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電話第三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8      字數:1299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麽是“生妻”,為何如此招恨?

  這句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雖然反映了古人生活經驗和願望,但卻是對古代女性的歧視,是封建的糟粕,放在當代,毫無生存的空間可言,與時代精神完全相悖。

  今天我們將拿這個俗語來講講吧,客觀地為古代女性討個公道,也深刻地批判下老祖宗的男權主義精神。

  “寡婦”很好理解,最早出自《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起初指沒有丈夫的婦人,後來多指死了丈夫的婦人,也稱遺孀、未亡人。

  古代官方和民間對寡婦再嫁基本不予禁止和限製,再嫁的女子也不會受到歧視。西漢開國功臣、後官至宰相的陳平不但娶了寡婦,而且還是嫁過五次的寡婦。

  古人還是具備社會同情心的,麵對可憐無助的孤兒寡母,鄰裏鄉親經常給予幫助,也弄了個尷尬的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其實這被現代很多人歪曲誤解,真相的背後是古代開明之人對寡婦的同情和幫助。

  對於寡婦再嫁,人們從內心深處是可以理解,雖然會遭遇來自夫家族人的重重阻力,但丈夫在世時,妻子也並沒有做出過違背道德倫理之舉,年少守清寡倒不如另尋他處,兩全其美的好事,曆史上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話也不在少數。

  “生妻”與寡婦是有區別的,出自於《李陵<答蘇武書>》:“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

  意思就是說蘇武你身陷匈奴的時候,由於蘇家人沒了你的消息,你的妻子年紀輕輕地就改嫁了。由此,生妻又指老公尚在而離婚的女子。

  蘇武的妻子還是幸運的,畢竟蘇武的父親蘇建出任西漢代郡太守,見過世麵,深明大義,在兒子生死不明的情況下,主動要求兒媳離家,讓兒媳另尋良緣去了。而更多的情況下,“生妻”都是被夫家所“休”的。

  在古代,為了規範妻子的行為,還特別製定了休妻的條件,即人們常說的“七出”。七出也稱“七去”,是封建時代休妻的七種理由。《大戴禮記·本命》:“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古人還為此做了冠冕堂皇的解釋:“不順父母去,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盜竊,為其反義也。”

  因此,“生妻”都是犯了以上七條規矩的婦人,相比於寡婦,更難以讓人接受。所以,在古代,被夫家休棄的女子人生往往很悲慘。

  她們被休之後,不會有男人敢再娶,即便是年長的光棍也不願意娶這些女人,覺得娶回去隻會給自己祖上抹黑。

  其實很多女子是無辜的,細看“七出”之由,當代男人還敢理直氣壯地對妻子說要此為由休妻麽?無子是女人單方麵的原因麽?身患疾病難道就要拋下妻子麽?更何況古人為什麽不從男人身上找毛病,休夫呢?也給男人製定個“七出”的理由。

  很多可憐的女子被休後,無處安生,被迫遁入空門,在青燈黃卷中慘度餘生,更有貞節烈女,選擇輕生,一了百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再婚已很正常,不娶“生妻”之說,早已被丟進曆史的垃圾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