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徐光啟遊襄陽。(三)
作者:水中的落葉      更新:2022-04-07 11:38      字數:3244
  徐光啟非常的感慨,到了襄陽無論是環境還是精神麵貌到處都是生機勃勃,讓人耳目一新。他回想起京城裏麵的死氣沉沉,不僅仰天長歎,這大明確實是末世的景象。他在反思大明到底是錯在哪裏?如果沒有比較,從朱元璋開國以來,大明朝已經延續了近300年。雖說沒有拿得出手的盛世,可傳承的年份也不輸於漢唐。可是現在想來那是這幾百年沒有遇上強敵,遼東的滿洲人,說實在的剛開始他的實力根本就沒有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大,也沒有突厥對唐朝的威脅厲害,可偏偏這麽一個人口隻有幾十萬的小族,卻讓如今的大明王朝搖搖欲墜。說到底大明朝是一年不如一年,從□□皇帝開始,就一直不順,而且日漸衰弱。□□皇帝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說到底就是一個農民。如今看來定的許多祖製,他認為很得意,其實都是自毀牆基。稅收政策是如此,衛所製度也是如此,禁海更是自斷手腳。棋兒姑娘說:曆史上的戰爭都是圍繞著土地爭奪進行的!這話細細想來一點也沒有錯,現在的大明土地兼並的太厲害,朝廷在農業方麵的稅收減得最厲害,大量的土地都被官紳階層壟斷。按照祖製都可以免稅的,朝廷隻能把稅賦加征到了僅剩的土地上,沉重的稅收弄得大量的農民活不下去,隻能棄地逃亡。這又增加了流民的數量,造反的流寇根本就不缺兵員。那些流民隻要能吃上一口飽飯,都會跟著造反,這麽一來流寇永遠都剿不滅。等到真的剿的差不多了,大明也差不多完了。攘外必須安內,可是這個內永遠都是烽火四起,軍隊沒有戰鬥力,謊報戰功,大麵積的潰敗,朝廷的官僚體係更是層層腐敗!

  襄陽沒有把自己當大明朝廷的官員來看待,隻說自己是個明白人,可是明白在哪裏徐光啟自己也不清楚。可是有一點徐光啟很清楚,朝廷還在自大,可襄陽根本就沒把他當一回事。在這一點上,洪承疇是聰明的。他一發現不對勁,馬上提出來休戰和談。估計這個建議在北京城裏這位麵前也花了一點心思,如今協定已經簽下來了,但是簽訂協議的目的是什麽?大家都茫然無知,隻以為協定簽下來就一了百了了,而紫禁城裏的那一位更是盲目樂觀,他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徐光啟第1次在皇宮裏看到那支槍,心中就覺得有些微微的不妙,他總覺得製作這支槍不簡單,可他還是嚴重低估了。他想不到這背後的係統有這麽強大。所以應該來說,簽訂休戰協定隻不過是給大明朝一點苟延殘喘的時間。如果是聰明人,就應該馬上整束戰備,重整官僚體係,充盈國庫,可是這些事都沒做。襄陽今天不打你不代表一直不打你,協定就是用來撕毀的。朝廷方麵哪怕有一點點實力,他馬上就會兵刃相見!徐光啟還不知道東廠和錦衣衛準備來偷技術,並且已經成功開始實施,並且嚐到苦果了,結果當然是以慘敗告終,這種想法簡直就是癡心妄想。皇上還在做著春秋大夢,以為隻要掌握了一件兩件利器就可以天下無敵,殊不知人家要對付你的手段多的是,別人根本就還沒用多大的力氣!

  徐光啟長歎了一生,還是盡人事聽天命吧!大明朝要完是你朱家自己的事,襄陽的主事還是漢人,這不比遼東那是異族,誰坐天下都是一樣的,隻要對百姓好,國家能夠發展進步。還是考慮考慮自己徐家在這場大變革中,怎麽樣才能保存下來吧!這已經不是兩頭下注的問題了,因為那一頭根本就不值得下注,沒有一點生的希望,而是現在考慮下多大的注?

  這一天的參觀就這麽結束了,臨分別的時候,徐光啟對喻棋說:“棋兒姑娘,今天我們已經看了整個紡織到成衣的流程,明天能不能換一種流程參觀參觀?我想看看你們其他的行業!”

  喻棋猶豫了一下:“徐爺爺,這個我要問我小姐,看她能怎麽安排,有些地方你是不能去的!”

  這也在情理之中,徐光啟點了點頭。

  “不過徐爺爺,我建議你明天上午去襄陽街頭看一看!我就不陪你了,你自己去襄陽街頭走走,明天下午我再過來!”

