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KKK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8      字數:4730
  舜與陳國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春秋時期的齊國是有很大區別的,春秋齊國是西周齊國的延續,是齊太公呂尚的直係後裔,薑姓,為了區別我們稱之為薑齊,而戰國時期的齊國是陳公子完的後裔篡權之後建立的,我們稱之為陳齊(田齊),所以陳齊的祖先其實是西周陳國的建立者胡公滿,媯姓。

  薑齊的呂尚、陳國的胡公滿、姬周的武王,他們之間還有一個奇妙的婚配關係,呂尚的女兒邑薑是武王的王後,而武王的長女是胡公滿的妻子,也就是說,胡公滿其實是周武王的女婿,是呂尚的外孫女婿,能有這樣的政治聯姻,足見陳國立國之初對姬薑聯盟的重要性。

  《史記·陳杞世家》有:“至於周武王克殷紂,乃複求舜後,得媯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

  《史記》這段記載顯然有糊弄事兒的嫌疑,這裏顯然把周武王看成漢武帝了,認為武王伐紂之後天下就都是他的了,然後他想封誰就封誰,想封哪就封哪,事實上,西周所建立的其實就是加強版的部落聯盟,其早期的分封就相當於頒發認證,那些土地並非周族所有,而是誰占就是誰的,大都是原住民。而自成王開始,周族對外發動了一係列戰爭,其後所奪取的土地才是周王室的真正分封,受封的也都是王室子孫。

  那麽,陳國顯然就是原住民所建的方國,商代甚至更早時期就已經存在這個部落了,他們祭祀的祖先就是舜。

  周族殖民中原之後必然要拉攏和分化東方族群,陳國就是其中之一,武王把長女嫁給胡公滿顯然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政治聯姻,說明陳國影響力強大,那麽,陳國的資本是什麽呢?

  儒家喜歡講堯舜,尤其是孟子,幾乎把舜掛在了嘴邊,推崇備至,《史記·五帝本紀》甚至用了一多半的篇幅來講舜,可惜,他們講的舜都不是真的舜,而是在編故事。

  那麽,真的舜到底是誰呢?

  舜與虞舜

  相對來說,講舜最靠譜的其實是孔子,孔子的堯舜就是唐堯和虞舜,而孟子講的舜其實是《山海經》裏的“三身”和“虞舜”的混合體,並且把自己的私貨——仁義,賦予了這個角色,硬是把一個政治家打造成了道德楷模,關於“三身”的事情我們後麵再講。

  事實上,真實的舜其實是兩個,一個是虞舜,一個是舜,虞舜是一個人,而舜是一個稱謂,所以:虞舜可以稱之為舜,但舜不能稱之為虞舜。

  因為“舜”隻是某部落對首領的稱謂,並非是具體的一個人,這個某部落就是媯姓部落,而這個部落對其首領還有一個稱謂,那就是“嚳”,所以“舜”和“嚳”其實是一字轉,就是一個字的兩種寫法,可以通用。

  《國語·魯語》引展禽的一段話說:“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

  《禮記·祭法》有:“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

  商人就是殷人,這裏的“禘舜”和“禘嚳”都沒錯,而是後世學者把它解讀錯了。

  因為媯姓部族那個最早的首領(始祖)既可以稱之為嚳,又可以稱之為舜,但不能稱之為虞舜,因為虞舜是媯姓有虞氏的建立者,要晚於舜(嚳)很多,後世把舜和虞舜混淆了,又把嚳單列出來,於是成為五帝中的兩位。

  舜與商族

  關鍵的問題是,商人為什麽要“禘舜(嚳)”呢?前麵已經說過,祭祀舜的是陳人啊?

  陳人和商人祭祀的那個舜並非虞舜,而就是舜,說陳胡公是有虞氏之後完全是後人附會的,事實上,有虞氏是媯姓的另一個分支,媯姓虞氏的首領就是虞舜,虞舜繼承了唐堯的權力成為媯姓部落的首領,沒錯,陶唐氏也是媯姓部落的一個分支,堯舜禪讓其時就是媯姓部落內部的氏族輪換製度,虞舜與唐堯同姓共祖,而商人和陳人也是共祖的,他們也都是媯姓部落的分支,媯姓分化出來的陳豐氏就是後來的陳氏,而媯姓分化出來有娀氏衍化出子姓,這才是周族在對抗商王的時候要拉攏陳族的原因。他們的關係大致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的宋國是子姓商族的後裔,這就是為什麽宋國的後裔孔子要講堯舜的故事,因為堯舜所領導的部落就是孔子的祖先所在的媯姓部落,孔子講堯舜其實講的就是自己祖先們的故事,那麽孟子講的又是誰呢?

