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軍隊的建設,(上)
作者:水中的落葉      更新:2021-01-15 14:51      字數:3365
  喻梅萍這幾天一直待在2號穀的訓練場裏。離開水稻的春耕夏種還有不到一個月,當初穀裏幾個頭頭碰麵的時候就這樣商定,之所以稱自衛隊,眼下的情況這些隊員還是非職業的,農忙的時候回村裏,農閑的時候集中訓練,不過訓練階段的餐食是由自衛隊總部自行安排,也就是說凡是自衛隊員的家裏這段時間不需要承擔這些青壯力的食宿,他們的口糧照發,訓練期間的吃住都在2號穀裏,這也算是變相的一種鼓勵。訓練的消耗很大,也需要足夠的營養保證,這方麵的管理是一律開綠燈。

  喻虎天生就是一個帶兵的料子,他把那些自衛隊隊員訓練的整天哭爹喊娘,白天把體力消耗幹淨,傍晚還要上文化課,半夜裏說不定還要來上一次緊急集合,把這些隊員折騰的筋疲力盡,第2天一清早一切照舊。

  自衛隊的編製是這樣的,每個村100人,這100人就是一個中隊,下麵分成三個小隊,每個小隊下麵就是三個班,中隊的上麵,是由4個中隊組成的大隊,神農穀裏一共有23個村,這樣就是6個大隊,其中有一個大隊缺編一個中隊,這6個大隊合成一個總隊,喻虎就兼任總隊長。

  穀外在襄陽,還有一個大隊的編製,那就是喻河手裏的那支船隊,經過整頓和補充,所有的船隻編成了三個中隊,喻河就是大隊長,一旦有任務,他們就歸喻虎這個總隊長轄製。

  穀裏缺編的那個中隊,現在在襄陽喻山手裏,迎賓樓自身由喻山本身帶著的30多個人也擴充到了100人,喻山兼任著第六大隊的大隊長同時還是這個中隊的中隊長,這個中隊兼任者保護迎賓樓的任務。

  喻錦組建的特種中隊,現在還沒有滿編,隻有60來人,喻梅萍要求寧缺勿濫,現在喻錦人在襄陽,這支部隊現在由喻虎代管著,他們的訓練任務更繁重,而且這支小部隊農忙也不解散,喻錦現在是總隊的副總隊長,他今後的任務就是專門負責特種的戰鬥。

  喻梅萍還準備組建一個醫院,當然現在還沒有醫院這個名稱,叫診所。這些人的組成,一半是婦女,先從養殖場的婦女中抽了10個人出來,這些女人因為離開家庭獨立工作後,視野就變得開了。喻梅萍把這些婦女先搭了一個架子,餘下的她不準備從穀裏抽掉,準備在今後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女人,這些女人今後就擔任醫護的工作。從23個村裏麵,喻梅萍找到了十幾個民間的土郎中,至於剩下的人由歐陽雲在挑選,她在穀裏那些適齡的學生中,選出了30多個成績較好的孩子,這些孩子是要重點培養的,他們學醫的先生喻梅萍早就給他們物色好了,早在喻梅萍認李仲夷為幹爹的那個晚宴上,夏墨軒、胡一把、吳大夫這三個人就被喻梅萍相中,還早早的埋下了伏筆。這三人在襄陽的中醫內科外科中代表了最高水平,不過現在還沒到時間,到時候喻梅萍會把他們使喚的如百裏不動一樣像牲口,還要讓他們樂在其中,當然喻梅萍肯定會給他們好處,這些好處會讓他們一輩子受用不盡。

  這個診所,相當於亦民亦兵,如果上了戰場就是戰地醫院,在平日裏就是穀裏的診所,這家診所喻梅萍準備讓母親親自負責。

  關於戰地急救,或者說現場的外傷緊急處理,喻梅萍在大學裏就學過,這是導遊的基本職能,這方麵她可以親自教。中國的中醫藥,應付一般的日常已經綽綽有餘,唯一不足的就是外科手術,這隻能慢慢來,夏墨軒這段時間一直在探索這方麵,估計肯定有不少的心得。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消炎。鹽水和燒酒隻能對體外進行消毒,一旦細菌病毒進入了體內,那必須要用消炎藥,在後世臨床用於消炎最好的藥就是青黴素,可那青黴素不是說製就能造出來的。青黴素確實是良藥,可這製藥的過程是醫藥工業中的一個分支,叫生物醫藥,需要通過對一種黴菌的培育才能製成,不是化學合成的。穀裏的化學工業現在也剛剛開始起步,要創建生物醫藥無從談起。

  喻梅萍在U盤裏對消炎類藥研究了不短的時間,發現在青黴素出來之前,人們對病體的消炎主要是使用了磺胺類的藥物,磺胺類藥物是化學藥品,研究此類東西隻要原料自然界裏有就能合成。古代人的身體好像天然比後世的人對抗細菌病毒的抵抗能力要強一些,在現在這個年代一旦磺胺類藥能夠出現,應該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古代戰場上的傷亡,大部分是始於傷後的不愈,即便是最後殘了,也是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今後在發生戰鬥之中,要解決自身傷亡小的問題,除了要有先進的戰鬥器械,還需要有保命的醫藥。

