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章 不惜一切代價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1-08-17 01:02      字數:4228
  西北戰場,從來都不是抗擊契丹的主戰場。

  原因其實很簡單,西北地區距離河北、河南和淮北的農耕核心經濟區,實在是很遠,契丹人搶不到太多的東西。

  耶律休哥猶豫著,想退又不甘心的時候,河北的楊烈突然動了手。

  太行山,共有八個易守難攻的隘口。其中,從河北進攻河東,主要的隘口有:飛狐陘、蒲陰陘、井陘和滏口陘。

  為了防備河北的楊烈,晉陽劉家在這幾個陘口,布置了重兵。

  但是,晉陽劉家疏忽了北麵的軍都陘。很多人不知道軍都陘,但是,居庸關就非常出名了。

  李中易和耶律休哥,在西北對峙的時候。征北大將軍楊烈領著五萬步騎,悄悄的潛出野狐嶺,繞過外長城,突然出現在了代州城下。

  野狐嶺,就在今張家口市的西北,此地是燕山山脈的一個重要缺口,自古就是北方草原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之一。

  漢軍的突然出現,讓晉陽的劉家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這次繞路出擊,楊烈攜帶了幾十門12磅攻城炮,目的就是速戰速決,絕不能困於堅城之下。

  晉陽劉家派的援軍還沒出城,就傳來了一個驚人的噩耗:僅僅一天內,代州城便失守了。

  代州的失守,意味著,一馬平川的三晉平原已經敞開了大門。漢軍主力可以毫無阻礙的迅速南下,直抵晉陽城下。

  晉陽劉家慌亂作一團,他們一直沒有想明白,經過好幾十年的持續加固,代州城怎麽一天就丟了呢?

  在信鴿的幫助之下,楊烈拿下了代州的消息,李中易當天就知道了詳情。

  “嘿嘿,幹得漂亮。這一下子,耶律休哥需要認真考慮的大事,是怎麽安全的回去了。”李中易用手裏的細木棍,指點著代州城頭的紅旗,心情非常之好。

  自從後晉的石敬瑭,認賊作父,主動獻出了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王朝一直處於戰略性的劣勢地位。

  兵法有雲,聲東擊西,攻其不備,方為上上策。

  李中易拿下了蜀地之後,整個中原地區的魚米之鄉,盡歸大漢的疆域。

  雄厚的經濟實力,百戰百勝的幾十萬鐵軍在手,李中易耗得起,耶律休哥也耗得起麽?

  現在,楊烈突然出手,關上了契丹人北歸的大門,就問耶律休哥慌不慌?

  晉陽劉家隻是掌握了數州之地罷了,人口充其量不過幾十萬而已,能有多少糧草供應耶律休哥的十萬大軍?

  “皇上,以臣下的愚見,契丹人肯定是要撤退的。但是,他們在撤退之前,肯定要狠狠的咬咱們一口。”李安國的一番見解,逗笑了李中易。

  就連既不出名,也不起眼的李安國都有如此深刻的見識,反證了,講武堂和參議司存在的裏程碑意義。

  撤退之前,先作出進攻的姿態,才能更好的迷惑住敵人。

  隻是,活該耶律休哥倒黴,遇見了營以上皆有參議司的漢軍。

  戰爭勝利的因素,充滿了偶然性。比如說,光武帝劉秀領著很少的人,在昆陽擊敗了王莽的三十萬大軍,就要多謝隕石幫忙了。

  但是,戰爭失敗的原因,就沒有那麽複雜了,完全可以總結出規律來。

  漢武帝反擊匈奴時,失敗的戰例,大多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匈奴人故意將漢軍誘入大草原腹地,再集中優勢兵力突然圍上來。

  糧道被截,水源被斷,沒有援軍,打不過,又走不脫。這種狀況下的漢軍,必敗。

  明朝和後金的國運之戰——薩爾滸戰役,後金總共隻有六萬八旗兵,明軍有十三萬。

  明軍在總兵力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明軍分兵過多,被集中優勢兵力的建奴,一一擊敗。

  從此,建奴在遼東的崛起之勢,不可阻擋了。

  李中易謀劃的是一盤大棋,契丹大草原就是棋盤,火炮和燧發槍則是棋筋。

  現在,燧發槍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要。但是,李中易並不著急。

  他相信,在他的正確指點之下,工匠們的持續改進一定會少走很多的彎路。

  說實話,從耶律休哥領著十萬皮室軍踏上西北的土地那一刻起,李中易就沒打算讓這十萬契丹鐵騎,再囫圇的回到草原上去。

  曾經,在河北的大平原上,李中易利用少見的丘陵地形,一戰就消滅了四萬契丹騎兵。

  不過,那一戰中,精銳的皮室軍僅有一萬人,契丹人遠未傷筋動骨。

  此一時彼一時也!

