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更新:2020-03-16 21:22      字數:4494
  .,

  天子讚許後,林延潮當下獻上番薯給眾官查看。

  眾官員一一看過,但覺得此物平平無奇,可是林延潮,申時行說畝產二三十石時,都覺得太誇張了。

  這時潘季馴突然道:“啟稟陛下,據臣所知這番薯並非閩地獨有。”

  天子訝道:“潘卿,此言可有根據?”

  潘季馴當下道:“啟稟陛下,臣記得在廣東見過此物,此是由粵人陳益和林懷南從安南引種至廣東,隻是當地人不稱為番薯,而稱之甘薯。”

  潘季馴這一番話,倒是令林延潮臉色有點難看。

  什麽?番薯在自己之前早已經傳入大明了,自己怎麽沒有聽說。

  這時候沐睿也是出班道:“陛下,這番薯其實就是朱薯,咱們雲南臨安,姚安,順寧,景東四府早就栽種,此物據說隆慶爺時即傳入雲南了。”

  林延潮心道,不對啊,難道甘薯不是從福建傳入大明的?

  事實上正是如此,番薯從廣東,福建,雲南三地一並傳入中國。

  雲南最早,但雲南地方太遠,無法傳播至中原。

  廣東也有,不過也沒有重視。

  唯獨到了福建,曆史上陳振龍發現此物易栽,使畝產大增,將之奏明福建巡撫金學曾,於是金學曾才對番薯表示重視。之後番薯被拿來備荒,才被朝廷重視。

  這個發展的過程是什麽呢?

  好比是蒸汽機,這個東西早在瓦特之前早有人發明了,但是唯獨瓦特將之應用到工業生產上,引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所以後世的人,都以為是瓦特發明的蒸汽機。

  因此林延潮千算萬算卻沒有料到這一點,實在是自己學藝不精啊!穿越前,怎麽沒有把曆史上反複多看幾次,真的是想當然了。

  潘季馴就事論事,沐睿落井下石,但現在林延潮很可能犯了欺君之罪。是他百口莫辯了。

  天子雙眼一眯。

  正當武清侯,沐睿以為林延潮要完蛋時候。

  但見林延潮目光一閃,看向沐睿質問道:“沐爵爺,敢問雲南既有朱薯這等畝產二三十石之物,為何爵爺明明知道卻不獻給天子,這是是何居心?”

  場上頓時局麵疾轉。

  沐睿頓時知道什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自憑自己沐國公世子的身份不將林延潮如此文臣放在眼底,認為兩邊井水不犯河水,你林延潮再如何了得,也奈何不了我。

  但是今天沐睿才知道得罪林延潮的後果,文官口筆如刀,不僅可以暗中傷人,更可以當殿殺人的。

  殿上朱賡,沈一貫都是冷笑,林延潮是什麽人?你沐爵爺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居然敢得罪他?

  馬玉是誰了解一下。

  連武清侯李偉也是心驚,林延潮此子還真是報仇不隔夜啊,還沒片刻就一巴掌甩過來了。

  沐睿滿額是汗當下道:“這……這……”

  沐睿看向天子目光已是看向了他,帶著狐疑。他知道如他這樣領兵的疆臣,一旦讓中央起了疑心,那是什麽後果的。

  沐睿當下道:“啟稟陛下,這朱薯沒未有林學士說的如此之效,畝產何來二三十石之多?”

  林延潮冷笑道:“沐爵爺,福州知府今年向福建巡撫呈文,言番薯七件好處,懇請全省推之。其中有言番薯畝產數千觔,勝種五穀數倍,這呈文可以明察,已證實我沒有虛言。沐爵爺一再掩蓋朱薯之效,是何意?”

  “好了!”

  但見禦座上首的天子,已是板起臉來了。

  天子看沐睿一臉吃癟的樣子,也是在心底笑了笑,他也知道林延潮這話絕對有問題,沐睿肯定是吃了虧的。但是如此敲打敲打邊臣,也是附和他心思的。

  申時行出班道:“陛下,無論這叫番薯還是朱薯,但畝產如此之高,倒是一件祥瑞之事,這薯得乎在天,乃陛下仁德聖明,是以天授,若是推廣栽種南北,即是憲恩遠播啊!”

  潘季馴又出班道:“啟稟陛下,這番薯當年也有人,想從廣東移栽至北地,但北方嚴寒,難以種植。”

  林延潮聽了心道,好你個潘季馴,你站哪一邊的?

