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星夜出擊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1-07-30 01:23      字數:4173
  網 ,逍遙侯</a>最新章節!

  ??砍腦袋,打屁股,罰鞭子,這些隻是震懾蠻子們的手段而已,恩威並施方為王道。

  ??“沙角部落不聽皇命,下場自然是不好的。李中易略微提高了點音量,淡淡的說,“躲進草原裏的幾個部落,大約有十幾萬人。願意跟著朕去剿滅他們的部落,金帛女奴等物,爾等亦可分之。

  ??李中易很熟悉草原人的性格,別和他們談什麽義理,隻能談利益。

  ??草原部落出兵助戰,是沒有軍餉的,也不可能有物資補給,他們圖的是戰後分的戰利品。

  ??以前,草原人喜歡牛和馬,後來大家不約而同的都喜歡上了女奴。

  ??有女人,部落裏才會子嗣繁茂。人多力量大,草原人早就懂了。

  ??草原上,小男人12歲之後,就可以提刀上馬,砍人殺敵了。

  ??既然漢人皇帝發了話,在場的人不管心裏是怎麽想的,都不約而同的嚷嚷起來,要跟著一起去發財分錢分女人。

  ??李中易看了眼宋雲祥,宋雲祥隨即大聲說:“大家靜一靜,都別吵了,我有一言。

  ??宋雲祥威震西北近十年,惡名早就傳揚在外,他的挺身而出,令族長和長老們紛紛閉了嘴。

  ??“諸位,我大漢皇帝陛下乃是神龍現世,難道不應該上一個響亮的尊號麽?宋雲祥也不和這些蠻子們繞彎子,索性直接把事說了。

  ??自唐朝以來,草原各部都喜歡將漢人皇帝尊為天可汗,這其實是個大忽悠。

  ??在草原上,真正尊貴的可汗,都是帶封號的可汗,比如說,啟民可汗,頡利可汗等等。

  ??李中易本就是從西北大草原上起家的皇帝,他自然很清楚,草原各部的狡詐。。

  ??所以,宋雲祥故意點破了這一層,就是要告訴草原各部,你們的花花腸子,騙不了老資。

  ??頗超完達靈機一動,隨即挺身而出,跪到李中易的麵前,大聲道:“下臣頗超完達拜見聖皇可汗。

  ??李中易聽了之後,不由微微一笑,頗超家盡出妙人兒。

  ??有了頗超完達領頭,大家惟恐落於人後,紛紛跪到了李中易的腳前,七嘴八舌的喊了聖皇可汗。

  ??宋雲祥久鎮西北,他自然知道,在草原各部之中,聖皇可汗比唬弄人的天可汗,尊貴得多。

  ??一時間,李中易的尊號便定為聖皇可汗,由著草原各部的頭領們頂禮膜拜。

  ??接下來,就該談正事了,李中易便提前退了場,讓宋雲祥和蠻子們去嚼舌頭,討價還價。

  ??以前,草原各部協同漢軍作戰之時,基本上都隻出幾千人。這幾千人,幹的都是打掃戰場,抓捕逃奴,這一類活計。

  ??這一次,叛亂的蠻子足有三萬多戰士,李中易便存了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思。

  ??正好,草原各部都想幹一票大的,過個肥年。於是,大家和宋雲祥議定,各出三千兵馬,上不封頂。

  ??草原各部助戰,向來是誰出兵多,分贓的時候占的便宜也多。童叟無欺,一直都這麽個公平的搞法。

  ??當天晚上,族長和長老們喝得大醉,尚在夢中之時,李中易被近侍小聲叫醒。

  ??起床更衣的時候,把張雪仙給驚醒了,張雪仙下意識的問男人:“官家,天還沒亮呢,去哪?

