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章 權貴私軍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1-11-03 02:28      字數:3195
  飛剪式海上貿易船,速度比傳統的帆船,快了三倍不止。

  東印度商號,有兩千萬貫的家底,明州造船廠、濱州造船廠等江南的各大造船廠的訂單,幾乎都排滿了。

  海上貿易,一年四趟,和一年一趟,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一年四趟,加快了資金周轉率,相當於一年賺了以前四年的錢。

  東印度商號自己的船,大家各按股本,占據各自的貨艙位。童叟無欺,依規矩辦事,盡皆心服口服。

  而且,豪商自己的船,隻要速度跟得上,也都可以載貨,跟著大船隊一起走。

  造船不能急,隻能等。

  但是,第一次從明州出發大出海,除了東南洋艦隊的十幾艘風帆巡洋艦護航以外,豪商們的船隊多達近三百艘。

  天朝的商人,都有藏富的習慣。這主要是,朝廷總是不講規矩,缺錢花的時候,就要拿商人們開刀。

  商人們,都被殺豬殺怕了,有錢也不敢露出來。

  但是,這一次不同了,大家和朝廷簽了約,壟斷了四國的海上貿易,再要藏富,就等於是和自己的錢過不去了。

  結果,五十萬貫一艘的傳統中國海船,以人均三艘的規模,裝滿了中原的茶葉、瓷器、絲綢、棉布、蠟燭、油燈等物,浩浩蕩蕩的駛向了東南亞各國。

  林仁肇親自率領的東南洋艦隊,駛在商船的外圍,一邊護航,一邊製作海圖。

  起初的海圖,錯漏百出,連澎湖和流求在圖上都是找不到的。

  後來,李中易按照公雞的形狀,親手畫出了海岸線的大致雛形之後,各地繪製的海圖,才慢慢的趨於真實。

  但是,受限於繪圖技術的落後,很多細節上,依然是錯漏百出。

  按照比例放大或縮小的海圖,對於海上的航行,至關重要。

  商船們,主要是舵手的經驗。如果,老舵手出了意外,整個商船隊就要停擺。

  軍方有了相對詳細的海圖之後,情況就迥然不同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海上的艱辛,李瓊他們是不太清楚的。但是,海商們第一次從南洋四國販貨回來之後,大肆采購各種商品的盛況,李瓊卻是知道的。

  這個時代的南洋諸國,不僅農耕技術全麵落後於華夏,而且,手工藝的技術也是遠遠不如的。

  華夏的瓷器,茶磚,絲綢,棉布,在南洋各國簡直就是供不應求。

  每到一城,即賣空一條船的貨物。即使是加價銷售,也阻擋不住南洋各國官商的購買欲。

  南洋的有錢人,就像是蘋果手機剛登陸天朝市場之時,果粉們排出兩公裏的長龍,購買欲空前的強大。

  豪商們在海外賺了多少錢,外人是不可能清楚的。但是,豪商們幾乎把京城市麵上的各種貨物,幾乎都買空了,這是瞞不住人的。

  朝廷的商部,隻盯著糧食、食鹽和蔬菜的價格,這三種商品的價格不許太高,不能囤積居奇,或是有糧不賣。

  至於別的商品,商部就不可能管那麽多了。

  “皇上,老臣有一事不明,不知當問不當問?”李瓊拱手問李中易。

  李中易笑道:“但說無妨。”他明白,肯定有事了。

  “皇上,商人們賺錢太多了,恐怕會動搖國本啊。”李瓊善意的提醒李中易,不能讓商人們的勢力搞得太大了。

  李中易笑了笑,他知道,李瓊這是抑商的思想在作怪。

  也難怪李瓊會有擔憂,千年以來,重農抑商的思想,怎麽可能輕而易舉的消失了呢?

  李瓊不是一般人,他曾任多年的內閣首相,一般性的道理肯定無法說服他。

  李中易想了想,說:“老相公有所不知,隻要皇家錢莊在手,這些商人們就翻不起大浪。”

  李瓊是典型的舊式武將,他哪裏懂的,壟斷性錢莊的厲害?

  商業資本,隻要無法越過控製金融這一關,就永遠都無法威脅到朝廷的安全。

  資本主義,發展到高級階段,必然要控製銀行類金融機構。

  哪怕商人再有錢,總要找銀行借錢周轉吧?

  李中易隻要捏住了銀行的牛鼻子,就等於是拿住了商人們的七寸,讓他們隻能跟著朝廷的指揮棒走。

  這個時代的首富,做的都是壟斷生意。比如說,徐淮的鹽商們。

  李中易把南洋四國的貿易權,拍賣了出去,就是想做個示範。告訴廣大的商人們,海上貿易的利潤,比鹽商們還要大,就像是舀水一般的輕而易舉。

  無利誰起早?

  至於,皇家貿易船隊的事兒,李中易從來就沒有想過。

  尼瑪,皇家壟斷的糧行,居然都敢出現虧損,這就應了那句老話:不是自己的錢,誰會心疼?

