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啊啊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9      字數:1720
  麵對奧斯曼事務,俾斯麥為何顯得保守?

  如果有人在 1838 年春季經過土耳其東部,他會驚訝地看到一位年輕的普魯士軍官正坐在偏遠的山坡上,認真地畫著一座土耳其堡壘。然而,對於注定會成為德國最優秀軍人之一的赫爾穆特·馮·毛奇(Helmuth von Moltke)上尉來說,現在可不是假日寫生的時候。他正在底格裏斯河的上遊,嚴肅且專業地執行著自己的公務。

  3年前,他被派往蘇丹的宮廷擔任軍事顧問,負責幫助土耳其軍隊按照普魯士軍方的最新標準實現現代化。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建議沒被采納,因此他轉而考慮起更宏大的問題。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穿越帝國遼闊的疆域、繪製草圖、進行測量和記錄,年輕的毛奇確信奧斯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由於極度腐敗且抵製改革,它最終必定會四分五裂,到時候其他大國會為了爭奪其最好的土地而展開混戰。

  毛奇並不是第一個得出這個結論的人,因為奧斯曼帝國的命運,也就是所謂的“東方問題”一直困擾著歐洲政治家們。但這位未來的陸軍元帥確信自己已經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他擁有卓越的軍事技能,很快就會得到俾斯麥的賞識。

  1839年,他在任務結束返回柏林後,敦促他的長官密切留意土耳其。他認為德意誌人滲透的時機成熟了。他認為可以繞過英國控製的海上通道修建一條貫穿巴爾幹半島的鐵路,使之成為通往東方最短、最快的路線,從而可以將土耳其和柏林在經濟和軍事上都連接起來。此外,他還圈出兩個地區——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肥沃地帶,以及巴勒斯坦——並且稱它們是理想之地,是德意誌在陽光下的土地,適合幹勁十足的德意誌人民前去殖民和改良環境,給子孫後代造福。但時間緊迫。他提醒,其他歐洲大國已經開始像禿鷹一樣在蘇丹分裂的帝國上空盤旋,而德意誌卻還毫無動靜。

  赫爾穆特·馮·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然而,不止毛奇一個人在即將分裂的奧斯曼領土裏,看到了德意誌移民的未來。1846 年,政治經濟學家弗裏德裏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寫道,多瑙河下遊、黑海西岸和土耳其北半部,可以為德意誌殖民者提供大量無人居住的、天然肥沃的土地。他跟毛奇一樣,呼籲修建一條從柏林到巴格達的鐵路。他認為這些都可以通過“和平滲透”實現,並將成為全球範圍內更大的德意誌擴張中的一部分,這場擴張將由探險家、醫生、外交官和商人作為先鋒。因為這些擴張主義的觀點,李斯特後來被稱為“第一位德意誌帝國主義者”。持類似觀點的人還有萊比錫大學的威廉·羅雪爾(ilhelm Roscher)教授,他認為,在奧斯曼帝國最終解體時,其在亞洲的領土是德意誌人民應得的戰利品。

  擴張主義運動在知識分子和學術界人士中迅速發展,哥廷根的東方語言學教授保羅·拉加德(Paul Lagarde)也讚同毛奇、李斯特和羅雪爾的觀點。拉加德是沙文主義泛德運動之父,他認為向東擴張疆域是德語民族的曆史命運。他聲稱,土耳其人、猶太人和馬紮爾人等民族已經“墮落”,成為“曆史的負擔”,不過他們會成為更高貴民族——當然是德意誌人——的墊腳石。他補充說:“他們知道我們的生存就是他們的死亡,所以他們恨我們、害怕我們。”拉加德也認為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在亞洲的領土是進行殖民和經濟剝削的理想之地。

  越來越多德國人開始接受泛德聯盟和其他愛國組織的觀點,相信德國人的經濟未來就在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裏,這不足為奇。曾經孕育了輝煌文明的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勤勞的德國人手中,可以成為大德國的糧倉。對於想要移民的人來說,這一地區的前景要比瘧疾肆虐的西非和太平洋更具吸引力。

  然而,俾斯麥本人並不參與這些宏偉的計劃,也幾乎不鼓勵和幫助這些擴張主義者。他認為他建立的新德國已經達到了最佳的規模,並認為他的職責是鞏固邊界,避免德國與歐洲其他大國發生衝突。他後悔付出了巨額的代價,獲取了德國在非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甚至一度考慮要將這些殖民地拱手讓給英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願意將德國的影響力擴大到歐洲以外的地區,或者不願意維護德國似乎正受到威脅的利益。因此,盡管俾斯麥小心謹慎,公開聲稱不幹涉奧斯曼帝國,但德國發現自己還是逐漸卷入了奧斯曼事務的流沙之中。

  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