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賤匠不能封侯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1-07-25 12:55      字數:4377
  網 ,逍遙侯</a>最新章節!

  ??“罪臣參見陛下。趙老太公隔著老遠,就跪下了。

  ??李中易快步上前,攙扶起了趙老太公,笑道:“老太公的身子骨,還是那麽的硬朗,實在是可喜可賀。

  ??趙老太公歎了口氣說:“歲月不饒人,畢竟是老人,飯量也大不如前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我和老太公您是舊交,不因蜀地重歸中原,而有任何的改變。

  ??這麽多年了,趙老太公的白發,也是多的數不清了,可見,歲月確實催人老呐。

  ??李中易拉著趙老太公的手,將他領進了內書房,緊挨著坐在一起。

  ??趙老太公見了李中易擺出的姿態,他的心裏也就吃了定心丸,至少,老趙家的性命無憂了。

  ??實際上,李中易取周室而代之後,趙老太公就想舉家來投。隻可惜,家族之中,意見一直不統一。

  ??最主要的還是,趙家人舍不得手裏掌握著的兵權。

  ??明眼人都知道,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坐視軍閥掌握兵馬,隻要有機會,就必定會予以削弱。

  ??遠的且不說,單單是府州折家,已經被大漢朝廷徹底的掌握住了,折家的影響力每況愈下。

  ??無奈何,時勢如此,蜀孟政權既滅,胳膊豈能拗得過大腿?

  ??趙老太公是來談正事的,可是,李中易隻談舊誼,就是不接趙老太公的話茬。

  ??試探過幾次之後,趙老太公也就明白了,趙家手裏的兵權,肯定是保不住了。

  ??李中易一邊打太極,一邊暗自歎息,當家人趙老太公都抱有幻想,難怪,老趙家落寞了。

  ??在這個世界上,大家族若想順利的傳承下去,必須要順應時勢,不能逆流而動。

  ??天下統一在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豈容商議?

  ??李中易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趙家的幾個孫子輩,趙老太公的心裏多少有些安慰。

  ??老趙家雖然丟了兵權,但是,幾個孫兒的前途,有皇帝照應著,也不至於太差吧?

  ??形勢比人強,不想交出兵權,就得交出合家老小的性命了,何苦呢?

  ??不如趁著皇帝顧念舊情的機會,撈一點實惠的好處吧。

  ??聊了一個多時辰後,李中易見趙老太公自己轉過彎來,便笑著留了膳。

  ??趙老太公以前也打聽過,李中易在宮裏留臣下用膳的次數並不多,皇帝已經非常的賞麵子了。

  ??於是趙老太公就說:“老臣這裏,有蜀地諸位大臣家產的表,願意獻給官家。

  ??李中易哈哈一笑,看來,抄家皇帝的惡名,已經四處遠揚了。

  ??沒辦法,土地兼並實在是太厲害了,不搞土改限田,等李中易死了之後,就非常難以處理了。

  ??債不留給子孫,李中易寧願自己承擔惡名,也要把千年以來的土地兼並的頑疾,給治了。

  ??讀書人,參加科舉,獲取功名後,就要享受各種經濟利益和特權,這是千年以來的固有做法。

  ??李中易心裏很清楚,宋代的文臣士大夫,明朝的藩王和邊患,清代的八旗和賠款,都是各自無法解決的毒瘤。

  ??經過戰亂後,人口迅速減少,土地也就富裕了,足以分配下去。

  ??但是,隨著和平時間的延長,人口開始大量回升,土地肯定就不夠分了。

  ??在小農經濟時代,土地是唯一的生產生活資料,多餘的人口,沒有就業的出路,必然會導致流民增多的大問題。

  ??蒸汽機還不知道在哪裏,工業化的大生產,距離太過遙遠了,根本就指望不上。

  ??所以,李中易隻能禍水南引,打起殖民南洋的主意了。

  ??南洋,因為氣候的緣故,種田的收獲,普遍可以達到一年三熟。

  ??當中原地區人口爆炸,完全可以將部分權貴或是百姓,移駐海外,以減輕治亂循環的壓力。

  ??所以,林仁肇手裏的幾萬水師,也就成了戰略性的資源,李中易舍不得毀掉林仁肇。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離開了成都平原的物資供應,夔州顯然是難以持久的。

