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石家莊看看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6-03 07:12      字數:4383
  25~35歲,是人生的黃金10年,在這個階段,你擁有年輕的體魄、樂觀向上的精神、充滿創造力。

  這10年,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人生的走向,需要好好規劃,認真對待。

  25~35歲,人生的黃金10年該如何度過?

  希望今天分享的文章,能夠給你一些幫助。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前提:

  你不能用知識,去替代閱曆

  在這個年紀想要進行生涯規劃,最基本的一個前提是要明白:

  所有“心法”的作用,其實是在你有了實際的經驗之後,用於去進行「印證」的。

  而不是你通過理智層麵的學習就能理解的。

  別人闡述的道理,是要在你有了一段豐富的經曆,但還沒有梳理清楚的時候。

  這時候看看別人總結的經驗和“心法”,你才會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把自己過去經曆的邏輯給理順了。

  這時候這些“心法”被你吸收的效率和帶給你的影響才是最大化的。

  譬如我早就知道投資需謹慎,與人合夥需謹慎,但這兩條道理我過去“知道”的再清楚也沒有用。

  我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管不住自己內心的躁動,管不住自己盲目的自信。

  但是當我憋了好幾年終於忍不住腦子一昏,了解了三五天就給一個項目投了十幾萬。

  到現在不到兩周的時間,所有關於投資、創業之類的“道理”我已經明白了大半了。

  而且這些經驗已經深刻的融匯在了我的腦子裏,並且能夠令我舉一反三的去明白更多的事情。

  這些道理被我徹底的內化了,我發自內心的、由內到外的“明白”了這些道理是真實的、正確的,我的內心就會不再有那麽多促使我要去做蠢事的欲望和想法了。

  現在在我20多歲的時候,內化這些經驗的代價是十幾萬;

  但如果我是在30多歲的時候再做這個嚐試,那麽內化這些經驗的代價或許最少要翻個三五倍。

  因為那個時候,婚姻,子女,父母,健康等這些層麵都會受到間接的連帶影響。

  20多歲應該要經曆的失敗你推遲到30歲再經曆,代價肯定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和很多同齡人交流,也包括我自己身上一直有一個毛病,就是總會不自覺地誤以為:可以用“知識”去替代“閱曆”。

  我見到很多學富五車、侃侃而談的同齡人,仿佛一切都被他們看透;

  但他們再廣博的知識、口中再多的專業名詞,卻始終沒辦法對他們貧瘠的生活和微薄的工資起到絲毫的作用。

  反而是一些並不懂什麽專業名詞、說不出什麽大道理、但是不斷在做事的人,卻取得了很多世俗意義上的成就。

  譬如我的兩個舅舅,他們就是普通的農民出身,做的也是並不怎麽複雜的物流工作,但就是一年賺個七八十萬、有時候一年過百萬的收入;

  還有個舅舅貌似是初中學曆,但是一直在不斷的創業,不斷的在虧錢,他去年貌似其中一單虧了七十多萬,今年年初一單虧了一百二十萬。(重點在於他連續十多年每年都會虧幾個這麽大額的單子,但是他虧得起……)

  誤以為可以用知識去替代閱曆,這本質上就是一種偷懶。

  雖然,我們能夠從別人的經驗和大道理中吸取到一些營養,但這些道理如果沒有自己實際經曆的支撐,其實都是無根之木而已。

  沒有根基的大廈,隻是海市蜃樓。

  給自己設定「試錯期」

  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在25~35歲這個階段如果要進行生涯規劃,那麽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自己設定3年左右的「試錯期」。

  這個試錯期的作用,本質上就是為了將你所有的那些偏見、自以為是的想法、不切實際的幻想、躁動不安的欲望。

  在一段時期內集中的釋放出去,讓它們結結實實的去經受事實的打擊,讓你發自內心的意識到:我錯了。

  「試錯期」試錯的意思就是暴露錯誤,暴露自己的愚蠢,然後承認這些錯誤,進而放棄或改正這些錯誤。

  試錯期不一定要在你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後才能開始,在你18歲之後其實就可以開始。

  進行試錯也不僅僅隻是限於事業上,而是包括人際交往,親密關係,特長培養等所有的方麵都可以去進行。

  我記得前幾天看了知乎一個回答,大意是說一個人在蹦極的時候,雖然跳下去的瞬間隻有三秒,但是那三秒在他主觀上產生的影響超過他過去一周經曆對他的影響。

  這說明雖然同樣是在25~35歲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大家都是度過了十年的青春年華。

  但是在這十年的時間裏,你的大腦中所留存下的記憶深刻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些人就是安安穩穩的讀大學,上課,上完課就在宿舍躺著;畢業了就出去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一做好幾年。

  其實這樣的生活並不能夠給你帶來太多的成長,因為你的生活中沒有豐富的體驗,你也就無法獲得充分的社會經驗。

  有些人就是愛折騰,哪怕你上大學期間就隻是比別人愛玩也好,你喜歡出去泡吧,出去唱歌,出去旅行,這些也是你的新鮮體驗。

  而這些你有的、但別人卻沒有的體驗,其實就是你相較於別人的客觀優勢。

  最起碼你知道愛去酒吧玩的人有什麽特性,酒吧的大致盈利模式,裏麵有哪些坑要避踩。

  這款遊戲太燒腦,智商185掛在49關,你來試試看!廣告

  幸存之地

  查看詳情

  那麽以後如果有人叫你投資開酒吧,你就知道該去了解什麽、該去規避什麽了。

  因此我再不厭其煩的強調一遍:一定要試錯。

  試錯的本質就是進行大量的嚐試,大量的體驗你之前從沒接觸過的事物:

