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明英宗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8      字數:2231
  明代宗朱祁鈺是個可憐人,明朝皇帝中數他最冤。明明自己是臨危受命,登臨帝位,率領於謙等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贏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將明朝從生死存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

  無論是對於國家百姓,還是對於列祖列宗,他都是有大功勞的。可是最終的結局卻是在臨終前被哥哥搶走了皇位,廢黜為王。

  這還不算完,在其死後,明英宗對其名聲百般貶低,還不讓其葬入帝陵。使得朱祁鈺成為明朝遷都後,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這也是為何,明朝遷都北京後,明明出過十四位皇帝,卻隻有十三座帝王陵寢,即所謂的明十三陵。

  很顯然,這樣的結局對朱祁鈺是非常不公平的,若不是有他,且不說明朝是否還在,那朱祁鎮能否從瓦剌回來都還是個問題。

  ?

  而造成他悲慘命運的罪魁禍首,無疑是奪走他皇位的哥哥朱祁鎮。因為如果朱祁鎮不發動奪門之變,搶走皇位,那麽朱祁鈺也不會是如此下場。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朱祁鈺有些過於善良了,他如果當初早些除掉哥哥朱祁鎮,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變數發生了。

  但是,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簡單,以當時朱祁鈺的處境來看,除掉朱祁鎮也不是什麽好手段。

  朱祁鈺的身份很特殊,他本是庶子出生,和身為嫡長子的哥哥朱祁鎮地位相差甚遠,從小便與皇位無緣。若不是瓦剌人兵臨城下,他根本不會有機會當皇帝。因為朱祁鎮雖然被俘,但是他還有一個兒子朱見深,在其出征前被立為皇太子,完全可以在父親遭遇不測時繼承皇位。

  ?

  隻不過,當時情勢緊急,朱見深又過於年幼,即使即位,那也是國無長君。當時明朝存亡危機關頭,需要一個高大的背影來鼓舞人心。所以,朱祁鈺才能登上皇位。不過,誰都清楚,此時的朱祁鈺隻不過是一個臨時皇帝,是為皇太子朱見深過渡的,是形象工程。真正掌控實權的是孫太後,以及於謙等大臣。

  由於這樣的出身,導致朱祁鈺自身威望先天性不足,即使是有著京師保衛戰勝利這樣的成績加碼,仍然不足以讓他坐穩這皇位,更無法自由的行駛權力。

  在當皇帝的這幾年裏,朱祁鈺一直都很憋屈,上麵得處處遵循孫太後的意思,底下也要處處顧及群臣的意見。

  ?

  比如對於迎接哥哥朱祁鎮回朝,朱祁鈺心中是一百個不願意,誰提就給誰臉色。但是呢,最終還是隻能妥協,眼睜睜地看著太上皇回來。

  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複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

  沒辦法,他有顧慮,他這個皇位不是自己爭取來的,是這些大臣給推上來了。

  要是和他們鬧僵了,他們完全可以把自己推下去,畢竟如今國泰民安,皇太子朱見深當皇帝完全沒問題。至於孫太後那裏,肯定樂於見到自己的親孫子登上皇位。

  這其實和朱祁鈺殺朱祁鎮是一個道理,如果朱祁鈺膽敢殺掉自己的親哥哥,那麽他這個皇帝多半也當不了。群臣和孫太後,會立馬將他從龍椅上趕下來,畢竟當初能把你推上去,如今也能把你拉下來。更為嚴重的是,此時的朱祁鈺身上還背負著弑殺太上皇的罪名,屆時莫說是入皇陵了,估計親王待遇都得不到。

  ?

  所以,朱祁鈺其實根本不敢動朱祁鎮,至少在自己獲得絕對的掌控權時,他不敢動。當然了,對於當時的朱祁鈺來說,他也沒有必要動朱祁鎮。因為朱祁鎮有著土木堡之變的過錯,是被廢掉的皇帝。自己則是守衛京師,挽救明朝的英雄,朱祁鎮已經沒資格和自己爭奪皇位。

  朱祁鈺最為顧慮的乃是自己的侄子,皇太子朱見深。他是自己正統的接班人,卻又不是自己兒子。他的存在就意味著,自己始終隻是一個過渡者,底下群臣也不會真心把自己當主子,更為嚴重的是,他是朱祁鎮的兒子,日後當了皇帝,自己這個伯父應該處在一個什麽位置?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自己有親生兒子,卻無法當上皇帝,作為父親,朱祁鈺自然是想要皇族嫡係一脈傳到自己手中。

  ?

  所以,出於爭取權力,防備身後事,以及為兒子前途著想等多種因素考慮,朱祁鈺廢掉了皇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件事兒表麵上看有損名聲,但從利益角度而言沒有問題。因為太子換人之後,底下那些臣子就需要考慮站隊了,畢竟日後還得在他兒子手底下混飯吃。

  但是,誰能想到,朱見濟當上太子沒多久,就不幸夭折了。關於其死因,眾說紛紜,背後或許是有人故意謀害。其實這就很說明問題了,堂堂太子都被人謀害,可見當時朱祁鈺手中的權力有多卑微。

  而朱見濟的早夭,使得朱祁鈺的計劃完全落空,再度淪為之前傀儡身份。更慘的是,因為改立太子,過於的敗人品,導致其之前因為京師保衛戰所積累的威望被消耗殆盡,而且這種斷人後路的操作,更是讓孫太後和朱祁鎮對其產生了不滿。

  ?

  原來朱見深當太子的時候,大家都還和和氣氣,因為最終當皇帝的還是自家人,沒有必要去和朱祁鈺爭。但是,這一番廢立之後,他們感到了威脅。這無疑是給後來的奪門之變埋下了伏筆。

  有人或許會說,如果此時朱祁鈺先下手為強,除掉朱祁鎮父子,然後大不了在其他藩王子嗣中尋找繼承人不就行了。

  道理是這樣沒錯,但現實是,朱祁鈺自己的兒子都保不住,他哪來的能力去除掉別人。就算他成功了,其麵臨的無非還是之前一樣的結局,大不了孫太後再去藩王子嗣裏麵再找一個人當皇帝。

  ?

  對於朱祁鈺來說,想要圓滿結局的最好辦法就是認清現實,老老實實的當自己的傀儡皇帝。對自己侄子好一點,等到他長大了,找個機會主動把皇位還回去,那樣還能功成身退,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