  可惜喻梅萍琢磨了很久,磺胺類藥物的反應鏈非常長,催化還原的環節也不少,喻梅萍準備把它整理出來以後,連同□□、TNT□□還有磺胺類藥物的化學反應路線,一起交給清風和明月,讓他們慢慢的探索,並讓他們注意安全,這些東西急不得。

  整個自衛隊訓練基地,按照當初喻梅萍的要求,除了營房之外,還建了一個大型訓練場,訓練場裏各種障礙,獨木橋,攀爬器械以及匍匐的場地一樣不少。

  隊伍的訓練除了隊列、晨跑、負重行軍、格鬥擒拿、持械還有一樣就是思想作風。

  這樣東西,在古代的軍隊裏是很少有人注意,但喻梅萍不同,她是從現代來的人,知道一支部隊的紀律作風是非常重要的,三大紀律8項注意現在還談不上,但是令行禁止,下級服從上級,一切行動聽指揮,這些在部隊裏是絕對的。古代的軍隊在戰鬥中,能夠在傷亡30%的情況下還不潰敗,已經算是一支勇敢彪悍的軍隊了。打到隻剩最後一個人,還寧死不退的——沒有,這就是一個作風的問題,更是一個紀律的問題,也是一個相互信任的問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在平時就要養成,無論是訓練還是閑餘時間都要養成一種習慣。廢除了跪拜,那就用軍禮來替代,官兵平等不等於下級不尊敬上級,軍營裏不容許有鬆鬆垮垮的樣子,站坐行都必須要規範,喻梅萍又將這項工作擴展到了內務整理,要求營房裏必須幹幹淨淨,個人衣著整潔,寢室裏所有的物品都要擺放整齊,讓整個部隊就像一台機器那樣,高效迅速。

  思想作風還有一個方麵,既然是軍人,那就要準備打仗,要打仗就要認識到為什麽打仗?為誰而打?這方麵的思想教育,後世有許許多多的典範,無論是憶苦思甜,還是訴苦,都能夠觸發人心靈中的最深處的地方,特別是眼前的這一群人,苦盡甘來,更能夠珍惜眼前這好不容易帶來的幸福生活。

  喻梅萍在這幾天組織了大大小小好幾場訴苦會。

  她首先給大家講了大明現在的形勢:“大明朝為什麽會衰敗成這個樣子?從皇帝開始到下麵的各級官僚,再到下麵的縉紳地主,幾乎都是依靠盤剝百姓,自己過著奢靡的生活。朝廷隻顧內鬥,各級官員隻顧貪腐,縉紳隻顧剝削,水利設施荒蕪,遇上災難還要逼著百姓交納稅賦,這樣的朝廷官僚腐敗,軍備欠餉荒廢,怎麽會不沒落?落後就要挨打,你這樣一個衰弱的大明王朝,滿洲韃子蒙古韃子怎麽會不來入侵搶掠?所以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這個朝廷,我們大明的百姓逆來順受,可是這樣的日子過得下去嗎?我知道大家心裏多苦,每人每戶人家都有一本血淚賬,這些年受過的苦,流出的淚不計其數,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把心裏的苦遭受過的難說一說!”

  這是一道閘門,一旦被泄開,不管是喻梅萍事先安排好的,還是有人自告奮勇上台來訴說的,都聲色淚下,把自己以及周圍人遭的苦難吐了出來,這些悲慘血淚,連喻梅萍聽了都非常震驚,整個大明的最底層,沒有最慘隻有更慘,背井離鄉棄家逃亡,樹皮草根觀音土充饑能活下來算是最輕的,賣兒賣女甚至易子而食,最慘的是扒死人肉吃,許多事情都聞所未聞。更有的人甚至是被大明朝自己的軍隊搶掠,變得一無所有,餓死在路上。

  人是需要點撥的,不少人把以前的苦日子都怪罪於天,怪罪於命!經過這麽一來,即便喻梅萍不引導,與會的人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這個人吃人的社會,這個不顧普通老百姓死活的朝廷和那一群欺負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鄉紳劣士。

  王革命也被喻梅萍叫來做了一次訴苦的報告,他敘述的經曆很有特點,一群弱者如何在這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裏,依靠團結,依靠相互幫襯,大部分人艱難的存活了下來,讓大家知道,在這樣一個亂世,人們要相互團結,用集體的力量,才能夠平安的生活下去,眼下大家生活雖然安定,可是穀外還有千千萬萬的大明百姓掙紮在死亡線上,因此建立自衛隊,不光是要保護好當下來之不易的好日子,還要拯救那些正在受難的貧苦老百姓,所以拿起武器的目的,正是為了抵禦流寇反賊,外族韃子,甚至是本朝軍隊的入侵。

  喻梅萍很滿意這樣的結果,不需要講大道理,人們最平凡樸素的敘述就把心裏的仇恨引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樣的軍隊打仗的意願就上來了,戰鬥的意誌也會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