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作者:幸福來敲門      更新:2021-01-01 15:43      字數:3297
  全書完後著實是休息了好一陣,一直不些後記至今日,倒不是懶,而是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可能太多的話憋在肚子裏,到了口中卻有難以說出。

  看了很多古詩裏,告別的話其實是最難說的,今日實在是感同身受。這本書我寫了五年,很多書友也追了五年,看了評論裏大家留言,很多都是青春再見的話。

  全書最後一幕落下時,當延潮說出是個讀書人時,當時我心底覺得似放下了什麽,也似失去了什麽。看大家的評論,都說是好似失去了一個陪著他們多年老朋友般。

  作為一個中二中年我是一個很遲鈍的人,這樣的感覺直到今日寫後記時方才體會。我知道了要說再見了,再見是儀式,就好比朋友之間告別時彼此擁抱更用力一點一樣,也是時候為本書最後畫一個句號了。

  本書到底說了什麽呢?

  由內容結構來看分修齊治平四個部分,從讀書最後落到廟堂,再從廟堂至個人,數起數落如此。

  由立意來說從最初的商業化,但其實到了後來其實還是在商業化。

  由寫法而言,以往我們史書分兩等。一等是政治經濟軍事,從宏觀的角度來論成敗得失。

  還有一等就是聚焦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可能是帝王將相,也可能就是販夫走卒,反正就是普普通通一個人物,他們似你也似我。

  在整個曆史的波瀾壯闊之下,他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決定。就如晦暗不明的長夜裏,流星霎那發出的光芒,卻可以照亮整個夜空。

  前者就如在空中鳥瞰,既見漫漫長河,亦見河裏每一朵浪花,後者我們則站在一個浪花上,觀整條大河。

  兩等寫法各有優缺點,前者宏觀,容易失之細微,後者迷於當下,容易失之全局。而穿越的寫法可以顧全兩等。

  但在穿越文中,有時候我們縱然已經有了現代宏觀的見識,卻喜歡用現代的思維來理解古人。

  我們用現代人的觀點看古人,以為古人的遭遇的情況,文化思維都與今天差不多,但是時間永遠是在變化,每個人遇到情況和局麵都不同。相反我們用古人的知識放到今天來看,卻永遠會有收獲,因為過去的時間已是停止的。

  這話總結起來就是求古於今,謂其不住,求今於古,知其不去。

  我想起二十多歲時,沉迷於各種成功學,也熱衷於看名人自傳,也曾模仿過名人及書中教得去做,但後來覺得很別扭,越來越不順心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覺得自己很失敗。

  後來又覺得成功學的目的在於掏光你的腰包達到自己的成功,或者名人寫自傳時隻會如何如何吹噓,卻不告訴你的老爸或嶽父是誰誰誰。

  後來有個機會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時。這本書啟蒙了我的明朝知識,而且生動有趣。

  反正我就是抱著學到知識,又能圖個樂的想法讀完了全書,到了末尾明月說‘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時。

  在那一刻我覺得這一句話,超過以往我讀的成功學,名人傳記最深合我心。從此將這些以往奉為圭玉的經典丟在一旁。

  如今仔細想來,那些成功學的書,名人傳記真的沒用嗎?

  如果我跳過上麵尋尋覓覓的步驟,直接看到明月的那句話,能就有那樣的感受嗎?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們剛接觸網文時候,什麽網文都看,隻要量大管飽就行,看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自詡老白,對原先看的網文拿起來卻再也看不入眼了,管之叫小白文。

  那麽到底是我們當年的眼光差,還是當初小白文變差了。

  南宋時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呂祖謙的事功學派三派並立。

  但到了明初朱熹的理學,被明太祖立為官學,作為明朝治國之思想,其餘兩派消亡。

  到明朝中期,五百年一出的王陽明出山,心學又成了顯學。

  而今理學在網上被人罵得渣,心學被淡忘後又重新被撿了起來,而本書提倡事功學派呢?

