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剛剛好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8      字數:1699
  明朝是一中國曆史上一個詭譎的朝代,從太袓立國那時候起,明朝就注定好像不太安定。明朝是因農民起義而立國的,也是由農民起義而滅國的。明朝也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出了幾個有名的皇帝,也有些很荒唐的皇帝。明朝一共有十六個皇帝,那他們都長什麽樣,又做了什麽樣的事情,我們通過下麵的照片一起來了解下。

  一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時年71歲。朱元璋即位後采取輕徭薄賦,恢複社會生產,確立裏甲製,[配合賦役黃冊戶籍登記簿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整頓吏治,懲治貪官汙吏,促使社會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同時朱元璋多次派軍北伐蒙古,取得多次勝利,最終在捕魚兒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二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因為進行削藩而惹惱燕王朱棣,1399年8月用軍事行動抗命朝廷,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穀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但不見建文帝,由此建文帝下落成迷。在位期間朱允炆改進了明太祖所實行的嚴厲的法律製度。洪武帝曾經頒行了一整套法典,使之成為全帝國的法律準則。

  三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在老家鳳陽時對民情頗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後,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建文帝即位後采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稱帝。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複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幹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朱棣駕崩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1538年,明世宗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與明太祖合稱為“明朝二祖”。

  四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長子,母為仁孝文皇後徐氏,他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當時他父親為燕王,年僅18歲。相傳仁孝文皇後夢見有冠冕執圭者上謁而生。朱高熾即位後開始了一係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複一些大臣的官爵,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

  五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宗朝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