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鍾相之孫
作者:飄雲千裏      更新:2020-03-01 08:11      字數:2049
  王貴還想說一遍,忽見從下麵飛身上來一人,轉眼間就站在了麵前。王貴細一看,見是一個身背寶劍的紅臉少年,便拱手問道:“請問少俠貴姓大名?擂台規矩是否知道?”飛鴻冷冷地看了一眼王貴,漠然地說道:“我叫羅飛鴻。規矩自然知道,你該退下了。”王貴點點頭,說道:“那好,就請兩位點到即止。”說完,就轉身退到含香姑娘身邊。飛鴻剛才語氣不善,王貴知道江湖中人的性情怪異,他見多不怪,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等王貴退下,鍾興楚才轉過身來麵對飛鴻。剛才飛鴻上擂所顯露出的高明輕功,讓鍾興楚看出來者武功不弱,不免心生警惕之心。鍾興楚朝羅飛鴻緩緩抬手施了一禮,臉無表情地說道:“在下鍾興楚,羅少俠是想徒手過招還是比試兵刃?”飛鴻拱手還禮後,從背上拔出寶劍,說道:“鍾少俠,徒手過招太沒有意思,比比兵刃吧!”鍾興楚點頭應承,從腰間抽出寶劍,一亮姿勢,說道:“羅少俠,請出招!”

  飛鴻說了聲:“得罪了,看招!”說完,長劍一起,使出了羅家槍中的“飛鳥入林”,閃電般的向鍾興楚刺來。飛鴻想要速戰速決,因此這一劍來得淩厲之極。鍾興楚卻身形不動,隻是把劍一揮,一招“金鵬展翼”,斜削出去。這招拿捏得恰到好處,飛鴻的劍尖此時堪堪刺到。但聽得“嚓”的一聲,火花四濺,飛鴻騰身躍起。借鍾興楚這一劍反彈之力,來勢更疾,淩空擊下,轉刺鍾興楚背心的“風府穴”。

  鍾興楚反劍一圈,又是“嚓”的一聲,飛鴻倒翻兩圈落地。鍾興楚收勢不住,也不由自己打了兩個盤旋方才站穩。雙方都使上了八成內力,顯然鍾興楚稍勝一籌,畢竟飛鴻還借用淩空撲下之力。飛鴻心中暗暗讚道:“果然有兩下子!”鍾興楚卻心中有數,知道對方劍法雖然精妙,但內力和經驗似乎不足。

  飛鴻腳一沾地,舉劍又攻。這時都知道對方是個勁敵,都不敢再存半點輕敵之心。鍾興楚也揮劍相迎,兩人便纏鬥在一起。一個攻得迅疾,有如天風海雨。一個守得沉穩,有如長堤臥波。兩人越戰越緊,鬥到酣處,飛鴻全力展開出羅家劍法,進如猿猴竄枝,退若龍蛇疾走。但鍾興楚整暇以待,運劍護住全身。飛鴻連番進擊,都被他一一化解。鬥了已將近百回合,一時難分伯仲。

  飛雲在台下越看越緊張,飛鴻還是急於求成,恐怕難撐多久。畢竟飛鴻是全力以赴,而對手卻是以逸待勞,內力消耗飛鴻遠遠超過對方。飛雲本想出聲提醒,可又轉念一想,不如讓飛鴻受點挫折,讓他知道人外有人,以後不至於任性急躁。但又怕飛鴻受傷,飛雲便凝神盯緊著兩人,以便危急時刻相救。這時台下觀戰的人群,因為幾天來沒有看到什麽像樣的打鬥,此刻得見一場旗鼓相當的較量,自然興奮不已,喊叫聲此起彼伏。

  鍾興楚邊鬥邊思索著,到底是和他纏鬥來消耗時間,還是盡快擊敗對方為好。對於鍾興楚而言,今日的比武極為關鍵,如果他能不敗,就得到了和含香姑娘比試的機會。鍾興楚自信能打敗含香,當然並不是他輕視女子。因為他師妹的武功就在他之上,他自然不會瞧不起女子。

  如果鍾興楚能娶到含香姑娘,那將對他完成祖父和父親未竟之大業有巨大的幫助。鍾興楚的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鍾相,父親是楊幺立為太子的鍾子儀。鍾相是鼎州人,他年輕時就加入了明教的鼎州分堂,當時方臘是明教的第二十代教主。方臘起事之時他已升任了鼎州的明教堂主。

  他利用明教組織群眾,凡加入明教之人要交一點錢糧,教內實行互助共濟,因此都能“田蠶興旺,生理豐富”。他宣稱:“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鍾相以此深受群眾擁護,被稱為“老爺”或“天大聖”。周圍數百裏的貧苦農民加入鄉社的不計其數。如此二十餘年,其影響擴大到洞庭湖周邊地區。

  方臘舉旗造反,鍾相受命舉兵響應。但鍾相鑒於明教在洞庭湖周邊的實力不足,不敢貿然行事。方臘兵敗被殺之後,明教總壇土崩瓦解。鍾相趁機宣稱自己是明教第八代鍾教主後人,接到了方臘遺命繼任為第二十一代教主。鍾相在君山重建了明教總壇,網絡了不少江湖豪傑。然而其他地方的明教教徒並不認可,紛紛自稱教主,王宗石在贛州也稱教主、餘五婆在衢州自封教主。

  靖康初年,金兵南侵,鍾相利用打著北上勤王的名義,組織了一支三百餘人的隊伍,命長子鍾子昂率領。這支隊伍還沒有出發,就被剛即位的趙構命令遣返。鍾相便以這支隊伍為基礎籌劃起義。金兵渡江南犯,所過殘破,官兵和潰兵到處燒殺搶掠。宋朝官吏依然橫征暴斂,政煩賦重,南方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王宗石便乘機在信州起事,餘五婆在衢州舉旗,然而由於力量太弱,又沒有聯合行動,被宋軍逐一擊敗。

  建炎四年,鍾相在金人屠戮潭州、孔彥舟軍隊犯澧州、鼎州危急之時,率眾起義。建國號楚,年號為天載,鍾相稱楚王,立長子鍾子昂為太子,設立官屬。他們殺官吏,平分財產。凡是參加者,一律免除賦稅,不受官法的約束。這些主張和行動受到百姓擁護,紛紛加入。義軍一時聲勢浩大,得到了鼎州、澧州、潭周、嶽州等十九縣百姓響應。

  建炎四年,鍾相遭宋軍孔彥舟部鎮壓,義軍奮力抗擊,初戰獲勝。孔彥舟遣人混入義軍作內應,鍾相不備,力戰被殺。鍾相死後,楊幺在結拜兄弟、明教光明左使夏誠,光明右使屈原公,四大護教法王雷亨、楊凡、楊欽、花普方等人的支持下繼任為第二十一代明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