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戶口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8      字數:1530
  我們的東方是浩渺無垠的太平洋,南方則是濕熱難耐的熱帶森林,北方更是朔風寒徹的蒙古與西伯利亞高原,我們的祖先在這三個方向的擴張總是受製於海陸阻隔與緯度氣候差異,無法取得實際意義上的領土拓展。

  如此情形之下,一路向西,向歐亞大陸的最深處探索,似乎成為了他們最為實在的選擇。

  這條西征之路,他們最遠走到了哪裏?

  西域開拓者—漢

  最先在傳統中原之外的取得實質性拓展的無疑是漢武帝劉徹。張騫開通西域之後,天山南北的綠洲國家與中原產生了持續性的商業與文化互動。漢王朝的軍隊在與匈奴爭奪塔裏木盆地的過程中逐漸在當地修築堡壘並屯田駐守,並於公元前60年左右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這一軍政機構,對玉門關以西的西域地區進行行政與軍事管轄。這個意義上說,西域都護府的管轄範圍也就決定了當時中國的西部疆域界限。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

  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

  漢王朝對於西域諸國的管轄主要是以羈縻形式為主。西域都護府設置在烏壘城(今新疆輪台縣境內),《漢書·鄭吉傳》中所稱“漢之號令班西域矣!”不過,漢王朝對於西域各國的羈縻程度仍然有所差異,漢朝疆域的界限應當是處在漢王朝具有一定政治影響力的地區。

  西域都護府建立前後,生活在巴爾喀什湖南岸烏孫人就成為了當時漢朝統治的西北部屏障。漢武帝時期開始,漢王朝就先後下嫁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於烏孫君王。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烏孫昆莫翁歸靡上書,“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複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達成了十分堅固的反匈奴政治同盟。因此,烏孫所處的伊犁河流域直至巴爾喀什湖一帶當時漢王朝的西北疆域極限。

  解憂公主塑像

  ﹀

  巴爾喀什湖,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

  ﹀

  後來的漢朝西域都護校尉陳湯,便是從烏壘城出發,經過烏孫赤穀城(吉爾吉斯斯坦伊什捷克),征召烏孫軍隊隨行,遠征都賴水(哈薩克斯坦的塔拉斯河)附近的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斬殺居於康居城東界的北匈奴單於。以此來看,哈薩克斯坦中部的碎葉河流域(楚河)已經是漢王朝行政管轄之外的陌生之地。

  西南方向,疏勒城(新疆喀什)以東的塔裏木盆地明確屬於西域都護管轄無疑。需要考察的就是漢王朝在帕米爾高原及其西部的影響力。首先,位於喀什與中亞交通孔道上的捐毒國(新疆烏恰縣以西)與休循國(中亞吉爾吉斯之薩雷一塔什)皆與烏孫同種,屬於西域都護府羈縻管轄控製下的國家。

  喀什古城的前身,疏勒城

  ﹀

  在帕米爾高原之外,西漢王朝的控製力也同樣存在。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漢軍圍攻中亞大宛國都貴山城(今烏茲別克斯坦塔東南城市卡散賽)40餘日,最終迫使該國獻名馬而歸降,乃至冊立大宛貴人中過去對漢親善的昧蔡為大宛王,從而使得大宛國臣服於漢朝在西域的軍事權威。

  李廣利率領漢軍圍攻大宛國都貴山城

  ﹀

  漢代大宛國位於中亞費爾幹納盆地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吉爾吉斯斯坦南部一帶),也就表明漢代西域的西南部可控邊界,基本為費爾幹納盆地外緣向南連接帕米爾高原一帶。

  西極到達者—唐

  相較於漢朝對西部邊疆的開拓,唐朝可以說實現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從太宗至高宗,自武後以至於玄宗,唐王朝都在西域保持著較為旺盛的存在力,存在一個動態伸縮的西部疆域。

  公元648年(唐太宗駕崩前一年),安西四鎮(龜茲、焉耆、於闐、疏勒)設立,安西都護府由西州的交河轉移到了龜茲國所在地,這時唐朝才算是基本控製了今天天山山脈以南的南疆地區,也就是當年漢朝西域都護府的基本盤麵(但三年之後就因為突厥貴族阿史那賀魯的反叛而僅保留吐魯番、哈密一帶)。

  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