  ??李中易扭頭微笑道:“我去忙點事兒,你接著睡。

  ??昨晚,張雪仙累壞了,兩腿直打顫,她也沒多想,閉上眼睛,再次進入了夢鄉。

  ??剛交三更天,李中易身披明光鎧,在將軍府的後門前,扳鞍上馬。

  ??武裝到牙齒的近衛軍,簇擁著李中易,從銀州的北門出了城。

  ??由於統一尚未完成,李中易沒工夫坐下來治理天下,他算是典型的馬上天子。

  ??河套地區,水草最豐美的產馬地,一直掌握在大漢朝的手裏,所以,漢軍並不缺馬。

  ??以前,李中易不太明白馬種的道道。現在,他已經知道了。

  ??河套馬比契丹馬高大不少,奔馳衝鋒的速度也快得多。但是,因為緯度較低的緣故,河套馬不耐高寒,長途奔襲的耐力,也不如高原上的契丹馬。

  ??每當大雪災來臨之時,河套馬就成片成片的死亡,草原各部哭著喊著,求朝廷接濟糧草。

  ??李中易胯下的“小血殺,俗稱“汗血寶馬,又叫大宛良馬。大宛良馬,無論體形、衝刺力,還是長途的耐力,都遠遠超過了契丹馬。

  ??美中不足的是,大宛良馬配種極難,整個種群也才數千匹而已,不可能大規模配備騎兵部隊。

  ??曆史上,成吉思汗西征,靠的就是三件大殺器:蒙古弓、回回炮和蒙古馬。

  ??漢軍出擊,隊伍裏絕對不可能出現喧嘩之聲。李中易的耳內聽到的,除了馬蹄聲之外,就是刀鞘輕微摩擦鐵環的聲響,連咳嗽聲都沒有。

  ??途中休息的時候,李安國湊到皇帝的跟前,小聲說:“官家,您不可再親身涉險了。

  ??李中易心裏明白,李安國確實一片忠心,惟恐他在亂軍之中,有了閃失。

  ??不過,李中易並不擔心個人的安全問題,他的身側隨時隨地都有近衛軍充當人肉盾牌,沒啥可怕的。

  ??倒是,李中易想起了京城裏的皇子們。他們從小,錦衣玉食的長大,也不需要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更沒有在軍中吃過大苦,這是不行滴。

  ??李中易暗暗下定決心,等他回京城之後,一定把皇子們打發的遠遠的,讓他們接受挫折教育。

  ??曆史上,中原王朝的接班人,大多長於深宮婦人之手,一不知民間疾苦,二不知用兵出征的險惡之處,三不知文臣們的黨爭凶險無比。

  ??到目前為止,李中易已經製度化的馴服了幾十萬朝廷禁軍,藩鎮割據,武夫作亂,已經是過去式了。

  ??現在,擺在李中易麵前的最大難題,反而是利益受損嚴重的文臣集團。

  ??上下幾千年的曆史教訓,告訴李中易,承平日久的大一統王朝時期,武夫們壓根就鬥不過文臣。

  ??明朝亡於東林黨,這個說法略顯誇張了。但是,明朝敗亡的根源是:崇禎沒有受過正規的統治訓練,黨爭超過了底線。

  ??“唉,養不教,父之過也。我的幾個兒子,也該去講武堂裏學習了。李中易冷不丁的冒出這麽一句話,把李安國驚出了一身冷汗。

  ??“官家,皇子們不是都有師傅教導騎射和隊列麽?李安國作為臣子,不能不勸。

  ??不然的話,若是皇子們在講武堂裏,出了意外,不勸的李安國也脫不了幹係。

  ??李中易並沒指望李安國回答什麽,他不過是發一發感慨罷了,他的兒子們絕對不能被文臣武將們,當作傻子一樣的欺騙,必要的訓練是時候開始了。

  ??重新上路之後,李中易隻是的埋頭趕路,再無半句廢話。

  ??李安國心裏卻一直在琢磨,皇帝一直不立皇後,不立太子,現在又想把皇子們都送進講武堂裏去學習,這究竟是想幹嘛呢?

  ??征西將軍府駐銀州,這是因為,銀州威脅著整個河東的西南地區,可以始終保持著對劉漢政權的軍事壓力。

  ??由銀州出發,去地斤澤,也就是毛烏素大沙漠,一共有三條路。

  ??按照作戰計劃,李中易選擇了最近的一條路,沿著黑水河,過石州,安慶澤,直抵黃羊平。

  ??黃羊平,是進入大沙漠之前的最後一個大綠洲,水草茂盛。數萬大軍必須在此地集結,將水囊裝滿。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補給,水都沒得喝,還打什麽?

  ??不過,漢軍到了黃羊平,叛軍肯定也會知道,這個就是地形決定的了。

  ??打仗是門科學,漢軍能夠大規模補水的集結地,就隻能是黃羊平,叛軍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不派人盯著呢?

  ??幾萬大軍,人、馬、駱駝和大車,多的數不過來,不可能瞞得過叛軍的耳目。

  ??西漢武帝時,大將軍衛青領著大部隊,去尋找匈奴主力決戰,匈奴人往往選擇避而不戰,衛青也隻能無可奈何。

  ??但是,霍去病就不同了。他往往隻帶數千騎兵精銳,長途奔襲匈奴人的後方,斬獲頗豐。

  ??這一次,根據隨軍參議司的作戰計劃,皇帝親自率領的兩萬鐵騎,起的就是霍去病的作用。

  ??征西將軍宋雲祥領著十幾萬精銳漢軍,要做的是,吸引叛軍的注意力,並將叛軍徹底的包圍在地斤澤內。

  ??三日後,大軍在距離黃羊平一百裏外,突然掉頭向東,加速行軍,趕往大橫水的西岸。

  ??叛軍既然敢反叛,也肯定不是傻子,大沙漠附近的水源地,都會被徹底盯死。

  ??按照作戰計劃,要想出奇製勝,打叛軍一個措手不及,就必須另辟蹊徑。

  ??所以,宋雲祥和李中易事先商量好了,提前在大橫水的東岸,準備好船隻和木閥。

  ??大軍渡過大橫水,繞道兔毛川,從地斤澤的東北方向,出奇不意的殺進去,這才是此次作戰的靈魂安排。

  ??越往東邊走,人煙越是稀少,補給也就越困難了。

  ??不過,困難永遠是相對的。漢軍的斥喉精銳盡出,將沿途遇見的人,全都捉進了大營,以免提前走漏了消息。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