  舜與三身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孟子說舜是東夷人太史公不買這個賬,《史記·五帝本紀》明確地說“舜,冀州之人也”,這個判斷很有可能是太史公實地走訪的結果。那麽,孟子的判斷又是從何而來呢?

  鄒國人孟子對東夷地區(山東半島)必然是非常了解的,他所知道的有虞氏是姚姓,於是他把姚虛認定是虞舜的出生地,他把姚姓虞氏和媯姓虞氏混淆了。

  事實上,姚姓虞氏的祖先不是虞舜,而是三身。

  《山海經·大荒南經》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

  《山海經·海內經》有: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

  先說這裏的“帝俊”,這個角色其實是《山海經》裏的上帝,準確地說是《山海經》裏的上帝之一,主要是被東部族群信奉,在這裏就不詳細講了,結合上麵兩句,三身的族係應該是這樣的。

  娥皇—三身—義均

  在這裏,“娥皇”是作為族群是始祖母出現的,不要相信什麽舜與娥皇、女英的愛情故事,那隻是漢代《列女傳》的附會,不能當真。“娥皇”也是皇,“皇”是高於“帝”的部落始祖的存在,這裏就不展開說了。

  重點是這個義均。

  《竹書紀年》有:“義均封於商,是謂商均。”

  《竹書紀年》顯然是知道義均就是商均的,但也是認為義均為虞舜之子,似乎說明在戰國之前,義均已經掛在虞舜的名下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其實是混淆了兩個人,一個是叔均,一個是義均,叔均才是虞舜之子,但叔均及其後人在中原並沒有站住腳,所以他的葬(祭祀)地在蒼梧之野。

  《山海經·大荒南經》有:“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這裏的舜就是虞舜,叔均就是虞舜之子,這裏“蒼梧之野”就是今天的湖南九凝山一帶,所以傳說虞舜死於九凝山是可靠的。

  為什麽義均和叔均會混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一個地方,那就是虞地。

  山西與河南

  上古時期的虞地其實有兩個,一個在山西平陸,一個在河南虞城,我們稱之為山西虞和河南虞,山西虞的出現要早於河南虞,它們都同虞舜有關,虞舜替代唐堯成為媯姓部落首領之後,他們的政治重心是在山西臨汾,對應的就是今天的陶寺遺址,而有虞氏在今運城鹽池一帶建有方國,這就是最早的虞,西周時期,這個地方被周族占領,並建立了姬姓虞國。

  河南虞城是舜部落南渡黃河之後建立的,也就是說,堯在任的時候,媯姓部落的主要勢力範圍是冀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北京及河北的東北部地區,借用後來的九州圖示意一下。

  虞舜帶領族人南渡黃河並征服了黃河以南的高陽氏和高辛氏,於是有“流四凶”及“舉八凱、八元”事件,這件事可以參考《史記·五帝本紀》,有相關記載,虞舜所帶的族人之中是包括商人和陳人的,所以,商人的祖先入主中原是要早於後來的夏人的,但建立政權要晚於夏,商滅夏更像是一次複辟,篇幅有限,在此不展開說了。

  有虞氏又在今天的河南虞城建立方國,這就是河南虞,所以最早的虞城是媯姓虞氏建立的,有些文獻也把這段時間稱之為虞代,認為是夏代之前的一個朝代,事實上,這個虞代的時間並不長,因為它很快就被西來的禹部落所取代,虞城也被來自東夷的義均攻陷並占據,其建立的就是姚姓虞國,也就是夏代有虞氏,媯姓虞氏南遷蒼梧之野。所以說,上古虞氏是兩個,一個是媯姓虞氏,一個姚姓虞氏,因為先後占據虞城,所以都被稱作有虞氏,後人分不清它倆,於是就誤以為虞舜有兩個姓,媯和姚,事實上,前麵已經說過了,姚姓是來自東夷的三身之姓。

  媯州與媯水

  我們已經知道,姚姓虞氏來自東夷,那麽媯姓虞氏來自哪裏呢?

