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作者:灰鬃爵士      更新:2021-01-21 16:24      字數:2866
  “那是白色的黃金………那是我的土地,我將賦予它秩序與和平。”張延偉心中默默念道,這裏是未來的烏克蘭的利沃夫州、波蘭的小波蘭省和喀爾巴纖山省以及周邊的一些其他現目前還未出現的行政區域規劃,在這裏生活的眾多都是斯拉夫部族部落,他們曾組織起部落的大型聯盟,特別是麵對金汗人的軍事衝擊時的同盟。

  當金汗人的出現在這裏時,他們積極地好戰的抵抗,讓金汗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勇武和無序,但斷頭流血的疼痛以及金汗人的強勢,再加上金汗人的帶來的秩序和對部族的調解管控,更由於對比,那些不肯臣服和作亂的部族,要麽舉族成為了森林草地的肥料,要麽成為礦工、築路工人了。

  而那些早早臣服的部落,除了那些首領和貴族們換了土地去了漢京為汗王服役,平民都獲得了土地,由汗王任命的眾多千戶長和百戶長成為當地的管理者。而強壯者都成為了為千戶、百戶服役的勇士。

  那些擁有技術的部落成員,同樣都有了更好的安排。再差,也不下於之前首領的統治,特別是金汗人從全世界帶來了先進的農耕畜牧技術。以及采礦、冶金和鍛造技術。

  這裏是東歐高地地區,有著眾多的低矮的山地,眾多的河流和山穀環繞著,那一望無際的山穀,到處是山花綠草,到處是鶯飛燕舞的,海拔在250米到750米左右,與南部的喀爾巴纖山脈緊緊接壤。其實西斯拉夫地區同樣是非常適合定居的地點。

  來自大西洋的暖流相比漢京,更容易到達這裏,為這裏帶來了充足的雨水和濕潤溫和的氣候。所以這裏這裏是斯拉夫人的樂園。但從未在這裏出現獨立的文化,又由於就遠離了歐洲文明發達的希臘、羅馬文化大區,顯得十分閉塞和落後。金汗人的到來,同樣打斷了這裏正在解體的部落公社製度,走向了金汗人主導的封建體係。

  這裏有著相較於大草原更適合農耕和定居的地點,降水充足,站在這裏的高地上往東北望去,那是黑壓壓的、人口稀少的森林區。

  這裏靠近著喀爾巴纖這個歐洲少有的山脈,這裏出產著眾多品質優良的石材,豐富的金銀、煤鐵及其他金屬礦產資源。而且這裏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耕和畜牧的發展。

  張延偉看著眼前的一切,握了握手中的刀柄,他知道眼前這富饒的一切都是他的,是他的後代的,是金汗人的。他要讓這裏變成漫天遍野的農田,種上糧食、栽上果樹,撒上牧草,並建起學校、城市和堡壘。農夫將為他偉大的汗國提供一切的基礎。

  而這一切還隻存在於這位君主的腦海中,但他有忠誠強力的武士和官員為實現這一切。而這位汗王身後的武士、官員(王領官員、武士,非邊疆貴族)們也同樣為這片富饒的土地而感到讚歎不已,並都在各自討論著將如何發展這裏。也同樣感受到汗王的喜悅,看到張延偉回頭看向自己時,紛紛低頭致禮,之後紛紛給出各自的建議。

  最後總結他們說的就是,這裏有著豐富的石材和森林,先用建起眾多的堡壘作為駐軍和管理當地的中心,在圍繞這些堡壘建立村莊、市場、寺院和學校,發展起生產和行政管理,並通過道路把每一個堡壘區都聯通在一起,以汗王的莊官(王室領地的眾多管理者),也就是直屬的私臣~流官管理這裏,為王室提供兵源和稅收。

  而這一切,都要在張延偉徹底解決留裏克殘餘的羅斯勢力之後,才能得以實現的。而對於任何一個勢力而言,其所直接掌控的武裝力量,才是其所能享有政治權威的根基這一事實。沒有武力,仁義道德是表現不出強大的,特別是在這個野蠻落後的地區,野蠻人的頭腦中,強大就是武力,是他們反抗不了的武力。對他們而言,一把鋒利得能砍下頭顱的馬刀,一堆充足的糧食,才是最好的對強大的詮釋。

