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武安君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9      字數:1315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曆朝曆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武安君乃是戰國時期的一種高等爵位。

  能被稱之為武安君之人,自然不是等閑之輩,可這個聽起來頗為神氣的封號卻像被下了詛咒了一樣...在戰國時期,能夠榮獲“武安君”封號的共有四人,分別為:白起、李牧、蘇秦、項燕,這四人無一人安然,均悲慘而死。

  |蘇秦

  蘇秦,師從鬼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他一生坎坷無數,先是得誌於燕國,後又出使趙國。蘇秦先後遊說了六個國家,讓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穀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蘇秦合縱六國,以一人之力製約強秦,可謂是厲害之極。

  蘇秦後來因害怕借故離開了趙國前往燕國,合縱名存實亡。後來又從燕國來到了齊國,然而這時過了合縱的“熱戀”期,齊國的大臣們看蘇秦不順眼,刺殺了蘇秦。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

  |白起

  白起一生征戰沙場三十七年,為秦國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殺敵無數。更可怕的是,在戰神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從未有過失敗的記錄。換句話說,隻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等待他們的,隻有死亡。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因此他被世人稱為“戰神”,又稱作“人屠”。

  《史記正義》說他獲武安封號的原因是:

  “言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後來白起和秦昭襄王意見衝突,再加上和範雎在他們中間當“攪屎棍”。在公元前257年十一月,武安君白起受到秦昭襄王賜死的詔書,最終自刎而死。

  |李牧

  李牧與白起都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足可見其戰功顯赫程度。當年在李牧的帶領下,他們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於逃跑。此後十多年,匈奴都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非趙國帶來了十幾年的安寧。

  後來他又在宜安之戰中打敗秦國軍隊,一度和強大的王翦軍隊對峙。並且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李牧也得以“武安君”的稱號。當時還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然而,昏庸的趙王卻聽信了奸細說的謠言,相信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不僅沒有加以調查和證實,還直接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司馬尚則被廢棄不用,愚蠢至極。趙國臨戰而親佞臣誅無辜忠誠良將,最終走向了滅亡,也算是成了“李牧死,趙國亡”這句話。

  其實說白了,李牧和白起都是功高蓋主惹的禍。

  |項燕

  項燕曾率軍大敗了秦將李信,攻入秦軍兩個營地,殺死秦軍七個都尉,風光一時無限,當時可以算是秦國最有力的對手之一。然而,在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傾國兵力,以王翦為將帥,率軍六十萬大舉攻楚國,攻取楚國陳縣以南至平輿縣之間的地域。楚國危亡在即,傾國兵力迎擊秦軍,以項燕為主將,準備決一死戰。

  楚軍多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兩軍相持日久。楚軍以為秦軍將長期駐守新占領土,於是撤軍東歸。王翦伺機起兵追擊,令勇壯軍士為先鋒,突襲楚軍。楚軍猝不及防,倉促應戰,結果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