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更新:2020-03-16 21:21      字數:2284
  .,

  辭別了馮保,林延潮返回值廬,將講章重新改過後,再去文淵閣拿給張四維呈看。

  林延潮到張四維值房外等候,過了一陣值房大門一開,但見工部尚書曾省吾,吏部侍郎王篆,一前一後地走出大門。

  曾省吾,王篆臉上都帶著惱色,曾省吾甚至作出了拂袖的樣子。

  林延潮見這一幕,連忙退避在一旁。

  曾省吾正欲與王篆說什麽時,王篆看見了站在一旁的林延潮,於是咳了一聲。

  曾省吾這才止住,沒說話。

  林延潮向二人致禮後,曾省吾神色不快地道:“林中允你可回京了,上一次你與相爺出的什麽沿河稱水測天象的主意,可是將我們工部上下都折騰的不輕啊!“

  “我看你就不要在翰林院大材小用好了,不如來我們工部任事,這更適合你。“

  對方是工部尚書,林延潮覺得自己對他禮數沒有半點輕慢的,至於稱黃河水輕重來測天象,林延潮也是一番為國為民的心思,但卻給曾省吾說成了給他工部添麻煩,這實在令林延潮氣得不行。

  林延潮當下麒麟臂發作:“大司空,下官聽聞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眼下下官此橘,栽至淮北仍然為橘,而枳卻不能,可見枳不如橘。“

  林延潮一句話直接嗆聲曾省吾。

  曾省吾也沒料到林延潮區區一名六品官竟敢當麵諷刺他這二品大員。就算林延潮眼下聖眷在身,剛剛又得馮保撐腰,底氣正足呢,那尊卑次序也不是他能挑戰的。

  曾省吾當下拂袖離去,王篆則是搖了搖頭對林延潮道:“年輕人,莫要得意忘形。“

  說完王篆跟著林延潮離去了。

  文淵閣裏眾路過的官吏看林延潮居然頂撞當今工部尚書,同時都是刷新了三觀。

  他們哪知林延潮此舉是有意為之,王篆,曾省吾二人都是張居正的鐵杆死黨。曆史上清算張居正時,二人下場十分悲催,自己這是當著眾人的麵劃清界線呢,然後再順便刷刷自己的威望。

  董中書看林延潮嗆聲曾省吾,心底真是膜拜得五體投地啊!

  這六七品官斥二三品大員的事,在大明朝來說絲毫不新鮮,但新鮮的是你罵完人不僅安然無事,還能加官晉爵。

  林延潮當初令張居正下不來台階時,董中書都以為林延潮就此玩完了,沒想到半年後林延潮又活奔亂跳的回來了,還成為了天子近臣。

  這實在令人想不到啊,莫非這就是三元及第的強大之處?

  董中書恭敬地請林延入值房裏。然後林延潮見了張四維。

  張四維臉色也不好,看來他剛才與曾省吾,王篆果真進行了一次不愉快的交談。

  眼下張四維雖說是次輔,但也是守位而已,平日也就管管文淵閣大小庶事,操心一下天子經筵,日講,郊廟這等名義上很重要的事,軍政大權都在張居正手裏。

  而方才離去王篆和曾省吾,他們都是張居正心腹,絲毫可以不賣張四維的麵子。

  張四維問道:“林中允講章改好了?“

  林延潮道:“是。“

  於是張四維拿林延潮的講章看過,然後皺眉道:“這講章不過說些勤政體民之事,與皇嗣之事絲毫無益啊!“

  林延潮道:“回中堂的話,下官以為陛下聰睿,必已是明鑒一切,實不必複言。下官剛從一交好的內侍口裏打聽,陛下早知太後與臣工們的心意,進封之事乃順應人心之舉。陛下之所以不開口,乃覺得臣工們多有怠慢,故而心底著惱,這才遲遲不允。內侍告知下官,太後,百官們得想辦法讓陛下順了這口氣,那麽事情也就成了。“

  張四維聽了頓時大喜道:“原來如此,宗海,真幹練之臣,本閣部沒有托付錯人。“

  當下張四維點點頭道:“宗海,你且回去休息,此事若成,本閣部與太後必不會忘了你的好處。“

  林延潮連忙道:“下官實不敢當,隻是想能為中堂和太後分憂,略盡綿薄之力而已。“

  張四維然後對董中書道:“立即備轎,我要入宮參見天子。“

  之後林延潮就從張四維那離開,然後前往申時行府上。

  這也是做官一訣竅,要時時刻刻想著向領導匯報工作。

  到了申時行府上,林延潮照舊不需通報就進了申府大門二門,直接來到後宅。

  林延潮看去申時行麵色紅潤,正在那慢條斯理地作了一套養生功。

  林延潮靜靜站在一邊,待申時行練功完了後上前道:“恩師,這病看來是大好了,身子是更勝從前啊!“

  申時行哈哈地笑著道:“我這把年紀,不過是有一日算一日,身子不更壞就好了,哪裏會更勝從前。“

  林延潮又恭維了幾句,然後二人進屋坐下。

  林延潮向申時行匯報這幾日的事,如向天子諫言,與張思維應答一一說了,唯一隻是將自己見馮保的事略去不說。

  申時行聽了不住撚須點頭道:“延潮啊,若是太後,次輔肯出麵,此事十有八九是可成的,就算不成,你這一關算是過了,既是無愧於臣道,對於次輔,同僚也算有了交代。當然此事若諧就更好了,天子和張蒲州都是要感激你的。“

  林延潮道:“弟子不過是依照恩師教導的\'燮理陰陽\'的四字而為,每遇事先思中道,如何不愧天子,如何不愧臣工。“

  申時行道:“所謂的中道,並非是都不得罪人,而是在於什麽是最切合一個\'理\',次再合一個\'情\'字。這皇嗣之事,親情倫常為一個理字,天子對你好惡為一個情字,先理而後情,這才是中道。至於先情而後理,不過是和事佬罷了。“

  林延潮聽申時行這麽剖析,頓時恍然道:“弟子受教了。“

  申時行笑了笑,然後道:“不過張四維這等不苟言笑,性子寡合之人,也能對你如此器重,可見延潮你之不凡。將來若是你能在內廷站穩腳跟,繼續得到天子信任,我看無數朝臣以後都遇事,都要先來請教你呢。“

  林延潮聽了正得意呢,就聽申時行道:“不過你得罪大司空之事,實在是不智,我以往與你說得話,你怎麽都不聽呢?“

  申時行這麽說,林延潮頓時從雲端跌入穀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