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二將爭功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5-04 18:27      字數:3284
  當廖山河那邊傳來消息,他已經距離陽平關不足一百裏路之時,李中易已經在興元府內待了足足八天時間。

  這八天內,朝廷官軍一邊安撫百姓,一邊針對大地主大豪紳們,展開抄家的行動。

  抄家得來的收益,令李中易十分滿意,別的且不說它了,單單是銅錢,就得到了兩百多萬貫。

  至於抄家得來的糧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兩百多萬石,朝廷官軍的後勤危機,瞬間被化解了。

  打土豪之後,便是分田地了,朝廷官軍的將士們,早就幹的駕輕就熟。

  先是拿出五十萬石糧食,分給城裏城外的窮困百姓,然後曉諭全城,每個成年男丁可分一百畝地,成年女性八十畝。

  在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文盲的前提下,他們的眼光自然是短淺的,有糧分有地分,自然對李中易感激之極。

  一時間,李中易的名聲,在整個興元府內,好得不得了,簡直被當作是萬家生佛一樣的供著。

  李中易的心裏很清楚,在農耕文明時代,如果不抑製土地兼並的話,則朝廷的稅收會與日俱減,最終必是難以為繼之下的橫征暴斂。

  橫征暴斂,讓老百姓的負擔不斷加重,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揭竿而起!

  所以,不僅僅是興元府,在全國的範圍內,李中易通過抄家分糧的手段,盡最大可能的增加自耕農的數量。

  自耕農,才是帝國的兵源和財源,而大地主們卻是躺在帝國身上的寄生蟲。

  留下五千兵馬看守興元府之後,李中易領著主力大軍,浩浩蕩蕩的出了城,趕去和廖山河的兵馬匯合。

  距離陽平關還有十裏地的時候,李中易翻身下了馬,坐到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

  張三正捧來水囊,笑嘻嘻的說:“皇上,喝口水吧。

  李中易接過水囊,飽飲了幾大口,順手抹了嘴角的水漬,笑道:“老廖和你,誰來指揮攻打陽平關呢?這的確是個問題啊,哈哈!

  張三正被李中易一語道破了心思,他確實想繼續獨領一軍,爭取搶先攻破陽平關。

  可是,張三正心裏也明白,廖山河是帝國六大方麵軍頭之一,聲名赫赫的南鄉侯。

  無論是資曆,還是戰功,張三正都比廖山河稍遜數籌,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可是,此次西征的路上,李中易屢屢授予張三正指揮全軍的全權。

  俗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誰行低處流!

  一旦嚐到了大甜頭之後,張三正就很難再回頭了,他連做夢都想繼續獨立指揮作戰。

  李中易自然非常了解張三正的心思,隻是,張三正的資曆實在尚淺,遠不如廖山河那麽的經驗豐富。

  如今的朝廷官軍,有了火炮、雞尾酒及神臂弩的火力支持之後,將領們的指揮能力,隻需要保持中流以上,便可以確保必勝。

  也就是說,隻要穩打穩紮,不中埋伏,即可碾壓同時代的任何一支軍隊。

  李中易十分篤定,將來北伐之時,契丹人在吃了大虧之後,絕對不敢再和朝廷官軍打大規模的陣地戰,而會是流竄作戰,趁機偷襲漢軍的後勤補給線。

  休息了大約半刻鍾左右,大軍繼續上路,李中易翻身上了“小血殺,在親衛們的簇擁下,浩浩蕩蕩的直奔陽平關而去。

  就地形而言,陽平關才是真正的漢中和蜀地的鎖鑰之關,妥妥的易守難攻。

  陽平關古稱陽安關,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和巴山,雄踞於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隴的陳倉道口。與漢江南、北的定軍山、天蕩山互為犄角之勢,是漢中盆地的西邊門戶,同時也是巴蜀通往關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地勢極為險要。

  因而,古陽平關自古就被視為“蜀之咽喉、“漢中門戶,才有了“漢中最險無如陽平的評價!

  “稟皇上,廖山河請來迎駕。哨探稟報了消息之後,李中易不由笑道,“他倒是來的不慢啊。

  張三正使了個眼色,眾親衛們變幻了一個陣形,將李中易更加緊密的護在了人群之中。

  “臣廖山河,拜見皇上。

  見李中易騎馬而來,廖山河早早的下了馬,退到路旁,深揖到地。

  “罷了,平身吧。李中易笑望著廖山河,擺手示意他的毋須多禮。

  廖山河湊過來,順手牽住“小血殺的韁繩,笑著說:“托皇上您的福氣,臣一路過來,輕鬆無比。

  李中易笑了笑,問廖山河:“蜀軍都紙糊的麽?

