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喻梅萍買地(中)
作者:水中的落葉      更新:2021-01-15 14:51      字數:3444
  通判是正六品官員,在一個府衙人員沒有定數,一般是一名。襄陽府有兩名通判,因為一府的事物繁雜,需要分官負責管理,所以知府手下設有同知一人正5品,再下麵就設有通判,再往下麵還有推官,正七品。說白了同知是副知府,通判就是知府助理,一般佐掌清軍、巡捕、管糧、治農、水利、屯田、牧馬等等。襄陽是個大府,設了兩名通判,兩名通判分管治政和治農,土地屬於治農的範圍。

  跟隨汪知府進來的是一個精瘦的老頭,汪知府介紹道:“這是王通判,土地的事宜由他負責,這一位是錦衣衛千戶李大人,他是來商量購買襄陽城裏土地一事!”

  王通判作了個揖:“李大人,不知你要買哪裏的地?”

  喻梅萍插了一句:“王大人,你這裏可有襄陽城西南的地圖?”

  “有有!兩位要買城西南的地?那裏可有點荒涼。”王通判有些失望。

  “圖紙有,我馬上去拿!”不一會老頭拿來了一卷圖紙,一張一張的攤在桌上。

  喻梅萍對襄陽城已經摸了個遍,直接用手指著地圖大致畫了個圈:“從十家廟往西,我大概要這麽大一塊地!”

  王通判一看嚇了一大跳,按照喻梅萍的畫法,足足將近有60畝地,他看看眼前這個小姑娘,又朝李仲夷望望,心想你們兩人到底是誰買地?怎麽弄出個小女孩前來打頭陣?

  李仲夷看出了他的心思:“丫頭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那好那好!”

  “先說說地價吧!”喻梅萍看那老頭眼睛在亂轉,知道是個不好對付的人。

  “眼下襄陽城裏每畝地的地價是800兩,有些地方是有價無市......”

  砰的一聲李仲夷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冷冷的說道:“汪知府,你是什麽意思?襄陽王府邊上的地才值800兩銀子,這些邊邊角角的地方,你也敢開這個價?”

  王通判頭上的汗下來了,他這才剛剛想起對麵的人是錦衣衛千戶,那是個殺神,不是個隨便拿捏的平頭百姓,這件事應付的不好,腦袋都要丟。

  他趕忙結結巴巴的回答:“李大人,我話還沒說完,我剛才說的是襄陽鬧市的地價,至於城西南這一塊價格當然要便宜些,他看了看汪知府咬了咬牙,既然你大人看上這些地,那就以550兩銀子為一畝地的價格,李大人,你看怎麽樣?”

  李仲夷沒有理睬他,兩眼卻死死的盯著汪知府。

  汪秋晟一看知道自己躲不了了,心裏暗暗歎了口氣:“李大人,本府也不瞞你說,圍在襄陽城牆裏的土地,低於400兩銀子一畝是不能賣的,這樣吧,我們就以底價成交每畝400兩,再多讓我實在讓不出來了。”

  這裏要說明一下,其實土地財政在曆朝曆代都有,直至後世,許多地方都是靠賣地來求生,大明的情況也差不多,不過奇葩的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土包子,所謂財政,是收和支兩條線,收就是稅收,支是財政預算,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庫充盈,而朱皇帝的腦回路有點短,他覺得把錢交上來還要退回去有點麻煩,還要增加一大批官吏,就直接規定,地方上把該留的分成留下,其餘的上交國庫,也就是說大明的官場裏隻有稅務局,沒有財政局,直接歸戶部管轄,朱元璋這一簡化不要緊,這給他的子孫帶來了無盡的麻煩,而且這是祖製誰都不敢改動,地方上把該留的錢足額留下,而上交國庫的錢百般推諉,弄得大明朝廷的國庫日趨萎縮,直至最後變成了老鼠的運動場。

  汪知府剛才說的每畝400裏,隻不過是個基數,這是個紅線,知府上下都知道這些錢不能貪沒,而王通判剛才報出來的虛數,這中間大家都可以上下其手,即便不能踹口袋裏,公費消費不成問題,吃飯喝酒青樓狎妓都可以找個由頭報賬,如今這一大塊肥肉沒了。

  “那好吧!”喻梅萍知道自己占了個大便宜,也不在價格上跟他們糾纏了,她找了個尺子,拿起一支朱砂筆,在地圖上仔細的描繪了一下,把自己需要的地方畫了出來,抬頭對王通判說:“王大人,你算一下這些一共多少畝地?”

  王通判仔細的核了一遍,便報出了準確的數字:61畝。

  “王大人,這中間我要修一條街,東連十家廟,長度大概60丈,這是襄陽的街道,這部分的土地不應該由我來出錢吧?”

  王通判這時才對喻梅萍重視了起來,這小姑娘精的很,隨口便問道:“你這條路準備修多寬?”

  “四丈半!”

  四丈半相當於13.5米。

  王通判又嚇了一跳,結結巴巴的說道:“姑娘,你是不是搞錯了?襄陽王府前的陳侯巷才隻不過三丈半寬,這已是襄陽城裏最寬的路了,能並行4輛馬車!”

