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固化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9      字數:1551
  東北王張作霖所掌控的奉軍,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實力達到了巔峰。而在郭鬆齡反奉大戰之後,奉軍開始由盛轉衰,直到東北易幟。

  郭鬆齡叛亂給奉軍所帶來的損失,不僅僅是損失幾萬軍隊這麽簡單,而是具有更深遠的影響。

  郭鬆齡掌握了奉軍的精銳兵力

  第二次直奉大戰奉軍勝利後,奉軍實力大增,張作霖進行了擴編。奉軍先改旅為師,整編出二十個師,外加多個獨立步兵、騎兵、炮兵旅。之後,又改軍為軍團,整編出6個軍團,2個炮兵旅,1個工兵團,總兵力在30餘萬人。

  6個軍團分別由李景林、張宗昌、張學良(郭鬆齡)、薑登選(韓麟春)、張作相、吳俊升任軍團長。1個軍團,一般下轄2個師的兵力,隻有張學良的第三軍團比較特殊。張作霖幾乎把奉軍近三分之一的兵力都交給了張學良。

  郭鬆齡正是利用這一優勢,反奉時,掌控了6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2個炮兵旅,外加1個工兵團的兵力,共計7萬餘人。其中,5萬餘軍隊是奉軍中的精銳,而僅有的兩個炮兵旅也都歸了郭鬆齡。

  郭鬆齡反奉之戰前期非常順利

  開戰之前,郭鬆齡與馮玉祥、李景林結成了反奉聯盟。最初,計劃進展的似乎很順利。

  馮玉祥率軍進攻熱河一帶,牽製了奉軍湯玉麟、闞朝璽,以及5軍團張作相所屬於深澄共3個師。

  奉軍2軍團張宗昌南下,正在與孫傳芳的五省聯軍苦戰。

  奉軍4軍團薑登選被郭鬆齡槍殺,韓麟春接任,率軍退守奉天。

  吳俊升所轄的6軍團,遠在黑龍江,遠水不解近渴,隻剩下張作相的5軍團部分兵力成了大戰初期抵禦郭鬆齡大軍的主力。

  很快,郭鬆齡就占領了山海關,破錦州,攻新民,直逼奉天城。

  張作霖幾乎到了無兵可用的地步,被突入其來的狀況攪亂了精神,打包了大帥府的財物,準備火燒大帥府之後,趕快逃跑。幸虧在楊宇霆、王永江等人的安撫之下,張作霖才算鎮定了下來。

  馮玉祥漁利,反奉聯盟瓦解,戰勢開始反轉

  正在郭鬆齡進攻順利之時,馮玉祥為了爭奪京津地區,掉頭與李景林開戰,導致李景林背盟。反奉三角聯盟瞬時瓦解,郭鬆齡失去了大後方。為了防止李景林突然派兵進攻山海關,郭鬆齡不得不派手下最得力的大將魏益三率軍駐守。

  馮玉祥取熱河之後,也是按兵不動,覬覦東三省,就等著郭鬆齡與張作霖兩敗俱傷之時,趁機漁利。這讓郭鬆齡也不得不時刻提防馮玉祥的動向。

  一個馮玉祥壞了一鍋粥,反奉局勢開始有了反轉的苗頭。

  原本被馮玉祥牽製在熱河的奉軍三個師,也有了精力開始騷擾郭鬆齡的西翼。

  而張作霖則以同意“二十一條”中的部分條款為由,取得了日本的支持,將奉天的治安、防務交給了日軍,確保奉天不失,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日軍的幹涉,也讓張作霖有了喘息的機會。日軍應該沒有直接參與對郭鬆齡軍的作戰。

  接著,張作霖又調來奉軍的種子部隊,也是奉軍精銳中精銳,軍士教導隊。他以教導隊為種子,迅速招募了一個旅的兵力,開赴新民巨流河前線,抵禦郭鬆齡。

  張作相、韓麟春、張學良,將手中可以動用的步兵、騎兵,全部都集中到了巨流河一線。

  因為缺乏炮兵,張作霖不惜將東北兵工廠的火炮技師,東北陸軍講武堂的炮科教官,悉數調往了巨流河。這些人可比普通炮兵打炮精準多了,搞的郭鬆齡認為是日軍出動了炮兵支援張作霖作戰。

  張學良也調來了奉軍的空軍進行支援。

  吳俊升也緊急調撥其所轄的騎兵師,從黑龍江馳援巨流河。正是吳俊升的這支騎兵師,繞後騷擾郭鬆齡的軍隊,才陰差陽錯的生擒了離開司令部的郭鬆齡。

  張作霖為了鼓舞士氣,不但給與最好的飲食,棉服,還讓五夫人帶著銀洋,到前線犒賞三軍。

  反觀進攻至巨流河的郭鬆齡軍隊,因為缺乏後勤,缺衣少食,不得已隻能搶百姓的,導致士氣低迷。同時,彈藥補給也成了問題,而炮兵旅的炮彈,輜重部隊竟然忘了運輸引信,導致發射的炮彈全成了啞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