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落腳點
作者:菠蘿炒土豆      更新:2021-10-27 10:26      字數:5974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況下,簽署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根據這份協議,英、法兩國做出決定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把蘇台德區移交德國。

  當德國通過這份協議試探出英法兩國試圖禍水東引的態度後,希特勒的心中再無和英法兩國雙線作戰的顧慮,這份協議簽署後,德國正式拉開了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序幕。

  二戰以後,我們再提到這份協議時,隻會覺得英法兩國短視,他們一心總想著坑蘇聯,最後卻落得個害人終害己的結局。

  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我們翻開史書的時候,會發現曆史上並不少見,在我國戰國時期的時候,戰國七雄之間也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情,那就是《戰國策》中赫赫有名的“宜陽之戰”。

  一、戰國版“蘇台德事件”:秦國攻占韓國宜陽,山東五國大行綏靖政策,拉開戰國版世界大戰序幕;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招來左丞相甘茂,頗為感慨地對他說道:“我的心中一直夢想乘坐著垂帷掛幔的車子,駛過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的風景,若能如此,寡人即便死去了也能心滿意足了。”

  三川之地在當時指的是黃河中上遊的涇河、渭河和洛河流域,也就是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即古人觀念中的中原地區。秦武王說出這番野心十足的話,他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我要染指天下,取代周天子!

  甘茂自然聽懂了秦武王的弦外之音,他在為秦武王的野心所震驚的同時,也深深明白秦武王跟他掏心窩子講這些話的目的顯然是希望他能幫自己達成夢想。

  所以,甘茂知道,當領導跟自己傾訴煩惱的時候,自己最優的回答就是給出幫領導解決煩惱的辦法。

  他的前輩張儀曾經說過:“要實現霸業,應先假意和魏、楚兩國親近,‘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張儀認為,秦國實現霸業的關鍵是奪取三川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要想奪取三川之地就必須先打韓國,韓國既是東西周的屏障,也是山東六國遏製秦國東進的關鍵,如果秦國不能先攻下韓國的話,就會陷入左右受敵的僵局。唯有聯合魏、楚牽製住韓國,秦國才有機會攻破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威逼周王室,挾天子以令諸侯。

  雖然當初張儀的建議並未被采納,但甘茂知道,要想拿下三川之地,就必須先解決韓國的威脅,於是,甘茂就告訴秦武王:“要完成您這個夢想,我需要向壽陪我先到魏國去,同魏國相談共同攻打韓國的事宜。”

  從起源上來講,韓趙魏三家都是瓜分了晉國這塊蛋糕後,分裂出來的諸侯國,按照常理來說,它們三家的關係在一致對外這方麵本因更加緊密。但因為利益糾紛的緣故,韓趙魏三國之間的關係卻顯得相當複雜,它們在麵對共同的外敵時,時而會聯手對敵,時而又會和敵人聯合起來攻打曾經的隊友。

  這種看上去互相矛盾的現象,充分體現出了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原則是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正是在這種前提下,秦國和魏國在應城這個地方舉行了一次會議,而本次會議的主題正是:秦魏聯合攻韓。

  一旦秦魏兩國能夠達成同盟,一方麵可以避免出現秦國和韓、魏兩國雙線作戰的麻煩局麵,另一方麵就是秦國可以借助魏國的力量從後方牽製韓國兵力,讓秦國能夠攻下宜陽,順利完成秦武王問鼎中原的野心。

  甘茂為了促成這次結盟,他給了魏國無法拒絕的好處:共享伐韓的戰利品,即分配給魏國一些秦軍攻占的領地、掠奪的戰利品。

  甘茂在遊說了魏國之後,並未就此停止的腳步,他還要去遊說趙國在秦韓交戰時看戲不要援助韓國,力求讓伐韓的成功幾率達到最大化。

  根據《戰國策》的記載,甘茂為了能夠伐韓成功,他起碼拉攏到了楚國、魏國和趙國的支持,而當時剩下的燕國、齊國兩國,其中燕昭王新君即位正忙著恢複子之之亂破壞的秩序,無暇顧及秦韓之戰。