  喻梅萍搖了搖頭:“我就是要建襄陽城裏最寬的路,我要把這裏建成襄陽最熱鬧的地方,路不寬不行!”

  王通判一陣肉痛,給這個小姑娘這麽一扒啦,16畝地的收入沒有了,他有些為難。

  “王大人,我給你兩個選擇,要麽我分一南一北買下兩塊地,中間的我就不管了,要麽土地全部劃進去,你扣掉中間這條路的土地銀子,但修路的錢我會出的!”

  古代修路是一筆很大的費用,即使襄陽城裏也不都是青石鋪路,許多都是泥路土路,不然也沒有淨水潑街,黃土墊道這句成語。

  王通判試探的問道:“姑娘準備用什麽材料修路?”

  喻梅萍含糊的回答:“和石頭差不多吧!”

  喻梅萍準備回保康後,馬上研製水泥。這些東西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在後世鄉鎮企業都能做,無非就是標號低一點,需要遇到的難題不過是煆燒和研磨所需要的爐膛耐高溫材料和動力,主要原材料不過是石灰石,如果煉鋼的話,礦渣也是原料,成本非常低,而且鋪出來的效果,要比青石板還要好的多,馬車走在上麵不會顛簸。

  中國古代的馬車,第一沒有避震;第二車軲轆外麵不是橡膠輪胎,而是木質的輪轂外麵再包上一層鐵皮,人坐在裏麵哪怕坐墊再厚再軟,坐在裏麵的滋味可以想象,如果再一顛,飯後一小時之內絕對不能乘坐馬車。所以大多數官員出行都選擇用轎子,武官幹脆騎馬,雖然拋頭露麵但至少人要好受一點。

  聽喻梅萍說路由她來修,汪知府和王通判的眼睛一亮,這筆配套的錢可不是個小數目,損失點土地也就算了吧,閑著也是閑著,都是朝廷的。

  “姑娘可是說話算數!”

  喻梅萍點了點頭:“在堂堂的襄陽知府大堂裏,我怎麽敢胡說,咱們可以立下文書!”

  “那就好!李大人、喻姑娘,如果兩位不介意,等一會土地的契約中把這一條加上可以嗎?”

  喻梅萍無所謂,說心裏話,青石鋪的路她還看不上。

  李仲夷以為事情已經談得差不多了,不料喻梅萍又發話了:“王通判,這塊土地上有多少住戶,你們準備怎麽處理?”

  王通判愣了一愣,前麵賣土地的錢都是有文書的,都要入公賬,他們中間沒有油水,但遷移土地上的住戶那裏麵的貓膩就大了,他說話有些含糊:“大概有300戶吧!”

  喻梅萍卻沒放過他:“我是問你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戶,那些流民不算。”

  王通判心裏一別,這姑娘可真狠啊,這樣一來,整整削掉了一大半。

  喻梅萍接著說:“流民本來就不是這塊土地上的住戶,他們居無定所,到時候你們官府驅逐就是了,你能把準確的原住戶名單提供出來嗎?”

  “這個......”

  “難道你們襄陽府黃冊上沒有登記?”

  到了這個時候,王通判知道已經瞞不住什麽了,但他心裏還抱有一絲僥幸,起身便要去找檔案。

  “等一等,這些住戶的房契和地契你這裏都記錄在案吧,把這些一起找出來!”

  王通判剛走到門口,隻覺的腿一軟,完了,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太陽底下,自己什麽手腳也做不了了,這麽點時間,自己要偽造也來不及,這裏還有一個襄陽錦衣衛最大的官,弄不好要掉腦袋的。

  喻梅萍心裏一陣鄙視,這些伎倆不都是後世的動拆遷所遇到的手段嗎?那時候的辦法多的是,政府托底,開發商外包,□□人馬上陣,層層保護層層盤剝,數磚頭點人頭,各種手法層出不窮,你們這些小心眼在我看來不過是幼兒園的做法,但是她還不想做的太絕,至少對那些有地契,房契的住戶不能趕盡殺絕,她在等王通判到底能拿出什麽東西來。

  李仲夷繞有興趣的看著喻梅萍和王通判的對話,他也想不到買土地還會有那麽多的彎彎繞繞,他幹脆不說話,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邊上的汪知府臉色有些發白,王通判是他手下的得力幹將,是這方麵的鐵算盤,幫他劃拉了不少錢財,眼下的情況有些苗頭不對,李千戶並沒有衝在前麵,而一個黃毛丫頭王通判就好像有點吃不住了,這中間的手段他略微也知道一些,王通判現在好像是一隻筍一樣,外麵的筍殼已經被剝的差不多了。

  過了好一會,王通判抱了一堆宗卷過來,擦著頭上的汗,說道全在這裏了!

  喻梅萍沒有去碰那些東西,她對王通判說道:“你來把他們找出來吧,我隻關心紅線之內的,你找出來後我來核對!”

  王通判心裏又是一愣,知道今天是糊弄不過去了,趕緊低下頭分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