  ??李中易向來不打無準備的仗,拿下成都之後,廖山河就率領主力大軍,快速的逼近夔州。

  ??皇帝給廖山河的任務是,不許一粒糧食運進夔州,務必封鎖住夔州附近的水路,不能讓林仁肇的水師,在川江之上來去自由。

  ??廖山河想了個笨辦法,在夔州附近的江麵上,架設了十幾道鐵索。鐵索的附近,廣布投石機。

  ??投石機裏,隻使用雞尾酒一種火器,可以射出去很遠。隻要林仁肇的船靠攏過來,就會被燒成灰燼。

  ??林仁肇的戰船,全是木製的,隻要船板上的沾一點點雞尾酒,就不太可能撲滅火勢。

  ??另外,劉賀揚領著江南的水師,已經抵達了瞿塘峽,林仁肇的水師覆滅在即。

  ??在這種情況下,林仁肇就算是再不樂意,也必須考慮幾萬弟兄的性命和家屬們的安危,終於答應歸順於李中易。

  ??閔子豪得到確切的答複之後,欣喜異常,能夠勸降林仁肇,值得他吹牛一輩子了。

  ??當李中易得知林仁肇跟著閔子豪出夔州,來成都之後,不由一陣狂喜。

  ??“得林虎子,朕添羽翼矣。李中易當眾誇獎了林仁肇一番。

  ??林仁肇到成都的那一天,李中易親自去碼頭接他。

  ??“罪臣林仁肇,叩見陛下。林仁肇百感交集,當眾臣服於李中易的腳前。

  ??從李中易下江南破南唐開始,他就和林仁肇成了一對歡喜冤家。如今,林仁肇既然來降,李中易主動將他扶起,笑道:“你乃當世英雄,隻可惜此前未遇明主罷了。從今往後,朕許你麵君不拜。

  ??“啊……李中易對林仁肇的格外優遇,簡直令人大跌眼鏡。

  ??大家做夢都沒有想到,紀念館徹底統一天下的皇帝,竟然會如此的重視一個水師降將。

  ??李中易看出眾臣的疑慮,卻隻當沒看見的,不管是漕運,還是殖民南洋,都離不開水師的協助。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李中易更清楚,一支強大水師的戰略意義!

  ??李中易直接把林仁肇,領進了宮裏,兩個人越談越投機,這讓林仁肇有了一種相逢恨晚之感。

  ??“天下初定,大運河每年都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去疏通。與其漕糧走運河,不如試行走海運。哪怕,沉了一些船,長遠的看,也是值得的。

  ??李中易的一席話,讓林仁肇找到了知音之感。

  ??“官家不以臣粗鄙,委臣以重任,臣隻能鞠躬盡瘁了。林仁肇伏下身子,大禮參拜。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知道林仁肇剛剛歸順過來,心下不可能完全放心,便受了他的大禮。

  ??徹底的平蜀之後,李中易任命廖山河為征夷將軍,常駐成都,兩川兵馬盡歸其節製。

  ??“大捷,蜀國已經平定!

  ??“大捷,孟昶肉袒出降!

  ??“大捷,林仁肇獻夔州矣!

  ??捷報,一個接著一個的露布發往開封,一時間,整個京城乃至中原地區,都知道了王師已定故地矣。

  ??班師回朝的路上,李中易得到了一個天大的喜訊:經過五年的摸索,火器營的工匠,居然搞出了燧發槍。

  ??李中易拿著李虎送來的燧發槍樣品,仿佛撫摸著絕代美人兒一般,愛不釋手。

  ??軍器監,其實早就搞出了火繩槍,隻是李中易的目標一直是更實用的燧發槍。

  ??很簡單的道理,火繩槍,必須自帶火繩,雨天的射擊,必然受到嚴重的阻礙。

  ??燧發槍則不同,且不談準頭如何,無論下雨還是晴天,皆可順利的使用。

  ??“傳詔內閣,工匠高清盛,有奇功於朝廷,封萬戶侯,擢為軍器監火槍營都監。李中易也沒有多想,趁著高興勁兒,就給開封的內閣下了詔書。

  ??然而,這一份詔書,卻在朝廷內外,惹來了軒然大波。

  ??自古以來,工匠都是賤民裏的一種,別說封侯了,連做官的極其罕見。

  ??“劉相公,此乃亂命,在下不敢奉詔。

  ??“劉相公,內閣肩負輔弼聖躬的重任,必須駁回此等手詔。

  ??“我等寒窗苦讀十餘載,竟不能封侯。區區一個賤匠,竟然得了侯爵之位,還是世襲罔替的世爵,簡直是豈有此理?

  ??“讀書人才是朝廷的根本,難道說,官家要和賤匠共天下麽?

  ??“老夫實在是羞與賤匠為伍,告辭了!

  ??“我等士大夫有責任告知官家,讀書方為正道。

  ??劉金山有苦難言,說句心裏話,他也無法理解皇帝為何如此偏愛一名小小的工匠。

  ??但是,作為內閣的實際領導者,劉金山也非常了解皇帝的脾氣。

  ??人多,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有害。

  ??上次,和皇帝掰手腕的那些文臣,都被放棄掉了,教訓實在是異常之深刻。

  ??“諸公,皇上可曾亂封過爵位?孔昆已經被貶出京城了,又被皇帝中途召回,他自然要和皇帝站在一起,不論是非,隻論立場。

  ??“孔門敗類。

  ??令孔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席話,惹來眾怒,亂紛紛之際,孔參政竟然被推倒在地。

  ??誰說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他們連參知政事都敢打。

  ??孔昆的挨打,竟然開了國朝毆打上官的先河!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