  換言之,至此,戰國七雄中韓國當時能依靠的僅僅隻剩下齊國了。在甘茂看來,事情到了這一步,基本已經穩了,即便有齊國這個變數,秦國的盟友也可以幫助秦國抵消齊國的威脅。

  對於甘茂而言,秦伐韓國,最大的阻力反倒不是來自國外,而是來自秦國內部:當時秦國右相樗裏疾的母親是韓國人,他會百般阻擾甘茂攻打韓國一事。

  這時,甘茂準備的搭檔向壽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向壽是秦宣太後羋八子的親戚,有他在,甘茂相信他會幫助自己擋住一部分來自樗裏疾的壓力。

  為了讓向壽更加積極一點,甘茂還給了他一劑猛藥:“事成之後,功勞全部歸您。”

  從表麵上來看,甘茂的準備工作已經相當完備了,可甘茂還是覺得不靠譜,他又向秦武王討了一個約定:我領兵在外的時候,不論發生了什麽情況,大王都要無條件支持我,不能因為別人的反對就猜疑我的行為。

  等到秦武王再三保證之後,宜陽之戰終於是打響了。

  二、從地緣政治來看,宜陽是韓國阻止秦國東進之路的重要阻礙,一旦秦國打下宜陽,韓國的防線將被秦國一分為三,再無力與秦國抗衡;

  “宜陽城方八裏,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這裏是韓國的軍事、經濟重鎮,也是韓國抵禦秦國東進的西部屏障。

  韓國能夠躋身戰國七雄行列,宜陽這座城市功不可沒。

  秦國將東進的開門之戰選在宜陽,其目的不言而喻,秦武王不光是想到周朝的都城走一遭,他還想打破山東六國對秦國的封鎖,加入逐鹿中原的行列。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秦國即便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甘茂想要打下宜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宜陽城防堅固、士兵也盡是精銳之師,並不畏懼和秦國打防守戰;其次是宜陽地形複雜,多為山地地形,這對於秦軍長途運輸和作戰都極為不利。

  一不小心的話,秦軍還有翻車的可能性。

  最初的時候,宜陽城也無愧其威名,硬是讓甘茂五個月都沒打下來,原本信心滿滿的秦武王都開始催甘茂退軍了,可見連秦國內部對於甘茂能打下宜陽也不抱什麽希望了。就在秦韓兩國陷入僵持階段的時候,天氣又開始降溫,仿佛一切都在朝著對秦國不利的方向發展。

  韓國這邊在麵對秦國猛烈的攻勢時,自然也不會坐著等秦國退兵,在齊國擔任相國的韓國公子昧,就說服了齊宣王出兵援助韓國。

  先前與秦國有過約定的諸侯國,在看到齊國出兵之後,也紛紛出手攔截齊國的軍隊,其中趙國在齊國許諾給一座城的情況下拒絕齊軍通行,而魏國更是直接和齊軍交火,拖住了齊國的援軍。

  眼看齊國的援軍來不到了,而韓國的軍隊又被秦國和魏國拖住了,韓國的謀士給韓相出了個計謀:割讓菌、離石、祁等地給趙國,借助趙國的力量牽製魏國,然後再割讓成陽之地給齊國,由齊國出麵拖住楚國。

  奈何韓國想著自己大出血,先解決秦國圍城的威脅,它卻沒想到,趙國壓根不願意為了幾座城出兵牽製魏國,顯然,秦國給出的籌碼要遠大於韓國。

  更讓韓國沒想到的是,與韓國命運息息相關,秦武王真正想攻打的目標周王室,在看到韓國陷入僵局的時候,想的卻不是出兵援助韓國,而是如何從秦國和韓國都撈一筆好處。

  周赧王聽取手下謀士的建議,告訴楚將景翠:“你跟著秦國混,即便取勝也沒法加官進爵,不如等秦國攻下宜陽後,背叛秦國與秦國作對,這樣既可以趁秦國軍隊疲憊的時候撈到一定好處,也可以從韓國手裏獲取一定的寶物。”

  周王室的短視和甘茂的準備充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秦國內部呼籲甘茂退兵的時候,甘茂抬出了和秦武王的約定,換來了秦武王的全力支持。

  隨著秦軍援軍的到來,勝利的天平倒向了秦國一方,公元前307年,甘茂率領的秦軍斬首六萬,成功拿下了宜陽,三十萬韓軍被徹底擊潰,韓國不得不割地求和。

  韓國宜陽失守後,秦國又趁此機會拿下了武遂,兵指洛陽。

  “宜陽之戰”,是秦國打破山東六國的封鎖,開始逐鹿中原的關鍵性一戰,它可以看作是秦國統一六國的裏程碑。而就是這樣意義重大的一戰,秦國遇到的阻礙卻小得離譜,等到另外的戰國六雄反應過來的時候,秦國早已在中原腹地站穩了腳步。