  “嘿嘿,望風而逃啊!廖山河詳細的解釋說,“蜀軍的訓練嚴重不足,稍微一嚇唬,便抱頭鼠竄矣。

  李中易點點頭,客觀的說,蜀軍的戰鬥力,和大漢官軍相比,相差極為懸殊。

  而且,無論士氣也好,裝備也罷,都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回過來說,這也是李中易、廖山河和宋雲祥,分三路同時進攻蜀國的戰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路進攻,這就令蜀軍首尾不能相顧,彼此無法增援,很容易就各個擊破了。

  兩軍合兵一處之後,陽平關下的大漢官軍數量,已經超過了四萬人。

  紮營之後,李中易在中軍大帳內,召見了廖山河和張三正兩位重將。

  “曉達啊,陽平關易守難攻,如何快速的奪取之?李中易笑眯眯的問廖山河。

  廖山河拱手道:“皇上,以臣下之見,陽平台乃是蜀地之要害,又有重兵把守,恐怕難以智取。現如今,我軍有火炮五十餘門,簡易投石機一百餘架,又有雞尾酒助威,不如索性強取之。則此戰過後,偽蜀之軍必是聞風喪膽矣。

  李中易點了點頭,廖山河的態度十分明確,大軍進軍到陽平關下,一路順風順水,未遇上真正的波折。

  如果,強攻拿下了陽平關,那麽,逃出去蜀軍一定會把消息傳出去的。這麽一來,劍閣的守軍,無論是軍心還是士氣,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當然,因為陽平關地勢險要之故,假如強攻的話,將士們的傷亡肯定會比較大了。

  問題就在於,傷亡究竟會有多呢,這的確是個要命的大問題。

  張三正見李中易的目光向他看來,便拱著手說:“皇上,以末將之見,既有火炮這種神器在手,就必須充分的利用其優勢。

  “皇上,您請看這裏,張三正快步走到軍用沙盤的旁邊,提起細木棍,指著陽平關西側的雞公山,“臣仔細計算過,此山的山頂,距離陽平關不過一百多丈左右的距離。若是把火炮和簡易投石機,都安放到雞公山的山頂上,那麽,即使略低一些,也無妨的,隻需要調整好角度,夠得著陽平關的關牆即可。

  李中易走到軍用沙盤旁邊,仔細的瞧了一陣子,不由笑著問廖山河:“曉達,你覺得呢?

  廖山河摸著腦袋,仔細的斟酌了一番,不由歎息道:“若按雲蓋的構想,則陽平關內的敵軍,晝夜難安。

  張三正和廖山河自是老熟人了,張三正字雲蓋,廖山河自然是清楚的。

  山與山之間,哪怕海拔方麵有所落差,隻要把火炮的角度調整好了,經過實驗之後,完全可以晝夜不停的轟擊陽平關的關牆。

  且不說這麽遠的距離,轟擊的效果如何,單單是騷擾的作用,就很是不小了。

  李中易滿意的看了看張三正,最近一段時間,他總是往炮營那邊鑽,顯然和李永堂有過深層次的交流,並總結出了火炮的使用妙招。

  不過,據李中易的觀察,陽平關的關牆修得格外的厚實,遠距離火炮轟擊,騷擾的效果很可能不錯,但是若說直接轟破關牆,顯然不太可能。

  張三正的想法,也提醒了李中易,若是臨時打造一些重型投石機,架到雞公山上去,利用雞尾酒難熄的特點,倒是可以給蜀軍製造巨大的麻煩。

  實際上,李中易在伐蜀之前,硬要帶上大量的簡易投石機,就是想充分的利用雞尾酒的威力。

  如今,四萬強軍雲集於陽平關下,李中易完全可以采取正麵築壘的辦法,吸引住蜀軍的注意力。

  同時,在雞公山頂上,利用工兵營的工具優勢,準備火炮轟擊的陣地,以及巨型投石機的發射陣地。

  客觀的說,漢軍所掌握的武器,和蜀軍相比,是擁有代差的。

  但是,具體到陽平關的地形之下,火炮及雞尾酒的使用,也就不可能墨守成規了。

  相對而言,張三正更了解火炮的運用技巧,而廖山河更有大局感,隻是對於火炮的特性,還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

  基於此,李中易果斷的作出了決策,他笑著說:“曉達,正麵強攻就交給你了。我給你二十門火炮,爭取早日築壘成功。

  就在張三正有些失落之際,李中易扭頭看著他,笑眯眯的說:“你的建議很好,那麽,占領雞公山頂,並布置好火炮及投石機陣地的重任,朕就交給你了。若是轟跑了敵軍,算你大功一件。

  二將爭功之際,又有正麵和側翼進攻之分,合理的競爭顯然是必要的。

  “喏!廖山河和張三正都有著強烈的危機感,惟恐被對方占據了先手,那可就要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