  我看了很多讀者意見,對於事功學派有如下幾種意見,有的說包了現代思想的皮在古代推銷,有人說事功學其實就是西方的精致利己之學,還有的說就是炒南宋事功學派的冷飯。

  但其實當初構文時寫到這裏,我本來采用氣學。不過氣學還是偏攀科技樹與種田的,不合於本書文風,所以最後我比較了一下還是選擇了事功學派。

  主要一來是書中古人接受的程度,二來也是考察大多數讀者的意見。主張變法和通商惠工的事功學派,正是主流讀者的意見,因此準確說來,最後還是讀者大大們的選擇。

  這是為何‘求古於今,謂其不住,求今於古,知其不去’。

  古代的思想拿到今天終有重放光芒一日,但今日的思想拿到古人頭上硬套卻行不通。

  所以在書中的篇幅裏我沒有講後來的事,因為思想漸進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推行事功變法不是林延潮一個人的事,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方可實現,這將會是一個很長的篇幅。

  最後再說說心得,我認為如果將儒學比作一個人,理學,心學,事功學既可以當作孩童,少年,青年三個時期來看。

  理學就像從小到大,我們聽到很多教誨,師長父母教你做人道理等等。理是告訴我們規則,行事不要超越這個規則,要懂得克製自己。

  後來我們遵守了規則,卻越長大越不開心。

  於是我們成長中都要經曆一段叛逆,因為我們發現了‘自己’。於是心學中王陽明告訴我等要致良知。良知是什麽?所不慮而知者。

  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遵從於你的本心。

  而到了我們麵對社會時,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為足夠了解自己,或這個世界,然後走一條能力與結合的路,就稱之為事功。

  這好比西方哲學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

  拆分為就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將往何處。

  西方順序,認識自己是第一位的,我們則是認識世界放在第一位,但最終都是我將到哪裏去。

  好像今年高考浙江作文說的就是這個,題目大概是,每個人都有人生坐標,家庭也對你的期許,社會也給我們別樣的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個人,家庭,社會間落差和錯位,然後以這個為題目作文。

  後來看了滿分作文,前麵的部分說來慚愧都沒看懂,但後麵有一句話‘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確實升華了主題。

  大地是傳統生活,天空是自己理想的生活,樹上介於二者之間,是我們在過的生活。

  我寫這本也是這樣,一方麵是我想寫的,一方麵是大家想看的。如果我堅持創作的初衷,很可能會撲街,如果隻是寫大家想看的,那麽就會被得很功利,我也失去寫文的愉悅了。

  所以對於我來說,不是要讓兩者敵對起來,而是讓讀者作者能有共鳴的,也就是上麵說的能力與的結合,也是樹上的生活。

  但找到了方向,隻是方向。寫這本書時,我以為我足夠了解自己,也足夠了解市場,比如我裝逼打臉,家長裏短寫得很好等等。

  然後我慢慢寫,慢慢摸索,從下筆寫文中更了解自己,也從大家反饋中更了解大家,這也是本書主旨‘事功’。

  拿出明月的那句話,我想在上麵加上努力兩個字,雖說有些畫蛇添足,卻能幫助大家理解。

  ‘成功就是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這句話與大家共勉。

  關於感想說完,最後是感恩。

  感謝閱文這個大平台,本書一開始得到遠征大大,一索大大的指點,後來又不斷得到虎牙大大,銳利大大的指導,最後才能順利畫上句號。

  感謝大家對我的理解寬容,容忍我烏龜般的更新。

  對於很多對本書提出批評的讀者,中二了這麽多年,還是沒辦法做到從善如流的地步,可能你們的建議更好,但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在此我還是想向你們道個歉,請你們理解。

  最後感謝跟隨本書五年的書友,每位正版訂閱,打賞,投月票,推薦票的書友,還是那句話,沒有你們的支持,本書走不到這裏。

  感謝本書的二十一位盟主。

  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ohiker,午後時光,豪豬tyz,摸摸頭,過客流往,~~愛啊!~~,北京河馬主神,珂珂的男朋友,曆史啥時真實,被水淹沒的火,freean007,三少爺的天堂,冒油的黑雞夿喂你,知還需行,孤舟蓑笠娃,龍蠖不關情,貓盟gyx,孤鴻夜飛,joyii,我愛乖仔盈盈。

  感謝每位私下向我留言,提供意見,資料的書友,因為平時太忙,無暇一一回複,在此表示感謝及歉意。還有每位在本章說,書評區裏留言的書友,讓我在眾籌寫書的路上越走越遠。感謝大家,我愛你們!

  最後就是大家關心的新書,新書還在醞釀之中,等到合適的時間會在本書發個新章節和大家通報。

  以上。

  大家再見!

  幸福來敲門

  202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