  一旁海瑞也道:“陛下,臣在老家時也聽過這朱薯,確實如潘尚書所言,北地難以栽活。”

  其實潘季馴,海瑞說的是對的,曆史上徐光啟有誌於將番薯推廣至北方,嚐試在京城附近栽種,但是番薯的薯種就是難以越冬。

  所以徐光啟在家書裏和家人抱怨,要想將番薯種植到北方是一件何等之難的事,

  林延潮深感真是‘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的道理,他總想著隻要一引進番薯,大明就可以逆轉國勢,但沒想到穿越者所想的事,古人一般都想過了,但總是苦於卡在幾個難以越過的技術點,所以沒有辦成功。

  天子歎道:“原來如此,倒是可惜了。”

  林延潮目光一閃當下道:“以前水稻不能過淮北,但眼下連山西都可種水稻。臣懇請陛下賜臣百畝田地,臣誓要在北地栽活此番薯。”

  天子不由道:“林卿家,你乃朝堂大臣,翰林院學士,卻要行此稼穡之事?”

  天子說完,滿朝大臣都是轟然大笑。

  堂堂翰林學士,去種田?真的笑死人了。

  林延潮也是無言以對,怎麽解釋,難道說吾少賤故多能鄙事嗎?

  天子當下道:“好了,番薯的事就到這裏。林卿家的心意,朕領了。你說這番薯是陳振龍引入的吧,那麽朕就賜他一個官職,授他文林郎之職,其他有功的人,就讓吏部另行敘官。”

  “陛下……”林延潮還要再說。

  但見天子有些不悅地道:“今日是元旦令節,朕與天下百姓同樂,不要再拿朝堂上的事來說。朕平日日理萬機,爾等可以封衙一個月,朕也就今日得個空,眾卿家不要拘禮,與朕開懷暢飲!”

  天子都這麽說了,林延潮也不好再講,隻能退下。

  至於沐睿則是汗如雨下,不知如何是好,但林延潮早已沒將心事放在他身上,看也不看一眼。

  從建極殿宴畢。

  天子先行離去,然後眾人離殿,文武大臣,勳戚們各自走下台階。

  申時行左右內閣大學士周圍,簇擁了不少文武大臣,拜了中極殿大學士後,他坐穩了首輔之位。

  眼下群臣供側,申時行在其中談笑風生,宰相氣度正是如此了。

  林延潮有些孤單,他此刻呼吸著寒冽的空氣,走下台階。

  番薯早在雲南,廣東種植,以及番薯的薯種不能在北地越冬的事,他事先都不清楚。他苦心籌謀了一番,最後卻不了了之,當然是心情不佳。

  他沒有因此受到天子賞識那也罷了,隻是不能打動天子,利用朝廷的政令推廣番薯,僅憑陳振龍和自己在民間傳播,番薯要栽種至各省那要到何年何月啊!

  “林學士留步。”

  林延潮聞言停下腳步,但見是同為侍講學士的於慎行。

  “於學士!”

  林延潮停下腳步,於慎行上前道:“林學士,你說番薯可畝產二三十石家中還有沒有,借我一觀。”

  林延潮興致不高道:“本來還有不少,但從南到北運來,不少都是壞了,現在僅剩一些,若是於兄喜歡可以拿去。”

  於慎行見林延潮問道:“林學士,今日之事不用失意。”

  林延潮道:“我何嚐為了自己之故,這番薯乃畝產二三十石之物,若是推廣天下,老百姓可以不受饑荒之苦。為何陛下卻不放在心上?”

  於慎行聞言道:“二三十石?或許眾人以為太過荒謬了吧,糧米畝產不過二三石之物。這幾年不少邊臣獻祥瑞,向天子說畝產幾十石,上百石之事,這樣的話不僅是陛下,連我也是聽膩了。或許陛下聽了此事,也是以為太虛了吧。”

  林延潮心道,什麽,明朝也盛行浮誇風?畝產十萬斤?我這幾年不在朝堂,風氣怎麽會變的如此。

  於慎行道:“確實如此,自林學士當年離京後,朝堂風氣大是不同,有的文臣逢迎陛下,進獻奇物,或者是上報治下豐收。”

  “初時陛下聽了很高興,給這些文臣加官晉爵,但後來查出此類之事多為舞弊,連查幾起後,陛下對於這樣上報當地豐收,畝產十幾二十餘石的事,再也不上心了,不說褒獎,還下諭至地方,讓官員實心用事,不要媚上!”