  第2天清晨主仆二人就上街了,已經是深秋了,行走在街道上已經有了一絲涼意。昨天都是馬車進出徐光啟還沒有感覺,今天乍一上街,他就有一種當初洪承疇進城的感受。這襄陽城的街道異常的整潔幹淨,街道上還有一些人在打掃。除了一些專門的人之外,還有一些穿黑色製服的人也在幫忙。就這樣整個襄陽城從早晨開始就麵貌煥然一新,根本就找不到一處藏汙納垢的地方,也根本就不像大明的城市裏麵汙水橫流,臭氣衝天。街上不時還拉過一輛收集夜來香的馬車,一切都顯得那麽井井有條,這預示著一個城市新的一天的開始了!

  徐光啟是關注民生的,他對徐福說道:“走,我們去看看糧鋪!”

  主仆二人找了半天,平日裏在大明的城市裏到處都能見到的糧鋪居然一個都沒有找到。他們問了人這才知道,襄陽城裏的糧鋪私人的都被取締了,在襄陽城裏隻有6家是襄陽公署直接在經營的。徐光啟問明了最近的一家糧鋪的地址所在,急匆匆的趕過去。

  徐光啟心中有一種不好的感覺,這襄陽公署要壟斷糧價。當他趕到糧鋪的門口,糧鋪已經開張了,購糧的人並不多,但也是三三兩兩沒有斷過人。來購糧的人都掏出一個小本子,店裏的夥計在他們的小本子上記錄下後,蓋上戳,又在自己的賬上做了記錄,然後稱糧收銀子,整個過程徐光啟都看在眼裏。

  徐光啟上前去問那個購糧的人:“你買的糧食多少錢一石?”

  那顧客笑哈哈的說道:“這裏買糧食是按斤稱的,折算成石的話大概6錢銀子一石!”

  徐光啟聽了嚇了一大跳,這麽便宜?北京的糧食要買到六兩多銀子一石,這裏連1/10也不到,這個價格未免太離譜了,他用手指著對方手裏的小本子問道:“這是什麽?”

  “老先生你是外來的吧?這是糧卡!中華軍剛進城的時候,給我們發放了一批救濟的糧食,接下來就挨家挨戶的統計人口,再接下來就發放了這張糧卡。憑這張卡我們前三個月是免費的來糧鋪領糧食,成年男子每個月29斤大米,女人打8折,老人和小孩打對折!”

  那人繼續說道:“大概三個月以後,襄陽辦了許多作坊,也有許多地方在招工。襄陽公署還會每家每戶前來過問,最起碼保證每戶人家有一個人在上工。所以從第4個月開始,我們的免費口糧減去了1/4,到了第7個月又減去了1/4。一年滿以後,我們每戶人家都有了收入,那時候免費口糧就停止供應,但是還必須拿糧卡來購糧,數量還是限那麽多,這是不能多買的!如果家裏特別困難,比如說有人生病,家中沒有勞力,襄陽公署會另外上門補助,保證每戶人家都不餓肚子!”

  那人用手一指:“這不,糧價就掛在鋪子的門麵上!”

  “你把手裏的糧卡給我看看!”

  徐光啟拿來一看,糧卡上麵清楚的寫著戶主的名字,家庭住址,家中人口的狀況,性別年齡。其中的數字都是用專門的戳蓋的,讓你無法偽造。

  徐光啟暗暗驚歎,這種做法才是最大的民生,他能最大可能的保證每個人都不會挨餓,而且鼓勵每個人都去勞動得到收獲,如此細致的管理也能保證所有的糧食都不會流出襄陽境內!這樣便宜的糧價就是襄陽公署對自己治下的百姓最好的福利。大明朝能做得到嗎?答案是堅決的否定!

  徐光啟暗暗的歎了一口氣,歐陽姑娘那天晚上說的,不讓一個人挨餓,這句話他們確實做到了,這樣的事情就連□□皇帝都做不到!農業的發展保證了百姓的肚子,工業的發展保證了百姓的口袋,而工業的不斷前進又保證了軍隊的先進武器。這是一個連環,每一環都不能脫節,這樣就走進了良性循環,想不蒸蒸日上都不可能!反觀大明卻是不斷的惡性循環,現在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百姓受難不說,朝政早已到了崩塌的邊緣。這已經不是小修小補能解決的問題,想要徹底改變,就要推倒重來!這可能嗎?朱家的江山豈容他人染指,張居正僅僅是推動一項變革,就侵犯了朝中上上下下的利益,死了還被人挖出來鞭屍。這還沒動朱家的利益,不然的話滅九族都有可能!這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不光是核心利益不能觸碰,即便是外圍的也會遭到重重的責難,那麽下場隻有一個,等死!

  看著滿街琳琅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帶著笑容的行人。徐光啟已經提不起興趣再看下去了,他輕聲對徐福說:“我們還是去別處看看吧!”

  遠處傳來了隆隆的聲音,仔細一看是一個建築工地,徐光啟頓時想起了前天晚上歐陽姑娘說的那個新型建築材料,昨天早晨馬車行走的那條平展的路,都說到了兩個字:水泥!他便又提起了興趣:“走我們去那裏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