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夏侯揭秘
作者:王子凝淵      更新:2021-03-19 14:55      字數:2337
  <b></b>夏侯的話,可以說膽大包天,但還沒完。

  既然唐王想搞事情,夏侯也不不慣著他,當下笑道“陛下想巴結書院,我可以理解,畢竟沒有書院,就沒有唐國,不過陛下你一直都搞錯了一件事。”

  唐王壓著怒氣“何事?”

  夏侯問道“陛下想為林光遠翻案,是為了書院的十三先生,但陛下可知十三先生是何人之子?”

  “自然是林將軍之子。”唐王有些不解。

  其他大臣也奇怪的看著夏侯,覺得夏侯有些飄,居然敢如此放肆,同時奇怪夏侯為什麽會提出這個問題。

  當年宣威將軍林光遠叛國案鬧得沸沸揚揚,如今歪嘴寧缺完成逆襲,拜入書院,成為十三先生,並積極為林家翻案,許多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歪嘴寧缺是林光遠的兒子。

  夏侯哈哈大笑“此言差矣,那寧缺可是性寧,不是姓林,或許陛下認為,寧缺是怕被追殺,所以改名換姓,可事實上,他本來就叫寧缺,他的父親不是宣威將軍,不是校尉,不是屬官,甚至不是文員,隻是宣威將軍府的門房,叫寧閑。”

  “他的母親,叫李三娘,是一個出生低賤的婢女,做過林府少爺的奶媽。”

  “……”

  此言一出,大殿嘩然,這樣的答案可以說是出人意料。

  他們打破腦袋也沒想到,聲名鵲起的歪嘴寧缺,居然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門房之子!

  想想也是。

  沒有誰規定門房的兒子就沒資格複仇!

  草根崛起複仇,雖然和他們預料相差甚遠,但並非無法接受。

  唐王沉默片刻,發現太過想當然了。

  他一開始也以為歪嘴寧缺是林光遠的兒子,沒想到竟鬧出烏龍來。

  考慮片刻,唐王沉聲道“即便十三先生真是門房的兒子,他也有資格為林家翻案。”

  “陛下你又錯了!”夏侯用看白癡的眼神看向唐王。

  讓唐王差點掀桌子。

  就你事多,我一個皇帝不要麵子的嗎?

  考慮到王者風度,唐王壓著怒氣“朕錯在何處?”

  夏侯言道“這天下誰都有資格為林家翻案,唯獨他十三先生沒有。”

  唐王眉頭緊皺“此話何意?”

  夏侯朗聲道“當年臣帶人誅殺林光遠滿門,唯獨寧缺逃脫,陛下可知他如何逃出生天?”

  唐王搖頭“朕不知情,其中有何關聯?”

  此時唐王已經進入了夏侯的節奏中,隻聽夏侯不及不緩道“當初林府遭劫,林家少爺與管家,和寧缺一同躲避追殺。”

  “為了保護林家血脈,林府管家讓寧缺冒充林家少爺,想讓其代死。”

  此話一出,周圍的官員都豎起了耳朵。

  讓下人帶死,在人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官員看來,是理所當然。

  可現在本該代死的歪嘴寧缺活得好好的,反倒是林家少爺死了。

  其中發生了什麽?

  細思極恐!

  夏侯環顧四周“諸位想必也在疑惑,為何本該代死之人活著,其實很簡單,為了活命,寧缺殺了林家少爺和管家,用他們的屍體,給自己爭取了一條活路。”

  說到最後,夏侯看向唐王“試問陛下,一個不忠不義,殺主求存之人,有什麽資格為林家犯案?”

  “這……”

  唐王無話可說,身居上位者,最忌諱的就是手下不忠。

  畢竟是封建社會,人分三六九等,哪怕唐王開明,也不能公然袒護不忠之人。

  家仆弑主,這是重罪!

  唐王如果繼續偏袒,那豈不是認為弑主無錯。

  要是人人效仿,不是鼓勵別人造他的反嗎?

  不過這些都是夏侯的一麵之詞,唐王並未全信“你可有憑據?”

  夏侯反問“陛下想看?若臣下有真憑實據,陛下又該如此處置十三先生?”

  這話懟得唐王差點吐血。

  是啊,如果夏侯真的證明了歪嘴寧缺以下犯上,殺主求生,他該如何處置?

  如果是一般人,唐王肯定會將其判刑,以正法典。

  可歪嘴寧缺是書院的十三先生,夫子的弟子。

  而夫子是唐國的靠山,是他最尊敬的人。

  現在唐王越看夏侯越心煩,他實在沒想到,繞來繞去,最後居然把自己給繞了進去,弄到現在左右為難的地步。

  親王李沛言卻不想放棄這個機會,他對於夫子的怨念深重,當初就是因為夫子的一句話,他才錯失皇位。

  對此,李沛言一直耿耿於懷。

  而且當初冤枉林光遠叛國,他也有份。

  沒有人比冤枉你的人,更知道你有多冤枉。

  李沛言很清楚當初是自己夥同夏侯等人陷害的林光遠。

  如今歪嘴寧缺要複仇,他同樣是對方報複的對象,自然是抓住機會就往死裏整。

  “寧缺以下犯上,弑主求生,如此卑鄙無恥之人,卻成了夫子的弟子,看來夫子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李沛言的話一語雙關,意有所指。

  最是無情帝王家,他和唐王是親兄弟沒錯,可關係並不好,看到唐王為難,他就高興。

  昊天道南門國師開口“此事皆是夏侯將軍一麵之詞,臣認為不足為信。”

  夏侯不怕事大,事越大,積分越多。

  當下說道“何不傳十三先生當殿對峙,他不是一直想知道真相麽,就怕這個真相,他承擔不起。”

  林光遠這件事上,夏侯有錯,他冤枉了林光遠,但夏侯覺得自己是在拯救世界。

  在出發點上,或許被迫的成分居多,可他認為,自己是為了消滅冥王之子,在大義上,自己是正確的。

  就算再來一次,以當初的情況,夏侯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而且會做得更絕。

  相比之下,歪嘴寧缺是自救沒錯。

  可在這個封建時代,身為下人,為了活命,居然殺死少主,這種事在朝堂的一眾官員的眼中,是絕對不能饒恕的大罪。

  因為他們都身居高位,很容易代入角色。

  設想一下,如果自己遭難,下人卻殺了他們的孩子而活,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肯定想是弄死這丫的啊!

  夏侯這一招以退為進,禍水東引,成功把眾人的注意力,從林家叛國案,牽扯到歪嘴寧缺殺害林家少爺的問題上。

  如果唐王想繼續公事公辦,夏侯或許不好過,歪嘴寧缺肯定也會跟著遭殃。

  而且一旦把事坐實,歪嘴寧缺的名聲必然被毀。

  一個弑主不忠之人的話,又有多少人會信?

  。