  第一次拍Vlog,第一次去肯德基當服務員,第一次坐過山車,第一次創業等等等等。

  這些充分的體驗一方麵會令你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麵會不斷的激發出你對生活的熱愛、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令你充滿激情。

  那麽在你進行完足夠的試錯之後,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天賦,亦或是碰到一些機遇。

  你隻能賺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

  不要忽略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

  當你發現了一件“自己喜歡做”、“自己也擅長”、“還能賺到錢”的事情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你需要轉入「積累期」了。

  你認定了一個方向,這時候你就不能夠再像之前一樣隨便的變更、盲目的嚐試,而是要耐心的在這一領域深耕。

  在「積累期」中,你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你“急於求成”的、幻想能夠“不勞而獲”的心理。

  一個社會意義上成熟的人,其標誌之一,就是有耐心去追求長期回報,而不會沉溺在短期回報的刺激中。

  在「積累期」中,一個共通的大致流程是:學習——實戰——複盤——優化——學習……

  不斷地循環往複這個流程,讓自己在一個領域最少也要深耕3年以上的時間。

  3年後,你的收入肯定在初期最少五六倍以上。

  舉個例子,我喜歡玩八字,如果有人打算以此賺錢,那他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

  前三個月他不賺錢,免費給人算,不過隻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如果你覺得我給你算的準,那請你發個朋友圈給我宣傳一下。

  不強求,不強製,不願意分享也沒有關係。就花三個月的時間去累積客戶。

  3個月的時間累計500個高粘性、高認可度的客戶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這時候再開始收費,一個人收100塊錢好吧,已經很低了,仍舊重複前麵的流程,獲取新的客戶。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水平。

  網絡上關於八字的知識和教程非常非常多,你一輩子都不一定學得完,你一輩子都可以不斷去提升自己的水平。

  你的水平越高,客戶對你的認可度就越高。客戶對你的認可度越高,回頭客、想找你做其他業務的客戶就越多。

  你就半年漲一次價,三年後一個人你能一次收500了,而且你的確技術過硬,不是忽悠別人,客戶也的確實打實的知道你的能力。

  這時候,你的一個“終身穩賺”的收入渠道已經成型了。

  更遑論你再給自己三年時間重複以上流程,三年後你的客單價達到1000的時候,你的收入再算算是多少呢?

  當然了,封建迷信不可取,我隻是用八字來舉個例子。但是所有類似性質的事業,其本質的邏輯都是相通的。

  其中的問題隻在於,很多人隻想著一夜暴富,隻願意追求短期內的回報,而迫切的急於求成,不願意用心的、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

  所以他們往往會忽略最關鍵的因素: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

  有一句話很經典:你隻能賺到你能力範圍之內的錢。

  這是一個再顯而易見不過的事實了,這就像蘋果熟了會落到地上一樣,是如此的顯而易見。

  它就挑明了一個客觀規律:賺錢這件事不在於向外求,本質上在於向內求,你的能力上去了,賺錢是必然的。

  35歲之前,不必迷戀成功

  因上用功,何須問果

  能力是因,賺錢是果。

  忘因求果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就好比我現在創業做的事情,這是一個我從沒接觸過的行業,我不具備任何在這一行業內的專業能力,甚至我的性格導致我連銷售業務都做不好的。

  所以現在這個項目本質上就是非常典型的,我和很多人一樣抱著“一夜暴富”的僥幸心理,進行的一次“投機”。

  僥幸心理永遠隻是在自欺欺人,因為你主觀的願望永遠替代不了客觀現實。

  如果你一次暴富十幾個億,這有可能是好事,因為這十幾個億你一輩子可能都敗不完;

  但如果一次暴富不超過一個億,那麽這99%是壞事。因為它會徹底摧毀你“一分努力一分收獲”的心智模式。

  你有了這麽一次“付出了一分努力收獲了成千上萬倍”回報的經曆之後,你的潛意識隻會想把之前的成功再複製一次,你無比渴望能夠將之前的巨大刺激再體驗一次;

  由於之前上萬倍的回報它不是你辛苦付出得來的,所以你在花這些錢的時候,你是沒有概念的。

  這個真的由不得你,你的潛意識裏其實是覺得“這些錢並不是真的屬於我的”,所以你收不住手,你也留不住這些錢。

  這並非是什麽玄學,我所闡述的隻是基於人類本性的心智運作模式而已,這就像蘋果熟了會落到地上一樣的簡單,就是一個客觀規律。

  你的注意力應當放在對自己「專業能力」的“增值”上,而非如何“賺錢”上。

  當你顛倒這個思考的順序時,你就是在舍本逐末,而且你大概率會失敗。

  最起碼80%的人是不需要追求在35歲之前成功的,因為追求了其實也沒用,這就是一種幻想,追求了你也成功不了。

  對於咱們絕大多數人而言,能夠在35歲之前,給自己5年的試錯期,再給自己5年的積累期,這就已經能夠保證你在個人的能力上可以超越50%的人了,這個道理非常的顯而易見,也非常的天經地義不可更改。

  隻要讓自己進行不斷的試錯,通過大量的體驗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方向;

  再通過深入的積累,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基本上我們都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世俗成就,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處於發展期、機會還算比較多的國度裏。

  因此不用去關心錢,也不用去關心將來的成就,關注好“自身能力的提升”這個「因」,你就必然能夠收獲“不錯的世俗成就”這個「果」。

  因上用功,何須問果。這是我近期最大的、最深的一個感悟。

  點個「在看」,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讓盡可能多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