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2章:曾洪的祖上
作者:菠蘿炒土豆      更新:2021-05-12 07:47      字數:2771
  “徒弟,年老哥,其實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

  一般宴會,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一起,席地而餐。

  《滿文老檔》記“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

  菜肴,一般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

  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

  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六部九卿中,專設光祿寺卿,專司大內筵席和國家大典時宴會事宜。

  滿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浙菜)和北菜(魯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康熙以後,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般用於帝、後死後的隨筵。

  二等席,每桌價銀七兩二錢三分四厘,一般用於皇貴妃死後的隨筵。三等席,每桌價銀五兩四錢四分,一般用於貴妃、妃和嬪死後的隨筵。

  四等席,每桌價銀四兩四錢三分,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賀筵宴,皇帝大婚、大軍凱旋、公主或郡主成婚等各種筵宴及貴人死後的隨筵等。

  五等席,每桌價銀三兩三錢三分,主要用於筵宴朝鮮進貢的正、副使臣,西藏喇嘛和班禪的貢使,除夕賜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饌宴。

  六等席,每桌價銀二兩二錢六分,主要用於賜宴經筵講書,衍聖公來朝,越南、琉球、暹羅、緬甸、蘇祿、南掌等國來使。

  光祿寺承辦的漢席,則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主要用於臨雍宴文武會試考官出闈宴,實錄、會典等書開館編纂日及告成日賜宴等。

  其中,主考和知、貢舉等官用一等席,每桌內饌鵝、魚、雞、鴨、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

  同考官、監試禦史、提調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內饌魚、雞、鴨、豬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與一等席同。

  內簾、外簾、收掌四所及禮部、光祿寺、鴻臚寺、太醫院等各執事官均用三等席,每桌內饌魚、雞、豬等十五碗,果食蔬食等與一等席同。

  文進士的恩榮宴、武進士的會武宴,主席大臣、讀卷執事各官用上席,上席又分高、矮桌。

  高桌設寶裝一座,用麵二斤八兩,寶裝花一攢,內饌九碗,果食五盤,蒸食七盤,蔬菜四碟。

  矮桌陳設豬肉、羊肉各一方,魚一尾。

  文武進士和鳴讚官等用中席,每桌陳設寶裝一座,用麵二斤,絹花三朵,其他與上席高桌同。

  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

  康熙年間,曾兩次舉辦幾千人參加的“千叟宴”,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

  滿漢全席其實並非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

  據李鬥的《揚州畫舫錄》說“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卜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

  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鯽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拌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碗。

  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

  第四份,毛血盤二十件——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麵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

  這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

  從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源於揚州。

  此種滿漢全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後來就成為大型豪華宴席之總稱,菜點不斷地予以增添與更新,又成為中華美食之縮影。

  “曾廚師長,那祖上和慈禧太後,又是什麽關係?”

  徐長卿知道,知己知彼,若是曾洪不願意詳細說說,他也知道,沒必要追問。

  “一切都是因為,葉赫那拉·桂祥,這個人物!”

  人人都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當年慈禧太後從初入宮廷的貴人,一路摸爬滾打,從而坐在清朝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上。

  在這其中的艱辛以及背叛,暫且不表,但是她得勝後享用的是成功帶來的無上權利和數不盡的榮華富貴。

  而曾洪的祖上也跟著後麵沾光。

  況且慈禧親兒子同治帝死後,夫家這邊就沒了至親的人,慶幸的是娘家那邊她還有親弟弟葉赫那拉·桂祥。

  因著慈禧的緣故,桂祥不僅有一個太後姐姐,他還有一個皇後女兒(長女嫁給光緒)。

  據悉當年的桂公府很是氣派,光下人就有多名,每逢佳節,慈禧太後和光緒帝對桂公府的賞賜多如牛毛。

  桂祥的一生擔任的職位多是閑差,官位不高但是地位非同一般,多少達官貴人都對他阿諛獻媚。

  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得意時門庭若市,失意時門可羅雀。

  慈禧死後,滿清隨即滅亡,屬於桂祥以及葉赫那拉氏的榮華富貴也就此終結。

  不但如此,他的後人為了生存,甚至改了姓氏。

  桂祥有一位曾孫那根正一直生活到現在。

  據他回憶,自慈禧死後,整個家族就對“葉赫那拉氏”諱莫如深,在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

  為了不引起矛盾,招惹更多的麻煩,家族裏許多的人都選擇了隱姓埋名。

  所以很長時間以來,那根正的身份證上的姓氏都是“那”直到世紀他的名片上才得以出現“葉赫那拉·根正”的名字。

  改名換姓隻是其一,敏感時期。

  為了自保,家裏留存的關於滿清的一些家具古董字畫都曾被付之一炬,

  在那根正的印象裏,有一張雕龍刻鳳極為精致的紫檀床就曾被扔進炕洞裏,足足燒了三天三天才毀盡。

  至於其他的寶物,也是能毀毀能賣賣,做這一些也不過是圖個安身立命。

  慈禧在世時,葉赫那拉氏殊榮無限,慈禧故去後,葉赫那拉氏衰落頹敗。

  這樣看來,古時一個家族的榮辱除了跟那些男兒息息相關以外。

  原來也可以倚仗自家女兒,這或許也是滿清時期眾多家族都爭先恐後的要把女兒送進皇宮的原因吧。

  一榮盡榮,一毀盡毀,這樣看來,有時候把全部的希望寄托於親屬祖蔭。

  倒不如自己努力,認真生活,獨善其身,大富大貴之時不去攀附,他日樹倒之時也不會受到無妄之災。

  而曾洪就是吸取教訓,依靠傳統手藝,才擁有了如今的身價地位!

  聽完曾洪的述說,年長生長歎一口氣道,

  “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再多的實力,若是不屬於自己,終將不過是過眼雲煙!”

  這句話,看上去像是在感慨,其實是說給徐長卿聽的。

  “幹爹,這次回去,我需要好好靜一靜……”

  “嗯,好好放鬆放鬆,你不是和陳衝有過約定,那就趁著這次好好休息休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