  金汗人啊!其實就是一個漢部聯合其他漢文化群體的聯盟,它要成為一個國家,路途還漫長著呢。特別是表現在,那不正常的軍事服役人員數量上,所有金汗人都是士兵以及軍事後備役,不是這個國家擁有了金汗人的軍隊,而是這片土地歸這支軍隊的統治,張延偉目前隻是這隻軍隊的統帥而已。它粗劣的政治、稅收和文化體係對比精致繁華的大唐,一文不值。

  為了成為國家,作為統帥的張延偉必須成為一名君主,而軍隊隻能成為他的一隻手,而不是全部。他不能丟下另外一隻手“文化”而去建立國家,那會讓金汗人落入蠻荒,最後同歸與歐羅巴。

  他願意進行一些西方化,但是那必須是在可控的範圍內、有利的情況下去進行改變。比如金汗人就不可能去學習歐羅巴基督教世界的無妾的婚配製度,因為汗國本就需要大量的“自己人”的出現,去充實和改變漢文化人口數量劣勢的局麵。

  而同樣,希臘字母拚寫的唐言早已出現並逐漸的完善,但張延偉和貴族們組成的統治階級根本不願推廣,並嚴格控製著其的發展方向,讓其隻能成為漢語唐言的注音符號,而不是文字,他知道拚音字母的學習特別簡單,但那是在破壞一個文化的生存領地。並且未來,每個所有人都會講唐言時,因為其口音的不同,導致字母組合發生變化,那就成了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拚音化,就是在傷害作為諸夏、漢家之子的驕傲和對神聖的文明褻瀆,是對統一觀念、現有漢文化聯盟關係的破壞,是促成政治文化分離主義的罪魁禍首。

  雖然漢語對異族的人的普及特別困難,但是,總有一天會普及的,而不是因為困難就不去做。這需要大力獎賞那些為普及漢語的人,以及繼續並大力的抬高其作為汗國標準語言使用者的榮譽感。這又需要汗國綜合實力的對周邊蠻族的壓製和引導。

  回到重點;鹽是極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許多地方都要使用鹽,如飲食,如保鮮的醃製食品,醃肉、醃魚、以及製作黃油、製造皮革所需。並且在這個落後的地區,鹽還可以作為支付工具,以鹽作為支付工具,與蠻族進行貿易,獲取奴隸、皮毛、金屬、琥珀等等。縱觀世界曆史,鹽的貿易以及鹽的稅收為維護歐亞各個王朝的統一,提供了強大的財政支持,這樣的資源在這時代理所當然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人類的生活方式從狩獵逐漸轉變為農耕以來,糧食中缺少鹽份,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通過狩獵動物來補充鹽份,轉變為尋找含鹽的礦物質。農業社會時代,雖然大部分生產和需求都能自給自足,但唯獨鹽很難靠自己解決,必須依賴外來的商人供應。

  不過嗜鹹的習慣並不隻是貪圖美味這麽簡單,和人類其他的許多本能一樣,喜鹽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對鹽沒興趣的人都被淘汰了。因為鹽是維持生命的必須品,沒鹽就沒力氣,沒力氣如何征戰,與張延偉同時代的歐洲人還有禁止吃鹽來處罰罪犯的法律,所以這是必需品,控製了產量巨大的鹽礦,將為張氏的王權提供更大的支持。

  張延偉派出大量分散的士兵和官員去勘察整個後世歸屬與波蘭、烏克蘭、捷克等國家的地區,為建設做準備。

  同時就在原屬於維斯瓦人(波蘭人的前身之一)的城鎮周圍駐軍,建立起大本營,說是城鎮,也就一些亂七八糟的村寨聚落以及市場組成的一個木柵欄圍繞的“圈”一樣。而奴隸早已在監工們的監督下,開始了開采運輸石材,平整土地,開挖溝渠河道和建造堡壘的任務……

  由於周圍靠近山脈,這裏有著豐富的各種石材,如花崗岩、大理石等,為建造城牆和堡壘提供了相比木頭和泥土更好的材料,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就是人,聽話服從的人。作為經濟和基礎生產的勞動力,沒有這樣的人一切都白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