延清,嘿嘿,他就是故意想敲打敲打李延清。

  最近一段時間,開封府的警政寺,連續爆出了高官貪汙腐敗的窩案。

  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李中易這個天下至尊,已經算是很自律了。他登基之後,既不廣修宮室,又不奢糜無度,卻也有個美人收藏的不良嗜好。

  開封警政寺,屬於帝國警政寺最大的一個分支機構,轄區內的總人口,包括流動人口在內,肯定超過了一百萬。

  眾所周知,權勢越大,越難經得起權錢交易,以及權色交易的誘惑。

  短短的半年後,在都察院的強力監督下,開封警政寺內,已有五個高官因為貪汙腐敗被抓。

  見皇帝居然笑得很燦爛,李延清心裏直打鼓,兩腿抑製不住的微微發顫,皇帝這是真的生他的氣了!

  “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這個狗東西,短短的一年內,就在開封城內的中心地段撈了八處大宅,另加一百餘萬貫錢。李延清,你說說看,你是怎麽監督他們的呢?”皇帝笑吟吟的望著李延清。

  李延清嚇得腿一軟,當即跪下了,重重的磕頭,淚流滿麵的說:“都是臣糊塗了,覺得他們是追隨多年的老部下了,放鬆了約束。不瞞您說,有些事情臣也隱約聽說過,一直睜一眼閉一眼的,沒有真正的下狠手去管。”

  “嗯,你倒是個明白人,知道朕喜歡聽真心話。”李中易笑得越燦爛,李延清就越怕得要死,整個身子抖成了篩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朕也經常護你們的犢子。”李中易笑吟吟的說,“但是,你聽好了,對於挖空帝國的蛀蟲,朕絕對不可能姑息。”

  “是,是臣糊塗了,太念舊情,不舍得下重手懲治他們。”李延清的認錯態度,十分端正。

  “嗯,他們很貪婪,該怎麽辦,自有國法在。倒是你嘛,主動找錢莊借錢買了個小宅子,這就對了嘛。”李中易心裏明白,李延清雖然喜歡護短,他倒是沒敢伸手撈黑錢。

  “回頭啊,你去朕的私庫裏,領五十萬貫錢,把買宅子借的錢,還清了。”李中易扔下這句話後,抬腿就走了。

  跪著的李延清,卻沒敢起身,一直規規矩矩的趴伏在地上。

  皇帝還沒有踢他的屁股,這就意味著,皇帝並沒有真的消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