  林延潮心想,我勒個去,還有這事。

  於慎行道:“換了他人,於某定然也以為是亂報祥瑞,但林學士是如何人,陛下與滿朝大臣,天下讀書人都是心底是有數的。”

  林延潮聽了這幾句話,當下感激地道:“於學士的信任實令我慚愧。”

  於慎行笑著道:“如林學士這等為國為民的大臣,於某看人不會有錯的。”

  冷冽的風中,林延潮感到一絲暖意。

  於慎行這位耿直的山東漢子,在這個時候給了自己堅定的支持。

  同時通過於慎行這一番話,林延潮也知道番薯推廣,並非一觸而就之事,自己終歸還是太急切了。

  不過這一番上殿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至少為陳振龍討了一個官職。雖說隻是七品散官,但這可是天子欽點的官職,意義非同一般。

  從宮裏回府後,林延潮一進門即見林淺淺迎了出來,笑著道:“相公,相公,今日朝堂上,陛下可有誇讚你獻的番薯?”

  林延潮搖頭道:“哪裏有誇讚?反而討了個沒趣。你呢?”

  “這樣啊!”林淺淺聞言笑了笑,一雙眼睛彎彎的,欲言又止的樣子。

  林延潮聞言驚喜道:“皇後喜歡嗎?”

  林淺淺用力地點了點頭,笑著道:“皇後可是喜歡了,今日我帶的番薯被皇後看上,當殿煮了粥,官員夫人都吃了,她們說粥裏添番薯為菜色,既不甜膩,又不清淡,還可生津止渴之用。”

  說完林淺淺抬起手腕,比了比一個玉鐲子笑著道:“皇後娘娘甚喜,當殿賜的,你說好看嗎?”

  林延潮見了差一點仰天長歎,果真是論消費,拉動gdp,最後還是要靠女人。

  咱大明的指望,看來就在皇後身上了。

  自己留一手是對的,讓林淺淺獻番薯實在正確,這叫東方不亮西方亮。

  還讓她白賺了一個玉鐲。

  等等。

  林延潮似想到了什麽道:“你說皇後將番薯添為菜色,而不是主食?”

  林淺淺點頭道:“難道不是嗎?番薯本來就是菜啊!”

  林延潮突然意識到,是啊,這時候人們的主食是五穀啊,什麽是主食吃個飽,能墊肚子的。但番薯普遍認為不是主食,吃不飽肚子。

  最初傳入中國時,百姓都不拿來當正餐使用,懷疑是否能充當雜糧的地位。

  這又是一個推廣番薯的難題,但是比起來如何在北方栽種,這倒是次一等了。

  林延潮心底惦記著國家大事,但林淺淺卻是絲毫沒在意問道:“相公,相公,先不要想此事了,今年天子元旦令節的恩賞發些什麽?”

  林延潮聞言不由笑了笑,林淺淺此刻就猶如丈夫發了年終獎後,都要問個清清楚楚的妻子般。

  有林淺淺為妻,林延潮覺得什麽天大的事都可以緩一緩,番薯就放在一旁吧。憂國憂民的事,哪裏有自己家的柴米油鹽重要。

  林延潮笑著道:“聽說是一石祿米,兩匹布,一匹緞,一些醋醬胡椒,還有十幾斤炭薪,都在光祿寺領。”

  林淺淺喜道:“這麽多啊!今年難得皇上大方了一回,那相公你要記得下次出門時,順路從光祿寺領來。”

  林延潮一臉認真地道:“知曉,知曉。”

  林淺淺猶然不放心道:“上一次相公你去的晚了,那光祿寺的祿米隻剩下些陳穀,可難吃了,這一次你早點去,明日相公你不是要出門拜會閣老嗎?記得早點出門,先去光祿寺把事辦了。”

  林延潮道:“你也是誥命夫人,這些事就別惦記了。”

  林淺淺不以為意道:“皇後娘娘還吃番薯,我是誥命夫人又如何?這事你就別管了。”

  見林淺淺如此,林延潮大笑,之前的失意早就不知哪裏去了。於是他問道:“夫人今晚吃些什麽?”

  林淺淺當下一道道報起菜名,林延潮笑著道:“好了,知道了,讓孫先生他們一並來。”

  林淺淺笑著道:“就知道你要請客,我早知會了。”

  正當這時候門外道:“老爺,老爺,陛下恩賞,賜三尾鰣魚,宮裏的人都送到咱府上來了!”

  林延潮心道,什麽?這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