  公元前307年八月,秦武王成功實現了他到周朝都城遊玩的理想,隻是他幻想的輝煌時刻還未到來,他就因為和別人比賽舉鼎,被鼎砸傷當天就去世了。

  三、從戰略意義上來講,宜陽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秦國拿下宜陽,不僅可以削弱韓國的軍事實力,還為秦滅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秦武王雖然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的果實,但他奪下宜陽這件事,帶給秦國的影響力卻並未因他去世而停止。

  韓國將宜陽打造成軍事重鎮,並在附近駐紮了三十萬大軍,並不單單是因為宜陽易守難攻的地理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地存在著一座資源非常豐富的鐵礦——宜陽鐵礦。

  根據宜陽縣人民政府統計的數據顯示,宜陽鐵礦遠景總儲量3013.42萬噸、煤炭資源估算儲量在4億噸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宜陽在戰國時期成為韓國重要的軍工裝備產地,蘇秦這樣描述道:“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此消彼長,秦國拿下宜陽鐵礦後,既削弱了韓國的實力,又加強了自己的軍備力量,可以說後來秦國在和六國作戰的時候能夠所向披靡,宜陽提供的軍工裝備和成都平原提供的糧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戰國時期,諸侯間戰爭時使用的主流兵器還以青銅為主,秦軍能比別的諸侯軍隊掌握更多的鐵製兵器無疑可以在戰場上起到非常積極的意義。

  鐵器的另一意義,就是在複雜的自然環境中,幫助農戶更好地克服困難,提高農業生產力。相較於原本的木製農具而言,以鐵做成的農具會更加結實好用,原來需要幾個人拿著木製農具合力開墾的硬土地,現在拿著鐵製農具的農戶一個人便可以完成了。

  當多餘的人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時候,他們便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在各個領域做出建樹,從而推動社會的整體發展。

  宜陽之戰讓秦國成功擺脫了山東六國的圍堵,此後,秦國無論是以宜陽為跳板北攻燕趙、東抗魏齊,亦或者南拒強楚,都掌握了主動性!

  秦軍圍攻邯鄲,趙國向魏國發出求援信,魏王讓晉鄙掛帥,率10萬精兵出征,救援邯鄲。但是,秦昭襄放下狠話,誰若敢救援趙國,下一個收拾對象就是他,秦軍紛紛教他學會做人。

  魏王害怕秦軍,便下令晉鄙屯兵觀望,在邊境溜達,坐視邯鄲被圍而不顧。信陵君非常著急,他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更想救援自己的姐姐,便屢次建議魏王出兵邯鄲,與秦軍決戰。

  得不到魏王的回應,信陵君隻好采納侯嬴的建議,進行“竊符救趙”。信陵君讓魏王的寵妃如姬竊取兵符,擊殺晉鄙,奪取魏軍指揮權,然後出發救援邯鄲,擊敗了秦軍主力。殊不知,魏王才是贏家,他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說魏王是贏家,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也符合當時的曆史事實。《韓非子》中評價魏王,說他是“中興之主”,證明魏王並非酒囊飯袋,他個人威望、能力不如弟弟信陵君,卻也不差。所以,唇亡齒寒的道理,魏王自然知道。

  那麽,魏王為何不救邯鄲呢?他有自己的打算,害怕秦軍隻是原因之一。況且,就算自己不救邯鄲,秦軍也一樣會打魏國,一點商量的餘地也沒有。華陽之戰,秦軍斬殺魏軍13萬,也沒給魏王麵子。

  害怕秦軍,不是魏王觀望的關鍵,魏王一大的“心病”,就是信陵君。如何讓信陵君離開魏國,自己卻能保留美名,這才是魏王最關心的。對魏王而言,信陵君的能量太大了,這不是好事。

  信陵君能量有多大了?從如姬竊取兵符一事可以看出。兵符,國之重器,敢於竊取兵符,被處死的可能性很大。那麽,為何如姬願意冒險呢?很簡單,信陵君幫助如姬“圓夢”,將殺父仇人的首級送給她。

