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興元城內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4-27 22:25      字數:2188
  隻有同甘共苦,將士們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自己人!

  李中易一直牢記著這四個字,並且一直遵行不悖,結果是,軍隊隻聽他的指揮!

  混在軍漢堆裏吃罷了早膳,李中易背著手,漫步於軍營之中,一邊遊走,一邊四處觀察。

  隨意的在軍營之中巡視,這是李中易多年以來養成的好習慣,一直沒有間斷過的記錄。

  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其實是難免的狀況。關鍵是,上位者必須保持良好的體察下情的好習慣,免得被壞人所蒙蔽。

  李中易看得出來,將士們的士氣格外的高昂,鬥誌異常之旺盛。

  嗯,軍心可用,李中易頻頻點頭,臉上始終掛著淺淺的笑意。

  張三正見皇帝的的心情甚好,便笑著說:“皇上,臣聽說成都的小娘子們,一個個都很水靈?

  李中易瞥了眼張三正,他心裏很清楚,張三正此言的話外音。

  在近衛軍中,有相當一部分將士,因為種種原因,至今尚未娶親。

  張三正的意思是,等拿下了成都,可以撮合將士們就近成親了。

  李中易心裏有數,張三正的如意算盤是,趁拿下成都之後,人心惶惶之際,將士們娶親所出的聘禮也會少許多。

  既經濟,又實惠的解決掉將士們的終身大事,李中易自然是樂觀其成。

  從大勢上而言,在拿下了興元府之後,偽蜀朝廷已經丟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領地。

  若是陽平關再失守了,就等於是蜀北的門戶大開,能夠阻擋漢軍南下的要地,也就隻剩下了劍州和閬州。

  劍州,也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劍閣,又稱劍門關。閬州,則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閬中,如今是偽蜀保寧軍的治所。

  楊衝走後不到三日,又偷偷的回了興元府。隨即李中易接到了消息,楊衝的親侄兒楊元及,願意歸順大漢朝。

  隻不過,楊元及擔心李中易說話不算數,要求李中易給個憑證。

  李中易微微一笑,楊元及恐怕不是真心降順,而是想拖延漢軍進攻陽平關的時間罷了。

  和興元府不同,陽平關修在山嶺之上,妥妥的易守難攻。最主要的是,火炮很難運輸上去。

  楊元及應該已經從楊衝的嘴裏知道了火炮的存在,不過,楊元及並沒有親眼目睹火炮的威力,他的心中存疑,也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拿下了興元府後,李中易並沒有急著去進攻陽平關,主要的原因是,中路軍的廖山河已經傳來了準確的消息。

  廖山河率領的中路軍,如今已經擊破駱穀的蜀軍,正在趕來陽平關的路上。

  李中易率領的大軍,總計隻有三萬人,經子午穀和源州、興元府的不斷分兵駐守之後,他手頭可用之兵,僅有一萬五千餘人。

  而陽平關的守軍,卻有一萬之多,是一根地道的硬骨頭。所以,李中易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索性等廖山河的中路軍前來會師,再合擊陽平關上的蜀軍。

  李中易用兵的思想,除了剛開始河池建軍之初,和趙老二對戰,用過險招之外,一貫都是謹慎小心之極,惟恐中了埋伏。

  可謂是,用兵唯謹慎的模範生!

  其實呢,李中易主要是受了秦將王翦的巨大影響。王翦用兵,一向是優勢兵力碾壓過去,穩如泰山的步步緊逼,不給敵人絲毫反噬的機會。

  消滅蜀國,這是戰略性的統一任務,早幾天,晚幾天,都是必須要完成的大業。

  實際上,李中易一點也不急,盡量減少傷亡並獲得最大的戰果,才是核心要點。

  興元府剛被拿下,城裏的人心,還遠未穩定。不過,李中易已經發布了號令,商戶必須在兩天內,恢複開門做生意,尤其是糧鋪。

  李中易批閱完公文後,背著手,領著張三正,逛上了興元府的街頭。

  街上的行人很少,而且來去匆匆,人們的神色之間,都帶著幾絲慌亂。

  李中易心裏明白,這是戰爭結束後,必然的後遺症。

  大街上,漢軍的將士們,正在清掃石板路上的血痕,以及戰鬥留下的殘跡。

  一路上,有很多軍中的將士,親切的敲開老百姓家的門,幫著挑水,擔柴。

  李中易不由頻頻點頭,這就對了嘛,人心都是肉長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剛開始,也許老百姓搞不清楚漢軍的優良作風。不過,李中易有理由相信,時間長了,老百姓自然也就看清楚了,誰是維護他們利益的軍隊。

  “老鄉,不要怕,我們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上邊有令,不許搶劫,不許傷人,不許拉夫……

  鎮撫官們,挨家挨戶的做著宣傳,哪怕老百姓們不敢開門,也顯得很有耐心。

  李中易暗暗點頭,要想贏得民心,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一樁樁,一件件,踏踏實實的做下來,老百姓對漢軍的印象,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興元府城裏的戶籍人口,大約兩萬戶,按照一家五口來計算,也就是說,約摸有十萬人。

  十萬人的城市,就算是在大漢朝,也不是特別小的州城了。

  俗話說的好,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漢中平原的富庶,由此可見一斑。

  “太尉,請務必收下,務必收下……

  “不能收,不能收……

  忽然,路邊傳來了爭吵聲,一下子就吸引了李中易的注意。

  “老鄉,上邊有軍令,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

  隻見,一名身穿軍裝的戰士,連連擺手,推擋著老大娘遞過去的粗瓷碗。

  李中易看得很清楚,那位老大娘端著的碗裏,盛滿了紅通通的大棗。

  軍規森嚴,禁止官兵拿老百姓的任何物品,哪怕是做了好事,也不允許拿人家的好處。

  幫老百姓做好事,不能收取任何回報,這是李中易結合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規定,擬定的鐵律,官兵們誰都不敢違背。

  張三正察覺到,李中易的臉色還算不錯,不由暗暗鬆了口氣。興元城內的漢軍將士,大多是他張三正的部下。

  如今,部下們表現很好,張三正的臉上自然也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