  “皇上,海商們個個發了大財,朝中有人已經眼紅了。”李瓊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忍不住的說了實話。

  李中易微微一笑,這就和改開之初一樣。剛開始,全民國企有編製的工人,瞧不起個體戶。

  然而,當個體戶們擺張竹床賣拖鞋,都可以發大財,買房買車抱美妞的時候,工人們的那點工資,就顯得格外的寒酸了。

  權勢和金錢,都是社會必需的資源。

  當社會資源,開始向商人傾斜之時,下海經商也就成了必然。

  財帛動人心呐!

  “成啊,還是老規矩,大家湊錢認股,湊出多少錢,我就補多少錢,有財大家一起發。”李中易心裏很清楚,站在李瓊身後的那些人,不可能比豪商們更有錢。

  但是,站在李瓊身後的那些人,各自都有朝中的人脈和權勢。

  這年月,權勢和人脈,也是資源,而且還是很強勢的資源。

  如果硬壓著不讓有權的人賺錢,那個怨氣就會捅破天去了!

  以往,有權勢的人,明麵上抑商。實際上,私下裏都讓親戚或是家奴經商賺錢。

  權貴們,哪有做生意的本事?不外乎利用權勢,搞壟斷,耍特權,欺行霸市,敲詐勒索。

  這種搞法,破壞的是國內的商業生態,後患無窮!

  現在,李中易放開了海上貿易的口子,就是把禍水東引,讓權貴們把注意力放到菲律賓和印度次大陸上麵。

  針對豪商們,一萬貫一股起步。麵對權貴們,李中易沒有要求基礎股本,反正吧,還是老規矩,想參與的,大家一起計算股本。

  出錢多的,占股多,利潤分的多。同理,若是虧損了,也虧得多。

  經商,除了壟斷經營的鹽之外,其實沒有穩賺的生意。

  但是,殖民海外就不同了。權貴們的收益很可能不如大海商們,但是,勝在年年有收成。

  商人們家裏有錢。權貴們的家裏,有家兵,有子弟,有武器,正是殖民海外的主力軍之一。

  米國的西部大開發,隻要把原住民殺光了,或是趕跑了,隻需要交一點點錢給國家,就可以獲得一大片土地。

  李中易現在的對策,也是如此,反正吧,誰打下的土地,隻要你有本事守得住,也不需要交錢給朝廷了,就是誰的了。

  這一招,看似很簡單。實際上,隻要是垂涎海外土地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會中招。

  其中的邏輯,其實並不複雜。

  權貴的家裏中子弟,和家兵們都去海外開拓土地了,國內的權貴就少得多了。

  權貴們少了,國內的商業市場就會更加的健康的發展!

  這便是禍水東引的精髓了!

  風聲放出去之後,想占便宜的權貴們,踴躍報名。

  有錢出錢,有兵出兵,李中易是來者不拒,敞開報名。

  到了開春的時候,李中易看著桌上厚厚的一遝名單,不由微微一笑。

  嘴巴可以騙人,想撈錢的心,卻騙不了人!

  據初步的統計,報名參與海外殖民搶地盤的權貴子弟及其家兵們,居然超過了18000人。

  一萬八千多自帶武器,人人有馬的私軍,是個啥概念呢?

  嘿嘿,這個時代的印度土邦,最大的一股,也就隻有五千兵馬而已。

  至於,還處於酋長狀態的古菲律賓部落,那就更是不值得一提了。

  春暖花開之時,黃河和運河開凍,黃河水師的幾百艘船,奉命進京。

  朝廷新軍已經用不著盔甲了,殖民私軍們就紛紛自己掏錢,從朝廷的軍庫裏,購買各種鎧甲。

  一副明光鎧五百貫錢,一萬八千多副鎧甲,就是近一千萬貫的收入。

  隻是,殖民私軍們,臨出發之前,鬧開了。

  有聰明人提議,朝廷必須派出新軍,跟著一起去殖民。

  這就是投機取巧了。

  朝廷新軍的戰鬥力,旁人不知道,他們這些權貴子弟們,豈能不知?

  李中易早就料到了,權貴子弟們肯定會提出,派新軍協助的事兒。

  反正吧,新軍總是要出兵的。隻是,殖民者出錢,朝廷出兵,其實也挺劃算的。

  李中易大筆一揮,命令早就準備好的第三鎮第十標,跟著殖民私軍一起去菲律賓群島。

  送走了殖民私軍後,京城裏的治安變得更好了,警政寺每月稟報的案子,都少了許多倍。

  發財的夢想,人人都有,就看你怎麽去引導了!

  以前,重農抑商。權貴們隻能窩在國內搞壟斷,搞土地兼並,時間一長就把國家的財源給整枯竭了。

  現在好了,權貴們被引導去了海外殖民,禍害的是南洋的諸國。

  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