  前麵我們提及到了,太史公說“舜,冀州之人也”,這個判斷是準確的,但冀州太大了,出於嚴謹,太史公並沒有給出具體位置,我們可以先根據《史記》的一些記載來按圖索驥。

  唐堯把兩個女兒嫁給虞舜,虞舜把二女安置在了媯汭,所謂媯汭就是媯水的拐彎處,而媯水在哪一直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為什麽爭論?因為他們不相信今天的媯水河就是古媯水,於是非得在山西、山東尋找,之所以不相信,是他們沒有一個宏觀的視野,如果承認媯水在今天的北京,他們所建立起來的一切結論都將被推翻,徹底改寫上古史。

  媯水無他,就在今天的河北涿鹿至北京延慶之間,是的,逐鹿就是黃帝與蚩尤決戰的地方,什麽河南說,陝西說都可以休已,而媯水所在地在唐代之前被稱之為媯州,那裏就是媯姓部落的發源地,不是因為媯水而有媯姓,而是因為有了媯姓才把那裏稱之為媯水,“媯”的本字是“媯”,“媯”字從“女”從“為”,“為”字的本義是手牽大象,所以媯姓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會馴養大象的母係氏族,這個馴養大象的傳統一直保留到商代,所以媯姓的出現要比虞舜早得多,虞舜也隻是眾多個“舜(嚳)”中的一位而已。

  說中國古代沒有大象的,簡直是無知無畏,我們最古老的姓就已經開始與大象有關了,也說明大象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所以虞舜會有一個叫象的弟弟,他的族人也同虞舜南遷蒼梧,湘南的有庳國就是他的後裔建立的。

  最後我們講一下舜的來源,說到源頭就繞不開黃帝,那麽舜與黃帝是什麽關係呢?

  黃帝與黃尹

  說到黃帝,我們還得回頭去講陳國,因為在先秦時期,最早舉起黃帝這杆大旗的就是陳齊(田齊),陳齊搞的稷下學堂所推崇的就是“黃老之學”,並且也明確地說黃帝就是他們的先祖,這並不是攀附,古媯水流經逐鹿也不是巧合,因為媯姓就是黃帝後裔之一,有趣的是,秦漢時期編纂的文獻偏偏把媯姓從黃帝後裔中摘了出去,這與媯姓陳齊推黃帝明顯相悖,想隱藏什麽已經昭然若揭。

  如果我們從頭到尾的推論成立,那麽出自媯姓的子姓商族也應該尊崇黃帝啊,為什麽文獻中並無相關記載呢?

  關於這件事,我不好輕易下結論,但在甲骨文卜辭中,是有大量的關於“黃尹”和“黃”的祭祀的,而且“黃尹”享受的是商族最高的祭祀標準。

  卜辭:“癸未卜,黃尹一豕、一羊,卯二牛,五十牛”

  這是說祭祀黃尹要用一頭豬、一頭羊、剖兩頭牛、宰五十頭牛,這個標誌有多高呢?我們來比對一下其它祭祀。

  卜辭:“庚辰卜,酒自上甲一牛,示癸一牛,自大乙九示一牢,椸示一牛。”

  這條是商族祭祀祖先的標準,這裏的上甲就是商族最重要的祖先上甲微,他的標準是一頭牛,我們再往後看,注意那個“大乙”,大乙就是商朝的建立者湯,他的祭祀標準是什麽呢?對不起,大乙在這裏沒被單獨祭祀,而是同他後麵的九個商王捆綁祭祀,隻用了一頭牛。

  那麽“黃尹”是什麽意思呢?

  其實,“尹”並不是名字的一部分,上古的名字中帶“尹”的人物都不是一般人,“尹”的本義是以手持杖,而“君”的本義是以手持杖並說法,所以“尹”和“君”其實是通用的,引申為首領之義。所以“黃尹”的意思就是名字叫黃的首領,而“黃帝”的意思就是名字叫黃的帝,所謂“帝”就是死後被祭祀的祖先神。

  事實上,商族的“黃尹”就是陳齊的“黃帝”,所以說,黃帝並不是陳齊杜撰的,而是自商代就已經被普遍祭祀了,周代沉寂了數百年,春秋末年又被重新豎起。

  舜與黃帝

  其實講到這裏,我不說大家應該也知道答案了,舜是黃帝後裔之一,用史記的說法就是嚳(舜)是黃帝之後,其考古學對應的文化就是小河沿文化,其文化前驅有兩支,一支是來自東北的紅山文化,一支是來自東方的大汶口文化,我們無法確定他們的融合方式,但其文化上更傾向於紅山文化,其體現就是龍文化和玉文化。

  商族的南來說和東來說都是不靠譜的,他們真正的源頭其實是東北的燕山南北,可以稱之為東北夷,但其族群融入了很大一部分來自大汶口文化的東夷血統,所以,商族與北東夷族群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因此,子姓和嬴姓是堅定的盟友。

  所以說,舜是介於黃帝與商族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