  如姬,魏王的寵妾,類似於唐玄宗跟楊貴妃的關係。如姬有一個願望,就是殺了仇人,告慰父親。魏王寵愛如姬,也想幫她實現願望,卻做不到。魏王都搞不定,信陵君讓“食客”出馬,輕鬆搞定。

  信陵君門下“食客”3000餘人,各行各業都有朋友,人脈關係沒得說。如此,魏王豈能不害怕信陵君呢?試想,若是信陵君想奪取王位,魏王又怎能阻止得了呢。幸運的是,信陵君不是李世民,他很尊敬兄長。

  魏王了解自己的弟弟,信陵君重情重義,喜歡解救他人於危難之際。此時,姐姐在趙國遇到困難,他肯定會幫助,去救援自己的親人。再則,魏王在信陵君身邊安排有親信,對信陵君試圖“竊符救趙”一事,多少有所了解。

  兵符,國之重器,魏王自然會藏起來,不輕易讓他人得到。那麽,如姬又是如何拿到兵符呢?《東周列國誌》中,魏王臨幸如姬後,身體困乏,很快就睡著了。就在這時,如姬拿到兵符,交到信陵君手中。

  魏王真的睡著了嗎?答案是否定,他知道如姬的行動,隻是沒揭穿而已。要知道,兵符很重要,如姬能輕易拿到,自然是魏王故意設局。再則,信陵君到晉鄙軍營需要時間,期間魏王不可能不檢查兵符。

  信陵君得到兵符,魏王也知道,隻是不能明說,看破不說破而已。信陵君帶兵,是竊取兵符出戰,魏王假裝不知道,事後秦昭襄王若是來鬧事,派兵攻打魏國,魏王也有理由應對。

  再則,信陵君重情重義,他竊取兵符,自然不敢再回魏國,魏王實現了目的,還不用背上排擠弟弟的罵名。可以說,魏王才是“竊符救趙”的贏家,信陵君隻能是半個贏家。

  信陵君擊敗秦軍,名震天下,卻不能回到魏國。後來,信陵君回國,魏王不信任他,還解除他上將軍職務,信陵君抑鬱而終。所以,信陵君是半個贏家……

  寒山寺這邊,一大早,所有僧人整齊的排著隊伍,準備給徐長卿送行!

  了無痕、三無、悟心、道能、道勤等人,紛紛站在徐長卿對麵,

  “阿彌陀佛,徐長卿施主,在寒山寺這幾日,款待不周,還望多多海涵啊!”

  三無方丈眯著眼睛,今天這送行詞,是他寫的,所以遵照了無痕方丈的意思,也是由他送行。

  “哈哈哈,三無方丈,小子可不敢當。”

  “行了,各位,就此止步吧,我的那位朋友,就拜托給你們了!”

  徐長卿口中的朋友,自然是山洪無疑,

  “阿彌陀佛,徐長卿施主。空名今天有要事在身,所以無法出來替你送行,不過他有一句話,需要我替你帶到。”

  三無方丈看了眼徐長卿,若有所思的說道,

  “三無方丈,請講!”

  這一刻,徐長卿如負釋重,他也清楚,了無痕師祖為了破解他和三無方丈之間的恩怨,可謂是,付出太多……

  “空名小僧讓我告訴你,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與其唯唯諾諾,不如放開了手去做。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麵對失敗。”

  三無方丈說完,徐長卿便明白,山洪師傅這句話的意義,其實山洪不也如此,心髒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活下來的信心!

  “阿彌陀佛,小子多謝三無方丈指點,也謝謝空名大師的教誨!”

  “各位大師們,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就此止步吧,後會有期!”

  徐長卿拱手作揖,眾僧“阿彌陀佛”,那聲音,響徹整個寒山寺……

  “阿彌陀佛,徐施主,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老衲祝你一路高升,切記不要瞻前顧後,那樣,隻會讓你固步自封,無法成長!”

  三無方丈看了眼徐長卿,此刻的眼神裏,隻有祝福,再無其他!

  了無痕方丈看了眼二人,內心百感交集,錯了並不可怕,就怕彼此之間,心照不宣啊……

  徐長卿離開了,瀟灑的來,瀟灑的離開,沒有一絲猶豫!

  道能看著他離開的背影,他也知道,自己也即將離開,因為這一切,都是徐長卿在了無痕麵前,替自己說過的那些話,

  至於兩個人說了什麽,為何了無痕方丈會放任自己離開寒山寺,也隻能等徐恨,辦完手續以後,再問徐長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