  如今的漢軍,步騎炮的軍種編製基本完整,兵種配置齊全,士氣異常高漲,武器裝備精良,後勤保障有力,正處於帝國初立的軍力上升期。

  這一戰,若是利用地形的優勢,一舉殲滅十萬皮室軍中的大部,嘿嘿,契丹人還豪橫個球!

  “一戰滅兩國,朕比漢武如何?”

  和秦皇漢武相比,是稍遜風騷,還是略勝一籌,同為帝皇的李中易,多少有些攀比之心。

  李安國本想大拍馬屁,轉念回過神來,不能這麽幹。

  漢武帝的將軍,直搗匈奴王廷,封狼居胥,強漢之軍威,異常鼎盛!

  本朝的將軍,尚未攻占上京。到目前為止,今上的武功,尚不及漢武帝也。

  拍馬屁的訣竅,就在於,不能捏造事實。否則,隻能適得其反。

  “飲馬薛靈哥河,方不負陛下之赫赫天威。”李安國的一席話,恰好撓到了李中易的癢處。

  薛靈哥河,就是色楞格河,發源於蒙古高原,流入貝加爾湖。

  據說,成吉思汗病死之後,就葬在薛靈哥河流域,具體的陵墓地址一直是個謎。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水量異常之豐富,號稱世界之井。

  若是長期占住了貝加爾湖,等後世條件成熟之時,啟動北水西調工程,北疆就不至於太過缺水了。

  “不著急,隻要朕還活著,遲早飲馬北冰洋。”李中易的話,李安國沒有聽懂,他下意識的問,“皇上,北冰洋在哪?”

  李中易笑了,解釋說:“在極北之地的大洋,那裏的水麵,一年倒有八個月結冰。”

  俄國沙皇靠著火槍和火炮,還有一兩萬人的小部隊,就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直抵白令海峽。

  李中易還真就不信了,他竟不如老毛子的沙皇?

  到目前為止,李中易有七個兒子。除了將來繼承大漢皇位的那個,以及已是高麗王的那個,其餘的五個兒子顯然都是要分封出去的。

  安南王,暹羅王,孔雀王,呂宋王,柔佛王,爪哇王,肅慎王,流求王,倭王,唉呀呀,兒子不夠多,實在是苦惱哇!

  楊烈拿下了代州之後,隻留下了三千人守代州,就馬不停蹄的南下石州。

  通過信鴿的快速傳遞消息,楊烈已經掌握了現在的戰場形勢。

  耶律休哥的十萬皮室軍,都在西北的地斤澤附近。如果,楊烈快速的搶占石州以西的飛石陘,契丹人北歸的通路,將被徹底的堵死。

  兵貴神速,楊烈抽調了一萬精銳騎兵,並下了死命令。

  “我給你們配備一人四騎,三日內,不惜一切代價,占領飛石陘。沒辦法,12磅火炮太重了,不利於急行軍,就隻能給你們十門6磅青銅炮了。”

  “記住了,我不要傷亡數字,隻要飛石陘。拿下飛石陘,並守住了,我保你一個世襲罔替的萬戶侯。拿不下飛石陘,放跑了契丹人的皮室軍,必砍了你的腦袋當夜壺。”

  這次西進,楊烈提前做足了準備。總兵力五萬,其中,兩萬精銳的騎兵,三萬騎馬的步軍。

  每個戰士,都是一人三騎,攜帶十日分量的烙餅。除了6磅青銅炮之外,並無多餘的輜重。

  此戰的核心,就在於一個快字。隻要楊烈的人馬,提前占據了飛石陘,就達成了戰略上的合圍之勢。

  楊烈能夠穩坐於征北大將軍的寶座,靠的真本事,而不是溜須拍馬。

  名將和庸才的區別,就在於,名將不怕糧道被斷,敢於撇開晉陽的重兵集團,直撲更南的飛石陘。

  和李中易的看法一致,楊烈也認為:一戰消滅十萬精銳皮室軍的機遇,簡直是千載難逢!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與此同時,在晉西南的山區,飛石陘附近的官道附近,潛伏著十幾支漢軍的小股部隊,他們是李中易精心訓練出來的山地特種部隊。

  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截殺晉陽和契丹人之間的信使,來一個就殺一個,不許遺漏。

  李中易訓練山地部隊,主要是未雨綢繆的作出準備,用於將來的征服安南之役。

  秦始皇派出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誰料,南征的主將屠睢,居然在叢林裏,中了安南人的毒箭,很快就不治身亡,最後便宜了趙陀。

  由此可見,安南人不僅占著巨大的地利優勢,也不缺少尚武精神。

  征服安南,僅僅從陸地南下,要穿越幾百裏熱帶叢林,顯然是不行的。

  李中易滅高麗的時候,就是摹仿了蘇定方的軍略,水陸並進,一戰平三韓。

  如今,世紀性質的漢遼大決戰,已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